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中秋月圆
通纪二十年,八月十五。
又是一年中秋,袁九月已经好几年都是一个人过中秋节了。
说是一个人也不对,满川这两年是陪着她一起的。
可每到了中秋,袁九月总是忍不住思念那些已经逝去的亲人,她已经毫无印象的爹娘,和乌鲁江爷爷。
乌鲁江在伏常山将袁九月带走后不到半年便又染恶疾,那时伏常山已经离开了巴茅寨。
等到袁九月再回到河边小木屋里的时候,乌鲁江已经不在了,伏常山在寨子里打听过后才得知乌鲁江已经去世的消息。
于是巴茅寨的边缘多了一座坟头,不过大概除了袁九月,也并没有多少人在意。
乌鲁江只是个边缘人物。
袁九月坐在一处石桌前,百无聊赖,思绪不宁。
石桌上放着一盘月饼,还有着其他精致小巧的吃食,是何束一大早亲自送过来的。
天色已过午时,袁九月对着外面望了望,京城的中秋应当会比其他地方更加热闹一些,高墙之外人声鼎沸,想来到了夜里,还有热闹的灯谜会。
她却丝毫提不起兴趣。
因为昨日里,便是那五岳剑派合并之事,伏常山也到了那里,不过到了现在还没有任何消息传回来。
她不知道伏常山能否完成皇帝下达的任务,更不知道自己的命运将要何去何从。
这时,满川从外面走了进来,他看见无精打采的袁九月,心中暗暗叹了口气。
袁九月正在发呆,直到满川走得近了,她才发现有人来了。
“满叔。”
满川点点头,当作应了。
“满叔,今日中秋,吃个月饼吧。”
袁九月从石桌上拿起一块月饼,递了过去。
满川看见桌上几乎没动过的点心,想了想,还是接了过来。
在一边坐下后,满川手指在桌上划了划。
“今日要不要出去看看灯谜会?”
袁九月眼皮一抬,瞬间泛起光彩,不过只片刻又暗了下去。
“还是算了吧,师父他们还没有消息呢,我们还是莫要出门,免得又惹上什么麻烦。”
满川微微一笑,从怀中摸出一张纸条,放到桌上,推了过去。
“这是?”
袁九月接过纸条,心中疑惑地望着满川。
满川并不回答,只是示意她打开瞧瞧。
袁九月小心将纸条打开,上面只有两个字:事成。
“师父成功了?他们人没事吧?”
袁九月心中忍不住雀跃,先前的烦闷一扫而空。
满川点点头,手指轻轻点道:“应当没事,过几日他们便会返回京城。”
袁九月眉眼带笑,一手抓过一只月饼塞入嘴里,抓着满川说道:“那咱们快走,莫等到太阳落山了给错过了灯谜会。”
……
长剑在手中微微抖动,邱阳正踩着京城南巷的薄雾赶路。
戌时的梆子刚敲过三响,青石板路上浮着一层淡淡的雾气,像极了探雪岭后山上终年不散的云海。
今日是八月十五,中秋月圆,京城的长街上一片灯笼高挂,热闹非凡,与南巷里的清冷截然不同。
拐过巷子角的刹那,十三枚铁蒺藜破空而来。
邱阳旋身拔剑,寒光在雾色里绽开。
剑光正当大盛,脚踝突然传来锥心剧痛——最后三枚铁蒺藜竟是贴在青砖缝里袭来。
他听见自己膝盖砸在石板上的闷响,比疼痛更可怕的是腹部骤冷,仿佛有人往丹田倒了桶雪水。
这时,从阴影里转出个身着黑色劲装的男人,笑着开口道:“探雪岭轻功当世有名,若非先伤你腿脚,怕是还留不住你。”
“阁下究竟是谁?”
邱阳冷声问道,说话间他暗中偷偷催动内力,经脉却像冻住的溪流,居然没有丝毫反应。
男子从怀里摸出一枚鎏金错银的令牌,开口道:“京城六扇门。”
邱阳错愕在原地。
“朝廷的人?为何……”
男子收起笑容,淡淡说道:“死人没必要知道太多了。”
说罢拂手一道劲风打去,邱阳闷哼一声,瞬间昏死过去。
男子手中寒光一闪,又一道暗器捏在手里,即刻便要出手。
这时,天空又一道人影凌空飞来,大袖一挥,“叮当”一声,男子暗器掉落在地。
这是一名年约五六十的老者,一身鸦青长袍,墨染般的下摆像是浸在砚台里淬过,微白长发用乌木簪松松挽着,几缕银丝垂落肩头,紧皱的眉头像是是一把古锁,将半生岁月锁在这方寸之间。
男子盯着眼前这老者,片刻,问道:“你什么意思?”
老者转头瞟了瞟一眼昏迷不醒的邱阳,回过头来淡淡说道:“我来处理。”
男子思索一下,随后笑了笑,说道:“那秦堂主处理就好,可莫要坏了事。”
老者点了点头,那男子随即又消失在黑暗里。
老者走近两步,望着昏迷不醒的邱阳,神色中闪过一丝不忍,随后又露出一抹狠决,伸出右手,在邱阳心口轻轻一按。
正处于昏迷当中的邱阳眉头一拧,仿佛受尽了极大的痛苦。
老者站起身来,望了望不远处的长街上的灯火。
那里,依旧热闹。
“欠你的,也该还清了。”
老者低声自语一声,一闪身,巷子里除开躺在地上的邱阳,复又寂静。
……
袁九月走在京城的长街上,手中抱了许多小糕点。
那是她猜出灯谜的奖励。
今年的灯谜会乃是官府所办,整条街道皆悬满精致灯笼。
灯笼之上有字谜与编号,猜出者可至官府所设摊位换取糕点一份,而后再由官府之人换上新灯笼。
灯谜会从天黑开始,已经过了几个时辰了,长街上仍然是灯火通明,一些小童兴致尤其高涨。
这时,官府的人又过来重新挂了一排灯笼,袁九月一边吃着糕点一边仰着头仔细打量着,身后的满川神色平淡地跟在身后。
忽然,袁九月盯着一个灯笼细细看去,心中有些疑惑。
寻常的灯笼基本都是一句话,谜底一般是一个字或者是些常见的事物。
可眼前的这个灯笼,却有四句:
大儿一点遁无踪,
掠去何方问晚钟。
莫道日西沉暮色,
免教稚子泣长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