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再遇师离
四月初五,下午。
颜仲昌一行终于到了藏剑谷。
思南赈灾一事,颜仲昌已经细细吩咐妥当,当地官员都已按照自己的命令有序运转,有尚方宝剑压阵,想必出不了太大的乱子,于是不待那边事了,颜仲昌便动身赶往了藏剑谷。
毕竟,皇命同样重要。
“楚某近日身体抱恙,未能远迎,还望颜太师恕罪。”楚平澜带着歉笑,对着颜仲昌微微躬身行礼。
颜仲昌盯着对方看了几眼,随后也露出笑容:“楚谷主身体抱恙,无需多礼,当以身体为重,身体为重啊。”
李缓对于江湖中事知之甚少,只是在路上曾听闻何束提起过,只道是此人剑术当世闻名,无人能出其右。
李缓在旁边听得有些奇怪,悄悄打量着楚平澜。
只见楚平澜一身青衣长衫,气度平稳,面容看上去精神矍铄,似乎不太像身体抱恙的模样。
这时,楚平澜的眼神也朝着自己这边看了过来,待看清楚后,楚平澜眼睛眯了一下,嘴角一丝惊讶的神情一闪而过。
“不知这位是……?”楚平澜指着李缓问向颜仲昌。
李缓惊愕,心下不知为何突然问起了自己。
颜仲昌回头看了一眼,淡淡说道:“这是李缓,是我的幕僚,怎么,楚掌门认识?”
“并未见过,颜太师请移步。”说完楚平澜收回目光,微微皱眉,带着颜仲昌一行几人往屋内走去,心中却不住暗自思忖:李缓?姓李,长得又如此之像,难道是……
心存疑虑,楚平澜神色却并未显露,稍作寒暄后,便吩咐弟子将他们带至西方别院暂且住下。
不多时,弟子引领众人便已安置妥当,谷中宽阔,四人各居一室。
李缓将随身行李放好之后,便推开门走了出来,近日奔波属实难受,便想着出来活动一下筋骨。
四周看了看,兴许是太过劳累,颜仲昌的房门紧闭,大概是在闭门休息,而何束兄弟也不见人影。
一路走出了别院,沿着山壁慢悠悠的行走,天空看不见的地方不时有鸟鸣传来,各种不知名的清香扑鼻,令李缓神清气爽。
“幽鸟语如篁,柳垂金线长。云收山谷静,风送杏花香。”李缓兴致盎然,随口吟了一首诗,颇为应此刻之景。
“在下方秋鸿,见过李公子。”一道声音突然传了过来。
李缓转头看去,只见一俊朗青年负剑而立,此时正对自己抱了抱拳。
李缓回礼:“李缓见过方少侠,不知少侠是有事找我么?”
“师尊楚平澜,烦请李公子移步一叙。”方秋鸿神色平静,微带笑意。
楚平澜?不知道他要我过去做什么?叙什么?自己分明不认识此人,方才他看我的眼神好像也另有深意,却不知为何。
李缓疑惑将心中疑问问出,却见方秋鸿摇了摇头:“师尊只要我请李公子过去,具体缘由我也不知。”
见方秋鸿也不知道,李缓索性也不再多想,等会见面了再问就是了。心及于此,便让方秋鸿在前面带路,自己在身后一路跟着。
沿崖小路而上,不多时,两人便来到了一座阁楼前。
此楼倚山而建,楼后有一小池,此时正水汽氲氤。楼有七层,造型古朴,瓦檐四角雕刻着四只形态各异的仙鹤,或昂首伸颈,或振翅欲飞,十分逼真,门口牌匾高悬,上面写着“沉鱼楼”三个篆书。
雅,当真是雅,李缓不由得心中感叹,也不知这等精美的建筑是出自何人之手。
方秋鸿似是早已司空见惯了一般,也不做停留,径直便走了进去。
李缓跟着方秋鸿沿着楼梯盘旋而上,楼梯并不陡,不费多少气力便到了顶楼。
楼顶开阔,只有几张桌椅,再无它物。
楚平澜背对着自己,从窗子处垂下一鱼竿,想必便是垂入了方才所见的那方水池当中,此刻正悠然自得钓着鱼,旁边有一白裙女子,也是好奇伸着脖子朝窗外看去,看不见面貌。
“师父,李公子到了。”方秋鸿朝着楚平澜恭敬一拜。
楚平澜便将鱼竿提了上来,钩上空空如也。
那白裙女子转过身来,看见李缓不由得愣了一下。
李缓也看见了那白裙女子,竟然是数月前在林州城有过一面之缘的女子。
正是师离。
“师姑娘?”李缓也是一愣,惊讶道。
“你是,李……李缓是吧?你不是进京赶考的么?怎么又被官府通缉了?”师离想了片刻,终于想起了对面这书生的名字。
“师姑娘记性真好,小生李缓,字渐之。”李缓尴尬抓了抓头,开口道:“此事说来话长,不过师姑娘你怎么也在这里?”
师离指了指一旁的楚平澜:“楚前辈让我过来的。”
“你们二人认识?”方秋鸿在旁听得什么进京又是通缉,听得莫名其妙,便开口问道。
“嗯,算认识吧,当初在林州城里见过一面。”师离点点头,回答道。
这时楚平澜将鱼竿收起,走了过来,开口道:“你们都坐下,没想到你们二人还认识,当真是缘分太过奇妙。”
李缓与师离便坐在了一旁的椅子上,而方秋鸿却未入座,只是在楚平澜身后静静站立。
“不知楚掌门唤我们来所为何事?”李缓开口问道。
楚平澜眼睛瞟了瞟,没有回答,却朝着李缓问道:“李墨仙是你何人?”
“掌门认得先父?”李缓从椅子上站了起来,惊愕问道。
李墨仙?师离心中仔细回想,这不是前几日在天榜英雄排名第四的高手么?那日听方秋鸿所言,好像这位高手已经去世,想不到居然是眼前这书呆子的爹,好像还与楚前辈有关系?
“那便是了,我看你第一眼便觉得你眉眼与墨仙贤弟极为相似,看来确实没有认错,想不到墨仙自己处事如火,儿子却以缓为名,以渐之为字,当真是造化弄人。”楚平澜笑了笑,又开口道:“我与你父亲当年是结义兄弟,按辈分说,你得叫我一声伯伯。”
此话一出,三人皆惊,方秋鸿跟着楚平澜这么多年,从来没听师父讲起过这段往事。
李缓也是张大了嘴巴,半天方才开口:“楚……楚……伯伯?”
此时天色将暗,方秋鸿从一旁拿出烛火,点亮了放到桌上,烛影摇晃,四人一时间都默不作声。
“那……楚前辈与李缓父亲是旧识,叫我过来却是为何?”师离回过神来,轻轻地问了一句。
楚平澜低下眼帘,片刻,深深叹了一口气,而后轻轻说了一句:“因为有件事,事关渐之,秋鸿,师姑娘,老夫,甚至于整个天下。”
“整个天下?到底是何事如此严重?”师离倒吸了一口凉气,也不知自己何时做了一件事关天下的大事,于是便小心地问道。
楚平澜并未回答,只是死死盯着李缓的眼睛,看得李缓心头发虚。
“渐之,我先问你,你当真是颜仲昌的幕僚?”楚平澜语气严肃,声音也变得有些沉重。
李缓心中一凛,便摇摇头如实回答:“不是,我在林州城误打误撞被人冤了清白,后被官府通缉,逃跑时碰巧遇见了颜太师,他已替我洗去了冤屈,等此间事了,便会带我进京,去刑部销案。”
楚平澜神色一松,口气也平静了许多:“那便好。”说完这三个字,他抬着眼睛,左右望了望,神色之中居然有一丝不忍。
沉默片刻,楚平澜再次开口:“事前我要说明清楚,此间事大,切不可外传,若是被人知晓,你们几人都会招来杀身之祸,你们三人若是不愿卷入这是非当中,现在便可离开。”
方秋鸿上前一步抱拳,脸色平静如水:“师父待我恩重如山,前路便是刀山火海,秋鸿亦是在所不辞。”
楚平澜点点头,又望向李缓与师离二人。
李缓神色坚定:“此事与先父有关,无论如何,我都是要知道的。”
只剩下师离。
师离心中纠结,她听闻可能招来杀身之祸,便有些想走了。
思索片刻,师离问道:“此事与福威镖局有关?”
楚平澜只是点了点头,并未说话。
福威镖局?李缓心中突然觉得似乎在哪里见过,但一下子细想不起来。
听闻此处,师离便一屁股坐定了下来,咬了咬牙:“楚前辈请说吧,我也不走了。”
烛火摇曳,火苗影子在四人身上不停跳动,周围安静的出奇。
楚平澜闭着眼睛,往事历历重新浮现,片刻后,轻轻开口:“这是一个很长的故事,大概要从正统七年开始说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