曹云跟着贩子去看了牛,这几头牛虽然比不上张大户家的那么膘肥体壮,但也还算健壮。
曹云开口道:“你这牛看着还行,可价格不能太高了,我也是诚心买。”
贩子眼珠一转,伸出五个手指头:“这头牛,少了这个数不卖。”
大爷眉头一皱:“太贵了,哪能要这么多,三头这个价还差不多。”
贩子连连摇头:“不行不行,您这砍价也太狠了,我这可都是好牛,养起来不费劲。”
大爷据理力争:“好牛是好牛,可也没好到这个价呀,我最多给你添一点。”
贩子面露难色:“真不行,您再加点,不然我这生意没法做。”
大爷想了想:“我再去看看,有没别的卖牛的。”
贩子焦急的挽留:“大兄弟集市没卖牛的了”
大爷怕牛贩子有诈转身离开,接着去周围打听牛贩子的事情。
他走进一家街边的小茶馆,向掌柜的询问:“掌柜的,您知道那个牛贩子吗?”
掌柜的一边擦着桌子,一边说道:“知道知道,咋啦?”
大爷压低声音说:“我想买他的牛,可不知道这人靠不靠谱。”
掌柜的笑了笑:“这黄三啊,人倒是还算老实,就是最近听说他赌钱输了不少,急着用钱呢。”
大爷心中一喜,又问道:“那他这牛没啥毛病吧?”
掌柜的想了想:“牛倒是没啥大毛病,就是他急着出手,价格应该能往下压。”
大爷谢过掌柜的,离开茶馆后并没有立刻返回去找牛贩子黄三,而是继续在集市上转悠,向更多的人打听黄三的情况。
他来到一个卖菜的摊位前,跟摊主搭话:“大妹子,跟您打听个事儿,那个卖牛的黄三,您熟吗?”
摊主抬头看了大爷一眼,说道:“哟,黄三啊,听说他最近手头紧,急着卖牛换钱呢,不过这人平时做事还算规矩,应该没啥大问题。”
大爷点了点头,还是不太放心,又找了几个在集市上闲逛的老人询问。其中一位老人捋了捋胡须,说道:“黄三这小子,虽说有时候有点贪小便宜,但在卖牛这事儿上,应该不敢使坏。”
心里有了底的大爷,决定回去再跟黄三好好谈谈价格。
大爷回去找黄三,只见黄三正一脸焦急地站在牛旁,四处张望着。
大爷走上前,说道:“黄三,我考虑了一下,还是想买你的牛,不过这价格……”
黄三一听到有戏,连忙说道:“大哥,价格真不能再低了,我已经亏很多了。”
大爷摇摇头:“我打听过了,你急着用钱,这价格还得再降降,不然我去别家看看。”
黄三脸色变了变,犹豫了片刻,说道:“大哥,那您再加点,真不能太低了。”
大爷清了清嗓子,说道:“黄三啊,你看这情况,大家都知道你急着用钱,我呢,也是真心想买,但这价格嘛,还得再商量商量。”
黄三脸色一垮,说道:“大哥,我都已经让了不少了,真不能再低了。”
大爷不紧不慢地说:“你急用钱,这牛在你手里多耽搁一天,你就多一分损失。我给的这个价,虽说不高,但能让你赶紧拿到钱去办你的事,你好好想想。”
黄三咬了咬牙,还在犹豫。
大爷又接着说:“我也是实在人,不会让你亏太多,但你也别指望赚太多,大家各让一步,都不吃亏。”
黄三最终无奈地点点头:“行,就按您说的价!” 大爷心中暗喜,成功压下了价格。
大爷牵牛准备回村,一路上隔壁镇的赶集的村民投来羡慕的目光。
“哟,这大哥可真有本事,买到这么好的牛!”一个背着竹篓的中年妇女说道。
“可不是嘛,看这牛健壮的,大叔这是走大运啦!”旁边的年轻小伙跟着附和。
大爷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脚步也越发轻快。
路过一家酒肆,几个喝酒的汉子也忍不住探出头来:“这牛不错啊,大哥,花了不少钱吧?”
大爷呵呵笑着:“还行还行,价钱公道。”
一位牵着孩子的老人对孩子说:“你瞧瞧,长大了也要像这位大叔一样能干。”
大爷听着这些夸赞,心里美滋滋的,牵着牛的手更紧了,仿佛牵着全家的希望往村子的方向走去。
回村路上遇同村杨四,杨四老远就瞧见了大爷和那两头牛,眼睛一下子瞪得老大。
“哟,曹大哥,您这是从哪儿弄来的牛啊?”杨四三步并作两步跑过来,围着牛转了一圈。
大爷笑着说:“在隔壁镇买的,咋样,还不错吧?”
杨四啧啧称赞:“这可太好了,咱村就数您有能耐!这牛看着可真壮实,花了不少钱吧?”
大爷摆摆手:“没多少,价钱还算公道。”
杨四一脸羡慕:“曹大哥,您这牛买回家,以后干活可就省力多了。”
大爷点点头:“是啊,就盼着它们能给家里出把力。”
两人又寒暄了几句,杨四便匆匆告别离开了。大爷继续牵着牛,往村里走去。
村口几个小孩正在玩耍,看到大爷牵着牛回来,都兴奋地围了过来。
“曹大爷,您买牛啦!”
“这牛真好看!”
孩子们叽叽喳喳地说着,眼里满是好奇和欢喜。
大爷笑着驱赶孩子们:“去去去,别挡着路,小心牛踢着你们。”
孩子们嬉笑着跑开,大爷牵着牛继续往家里走去。一路上,不少村民都从家里探出头来,看到大爷买回来的牛,纷纷称赞。
“曹家老大,这牛买得值!”
“您可真会挑!”
大爷嘴里应着,心里别提多高兴了。不一会儿,就到了自家门口,大爷大声喊道:“我把牛买回来了!” 屋里的家人闻声纷纷迎了出来。
一大家人出来看牛,父亲围着牛转了好几圈,不住地点头:“不错不错,这牛看着就有力气,能干活。”
祖母则轻轻抚摸着牛的脊背,笑着说:“这下咱家的地可有着落了。”
曹帅也凑过来,仔细观察着牛的眼睛和蹄子,说道:“大爷,这牛买得好,以后咱家的日子会更有盼头。”
曹逸一大家人围在旁边,眼神中既有喜悦,也有一丝担忧。
祖父皱着眉头说道:“都是公牛,没法繁殖小牛犊,有点可惜了。”
祖母宽慰道:“公牛力气大,干活更有劲,也不错。”
父亲思索片刻后说:“咱们好好喂养,让它们长得壮壮的,以后租给别人家耕地,也能有份收入。”
大娘也跟着点头:“是这个理儿,只要能出力,就是好事。”
大爷拍了拍两头牛,说道:“那就好好伺候着,可别亏待了它们。”
一家人商量着接下来怎么给牛搭棚子、准备草料,虽然没有预想中的母牛,但对于这两头公牛,大家依然充满了期待,决心要让它们成为家里的得力帮手。
祖父说道:“今天先把牛牵去养羊那,明天再搭牛棚。”
一家人纷纷点头表示同意。父亲和大爷赶忙上前,小心翼翼地牵着两头公牛往养羊的地方走去。
到了那儿,原本安静吃草的羊儿们被这两个“大家伙”惊到,咩咩叫着跑开了一些。
曹逸跟在后面,手里拿着一些新鲜的草料,说道:“这地方暂时让牛待着,应该还行。”
母亲也跟了过来,打量了一下四周,说道:“明天得抓紧把牛棚搭好,可不能让牛受了委屈。”
大家又忙活了一阵,给牛喂了水和草料,这才放心地离开,准备明天搭建牛棚的材料去了。
搭建牛棚需要不少材料,一家人开始合计起来。
父亲说道:“咱们以木柱做支撑框架,砍些粗壮的竹子和树枝编织墙壁和屋顶。”
曹逸兴奋地接话:“对,然后用泥巴涂抹,能让牛棚更稳固和保暖。”
母亲微笑着:“再用土坯砌墙,屋顶就覆盖茅草和稻草。”
大爷连连点头:“这法子好,那咱赶紧行动起来。”
大家商量定后,便分头忙碌。
祖父让曹逸回屋看书,曹逸乖乖点头回屋。
曹武带着曹帅扛着斧头,直奔后山的竹林。他们仔细挑选着粗壮笔直的竹子,挥动斧头,砍倒一棵又一棵。竹子倒下的“哗哗”声在山林中回荡。
母亲和大娘在院子里,挽起袖子,用力地搅拌着泥巴。汗水从她的额头滴落,她却顾不上擦一擦,曹相在一旁递东西。
大爷带着曹慧,曹娟则在村里四处寻找着合适的土坯,遇到熟识的村民,还不忘打个招呼,顺便问问哪里能找到更多的土坯。
一大家人都全身心地投入到搭建牛棚的工作中,虽然辛苦,但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祖母熟练地在灶台前生火,脸上的皱纹在火光的映照下显得更深了。大姐在一旁洗菜切菜,动作利落,“哒哒哒”的切菜声不绝于耳。二姐则忙着准备调料,将油盐酱醋整齐地摆放在一旁。
“这菜得多做点,大家干活都累了。”祖母念叨着。
大姐应声道:“放心吧,祖母,我多炒几个菜。”
二姐笑着说:“我把这肉腌得入味些,让大家都吃得香。”
厨房里热气腾腾,弥漫着饭菜的香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