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晚暮剑谱
寒风微凉,夜色渐重。
楚平澜这一讲,便是一个多时辰,其他几人听闻于此,皆是各怀心事,沉默不言。
李缓仍旧没有从那段沉浮往事中走出来,眼神直直盯着地下,有些呆滞。
方秋鸿也是皱着剑眉,似乎在想着什么。
片刻之后,师离低声喃喃道:“所以说,福威镖局被锦衣卫灭门,其实也算是无妄之灾了。”
楚平澜叹了叹,道:“正是,确是我想的有些简单了,连累了福威镖局。”
李缓稍稍拉回了思绪,神色间略有些惊愕:“福威镖局被灭门了?那日在太行山通天峡我还见过他们镖局的人,却不料还有如此一段渊源。”
楚平澜点了点头,道:“那应当就是福威镖局少镖头林秀在运送那方玉玺,锦衣卫大概永远也猜不到玉玺此时已然到了登州了。”
李缓迟疑了一会,又问道:“那日给我爹送信,提起长京官道之事的到底是谁?”
楚平澜摇摇头:“这事墨仙贤弟并不知晓,我也并未去查探此人是谁,但想来大概不是白无疆的人,或许是与曹睿有关,又或者是墨仙为官时的同朝都说不定。”
方秋鸿这时上前一步,朝楚平澜行了个礼:“师尊,那不知道此事哪里牵扯到我?”
楚平澜望了他一眼,眼神中有些不忍:“秋鸿,你可记得,你跟我多久了么?”
方秋鸿又是一拜:“回师尊,二十年了。”
楚平澜稍稍抬起头,望着空中某个地方,眼神好似穿透了过去,一眼望到了二十年前的时光。
“是啊,二十年了,第一次见你,那时你才六岁。”
楚平澜拉回目光,语气低沉:“封剑大礼完,日后我就不太方便再行走江湖了,那颜仲昌此行,便是带着皇帝的意思过来的,白无疆得亲眼看到我在天下人眼下封剑,只有封住了悠悠众口,他才能放心,但是这整件事尚未完结,还需要你在外头多走动,以后藏剑谷的担子,日后便都在你肩上了。”
这一番话说起来声音不大,但听起来却无比的沉重。
方秋鸿大惊,急道:“师尊,这……如何使得?藏剑谷若是没了师尊,还算藏剑谷么。”
方秋鸿说的其实也是实话,在楚平澜出世之前,藏剑谷便只是西南边陲的一个普通江湖门派,虽然算不得小,但从来都无法与少林、武当之类的名门大派想媲美,在江湖中并没有没有太大的话语权,究其原因便是实力不够,也没有那么一位出色的领头人物。
这个江湖中,从来不缺乏练武的天才,但是像是楚平澜这般惊才绝艳的天才却是凤毛麟角,天才与天才之间,也是有差距的。
楚平澜轻轻挥了挥手,让方秋鸿平静下来,开口道:“秋鸿,若是二十年前没有遇见你,没有收你当徒弟,那我是决计是放心不下的。”
叹了一口气,楚平澜又望向方秋鸿,他这个徒弟自小性情坚韧,内敛稳重,不过此刻眼神中却有了一丝慌张。
“你悟性极高,从资质来说,这世上怕是无人比你更适合练剑了,再假以时日,你的剑法必定会远胜于我。”
方秋鸿听完默然垂首。
李缓突然对这个大自己几岁的同年有一丝心疼,同样是最亲之人的不得不放手,同样是在自己羽翼未丰之时,便要承担起更多的东西。
那年的小李缓,承担的是活下去的压力,而彼时的方秋鸿,要承担的则是整个藏剑谷的未来。
师离在一旁瞧着,心头也是有一股说不出的难受,眼下这个失去神采的落寞人影,真的是那一日午后被阳光镀了一层金色的那位笑容和煦的负剑少年么?
“朝廷的眼睛这些日子一直在盯着我,这藏剑谷掌门之位,我现下还不能传给你,但秋鸿,你日后所作所为,一言一行皆当以一派之主克己,日后行走江湖,切记莫要徒惹是非,当然也不能丢了我藏剑谷的门面。”楚平澜像是一位离别在即,细细叮嘱后生晚辈的老者一般,语重心长地说道。
方秋鸿咬牙,俯首一拜:“秋鸿定不忘师尊嘱托。”
楚平澜微笑着点点头,接着又从怀中拿出一方小羊皮卷,递给方秋鸿:“这方古卷,乃是藏剑谷第一代掌门卿衣相所记载的我派至高剑谱——晚暮剑谱,但如今只余此一小块,那招恋花意与正少年两剑皆从此残卷上悟得。藏剑谷历代掌门皆有入世寻全此卷之重任,此刻也一并交于你手。”
方秋鸿俯下身姿,双手高过头顶,郑重的接过了此方羊皮卷,放入了自己怀中。
楚平澜将方秋鸿扶起,又转头对师离道:“师姑娘。”
师离仍飘在思绪里,突然被人唤起,惊了一下:“啊?楚前辈?”
楚平澜脸上带着微微笑意,对着师离道:“师姑娘可有学了那门归山望月之内功心法?”
“啊,学过了,这几日下来感觉内力充盈了不少,还得多谢楚前辈呢。”师离忙抱拳感谢。
楚平澜摆了摆手:“师姑娘侠义心肠,于大乱之中救得老友之女,这份恩情,一本小小的心法内功算不得什么,师姑娘莫名其妙卷到这件事中,以后说不得便会碰到什么危险,也算是姑娘日后多些自保的手段。”
师离被说得有些不好意思,只问了一句:“那林鸯日后如何,楚前辈可有打算?”
楚平澜叹了一声,摇摇头:“我也不知,先让她住在藏剑谷吧,只要我在,便是拼了这条命也会护住她的周全,只期望日后她能远离这是是非非,就当一名寻常的女子最好不过了。”
师离托着腮,听完此话思绪又跑到远处去了。
“渐之。”楚平澜轻轻唤道。
李缓站身应了一声:“楚伯伯。”
楚平澜望向李缓的眼神复杂,问道:“渐之日后打算何去何从?”
李缓神色中有些挣扎:“我……不知道。”
也难怪李缓神色挣扎,作为一个读了十多年书的读书人,虽然打小被父亲督促着练习剑法,但他心中从头到尾都有一个为官为民的理想,李墨仙从未提起过往事,在李缓的心中,当今圣上白无疆治国有方,边境安定,百姓的生活这些年确实好了许多,李缓一直与其他寻常老百姓一样,对白无疆这个皇帝是十分拥护的。
可现下不一样了,白无疆那场政变,直接杀死了自己从未见面的那个皇帝舅舅,更是自己爹和娘去世的主要幕后推手。
李缓内心的世界崩塌掉了,他的脑袋之中一片混乱,他不知道自己要如何面对那迷雾重重的将来,也不知道要如何去面对颜仲昌。
李墨仙的故事已经结束,但李缓自己的故事,却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