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虽然柿子没卖出去多少,但架不住她家做的多,依旧赚了八十多两。而且听宋若梅说,她朔阳老家的柿饼也做出来了,已经开始售卖,也运往京城去了。
刘小冬内心笑个不停,心说,明年一定要搞点大柿子来种,这野柿子无论看上去还是吃上去跟大柿子都有点差距。
如今的房家洼子,从远处看还是那些破旧到漏风的茅草房,但走近看,无论人的精神面貌还是各家墙上的装饰都焕然一新。
今年大家挣到了以前一辈子都没挣到过的钱,家家户户都买了猪肉猪腿来做腊肉。
这不没几天就过年了,腊肉才刚晒出来么。
从买肉做腊肉到现在腊肉刚刚能吃,也不过短短二十天而已。其实还不到,只有半个月。
有的家等不及了,孩子闹着要吃肉,只得提前割点煮出来先尝尝味道。有的家还在等,等晒得久一点,让腊肉更好吃一些。
腊月二十八,刘小冬去县城拿最后一次买柿子的钱,依旧是刘树带着她。
对于县令家后门这条街,刘小冬已经再熟悉不过了,闭眼都能准确地敲对门。
开门的小厮一看是她,立马恭敬地行礼,然后就把她父女二人带去了大堂。
往常来这里,宋若梅都是在后院的堂屋接待她,这还是她第一次去前院的大堂。
过了两个院子,穿过几个走廊,刘小冬耳朵很尖地听到前院貌似有很多人在聊天。
她猜想,估计是年关了,都是来县令家送礼的。
转过一个拐角,刘小冬就来到了前院。
这院子比后院要大一倍不止。
门外有丫鬟来接待她父女俩,小厮把她二人交给丫鬟,人就退下了,丫鬟领着二人直接去堂屋。
丫鬟站在门外通报,屋里人一听到到时刘小冬父女过来,先前的喧嚣顿时消失,只听宋若梅说道:“快请进来,以后家里没人就直接带进来,不用通禀。”
丫鬟应下,便出来将二人带了进去。
屋子很大,刘小冬看到两侧的椅子各坐着两个人,左侧两位男子,右侧一男一女,女孩旁边还挤着一个杜冬云,杜冬云抱着她的胳膊,俩人十分亲昵。
刘小冬看过去的时候,杜冬云对她笑得跟天上的太阳一样灿烂。
上首坐着的正是县令杜庭和夫人宋若梅。
刘小冬和她爹刘树对二人行礼,杜庭和宋若梅俩人一起说不必行礼,然后站了起来。
两侧的几个人也都先后站了起来。
宋若梅走过来,拉过刘小冬的手,说道:“小冬,今天赶巧,我给你介绍一下我家人。”她先指着左侧那位成年男子介绍道:“这是我堂叔,宋留竹。是我四爷爷最小的儿子,所以年岁虽小,但辈分高。小叔,这是之前跟你提过的刘家父女。”
宋留竹看上去二十三四,典型读书人形象,个子挺高,但瘦,不过没有县令高。
他拱手对刘小冬和刘树行礼:“留竹有礼了。”
刘小冬和刘树连忙回礼。刘小冬看他浓眉大眼高鼻梁,上下嘴唇薄厚相当,眼神清明,觉得应该性格不错,是个好相处的人。
宋若梅有指着另一位看起来年龄比宋留竹小一些,但个子比他高一点,身形相当的男子说道:“这是我大哥家侄子,宋守沣,今年十九岁,还在读书。”
三人又相互行礼。
然后转过来介绍 另外两个人。
一直抱着那女子胳膊的杜冬云忽然举着手要说话,宋若梅看了眼,便让她说。
杜冬云:“小冬妹妹,这是我大姐,今年十七岁,叫杜贞念,这是我哥哥,他跟姐姐是双胞胎,不过比姐姐小一个时辰,叫杜元杉。”
刘小冬恍然大悟,怪不得杜冬云对这个女子黏糊呢,原来是亲姐。
于是又是一番见礼。
刘小冬一连行了几个礼,心里忍不住吐槽,这古代人的礼仪太频繁了,这几下弯腰点头的,头都有点晕了,要是性子急的,点头快一点不得直接晕倒?
一番介绍,大家就算认识了,宋若梅便拉着刘小冬带着自己两个女儿去了侧屋,把刘树留给了自己丈夫和几个男的。
刘树顿时如坐针毡,尴尬地手都不知道怎么放了,跟这群读书人坐在一块,他脑子已经宕机了。
宋若梅几人进了屋子,杜冬云拉着刘小冬爬上而来侧榻上,宋若梅和杜贞念坐在两侧。
立即有丫鬟端来两盘上好的点心和一壶热乎的茶水。
杜贞念先说话了:“早就听娘和妹妹说过冬妹妹了,夸你聪明果敢爽快,今日亲眼见到,果然如信中所言,小冬妹妹,我给你带了见面了,希望你能喜欢。”她话一说完,就有丫鬟跟变戏法似的端着一个盘子从她身后走了过来。
刘小冬:这是在等着我呢,还是未卜先知啊!
不过她还是第一时间道谢:“小冬实在不知道杜姐姐今日回家,来的仓促,两手空空,让刘姐姐笑话了,实在是不好意思。”
杜贞念笑道:“你看看,我娘果然说的没错,小小年纪,礼仪周到,口齿伶俐,你还这么小,我怎么能要你的东西呢,只有姐姐给妹妹的份。”
说罢就把丫鬟端着的那个盒子拿过来,打开递给刘小冬。
刘小冬一看,我天,好家伙,这是玉钗啊,一看就是上好的玉,这色泽,绿的闪眼睛,水头十足,就是她这种不懂玉的都觉得一定是好货。
“这是家里商队从西域买过来的玉打的,我家的女孩每人都有一个。”
刘小冬内心:啊,这是你宋家女儿的私房,我怎么好意思拿啊。
宋若梅见她不敢伸手,便说道:“小冬,你就收了吧,虽然宋家女儿都有,但你的这个可不是占了她们的,你的就是你的。”
刘小冬看了看宋若梅,边上的杜冬云拉着她的手去接,杜贞念便把盒子塞到了她手上。
“对嘛,这才是我听说的那个小冬妹妹。”
刘小冬脸热热的,忙着道了一圈的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