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要留清白在人间
此时,各大位面的开国之君们,在大概了解了宋高宗的生平后,也都是陷入了沉思不语中。
俗语说的好,当者局迷,旁观者清。
若是他们真的处于赵构的那种处境,也未必便有勇气,愿冒着亡国的风险去与敌人一决高下的?
天幕上此刻的画面出现了对宋高宗的一生的评价,显示的依旧是各朝各代惯用的字体。
天幕形容其前半生是有志青年,胸怀大志。可惜亲眼见证山河破碎的经历,抹杀了他的斗志,改变了他的信念。
一次错误的决定,让他彻底失去打翻身仗的机会,从此成了历史长河里,世世代代被唾弃和鄙夷的存在。
可悲可叹!可怜又可恶!
画面再次转到徐爱和罗玉华这里。
“宋高宗的一生,确实昏庸,但其好歹也保下了大宋的半壁江山,使得华夏汉文明的火种得以续存……”罗玉华叹息道,“我无法想象,如果没有大宋的这半壁江山……”
“金国和日后的蒙古元朝,一前一后占领了我华夏这片土地二百来年……”
“我们华国会否如其他几大文明一般,从此没落,或是也变成了他人口中的传说中的古文明呢?”
徐爱点头称是:“确实,虽然我们后人很多时候都会嘲讽和鄙夷的称呼宋朝为大送,或是大怂。”
“但如果细想想,如果没有宋的苦苦支撑,硬是熬走了辽,熬走了金,西夏等国家,那这片我们老祖宗精挑细选的栖息之地,怕是不会姓华咯……”
“所以,我们不该看轻任何一个朝代,也不该看轻任何一个朝代的帝王。”徐玉华笑道,“因为在你看不明白,或是看不到的地方,他们或许也为这片土地上的子民做出了许许多多……”
“赵构的故事,说到这里也就算结束了,至于对他的看法……”徐爱笑了笑,认识挑眉道,”说实话,我觉得怎么说都不能算错……”
“当然,我对岳飞被杀这件事,还是心怀怨念的,多好的将军和臣子啊!就这么白白的死在自己人手里了啊……”
“死在自己人手里的无辜好臣子,历史上也不少,可能与岳元帅相提并论的,怕是只有接下来要提及的这一位了。”
罗玉华的话音刚落,天空中再次出现如最初介绍岳飞时一样的画面。
可这一次,天幕上出现的却是一位来自大明的文官。
画面上的他,蹙着眉头紧盯面前的沙盘,时而回头和身后惶惶不安的众人说些什么……
而他身后却隐隐传来厮杀和惨叫的声音……
天幕下,各大位面,除了清朝外,其他朝代的开国之君,甚至包括明朝的朱元璋,都是一脸茫然的看着天幕,猜测此人到底是谁。
秦朝
“我适才听天幕提及,此人乃是什么明朝的官员?”始皇帝回首看向身边的李斯问道,“李斯,你觉得这天幕的诸多评论,到底是神仙在评,还是咱们华夏的后世之人在做评论?”
“这……”李斯一愣,然后恭恭敬敬的回话道,“陛下,臣觉得,这些评论……似乎更像是后世之人做出的……”
李斯并没有多解释,以他对嬴政的了解,想来始皇帝心中应该已经有答案了。
他适才的询问,并不是真的想听自己的意见,不过只是想找个人确认一下罢了。
果不其然,始皇帝听到了他的肯定后,满意的点了点头。
说实话,比起向天上的神仙学习什么长生不老之术,还真不及听到华夏后世之人对其一生做出的这些事迹,有何等看法来得更重要……
“适才看那岳飞一心报国,却功败垂成的画面,确实是心生感慨,叫人佩服。”
“而这会子这天幕上出现之人看起来亦是气势非凡,不知道是不是也如岳将军一般忠君爱民,青史留名……”始皇帝喃喃自语道,“也不知朕这一生,若是上了天幕,又该得到后世之人怎样的评价呢!”
明朝
“大明的臣子?”朱元璋眼尖,一眼便看清了画面中人头上戴着的,正是大明特有的乌纱帽。
“此人是谁?”他惊喜万分,“能和岳飞相提并论的,想来亦是一代人杰……”
“好好……太好了……”老朱心中大喜,笑容满面的扫视了一下面前,以李善长,徐达为首的大明朝诸多官员们。
“善长堪比萧何,天德是我大明长城……”马皇后嘴上了解他的心意,便笑着拍了拍朱元璋的肩膀道,“还有开平王,保儿他们,都是我大明的股肱之臣,想来日后也可在这天幕上出现的……”
“嘿嘿……”老朱笑的像个傻子,他反手握住马皇后的手,然后温柔的回话道,“妹子说的是了……”
众臣听见他们之言,心中亦是欢喜,这私底下,也就都眉来眼去的,暗中互相恭维起来了。
然而好景不长……
天幕里,那明朝官员刚刚带人,似乎打赢了一场恶仗。
还没等得及各大位面的天子们看清,那画面便突然一转……
刚刚还意气风发的男人,突然变成了一身囚衣,身锁镣铐的死囚犯……
高台上,男人依旧高昂着头颅,眼神里并无半分畏惧。
可高台下,无数百姓皆眼含热泪,跪在地上不停祈求着,哭喊着什么……
“于谦,一个以一己之力,挽救大明王朝于亡国之祸的大明忠臣,一个拼尽全力打赢北京保卫战,为大明续命两百年,却终究还是死在了自己效忠的君主手中的直臣……”天幕此时缓缓出声。
与此同时,天幕已然定格,画面直接给到于谦的正面,而天幕左边的留白处,也和岳飞一样,题写着一首诗。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