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朱棣此时躲在李世民身后,泪眼汪汪的看着对面的老父亲和大哥,委屈的不行。
在这个青少年早熟的年代,十二岁的朱棣已经是听明白了天幕里说的造反是什么意思,可他不能理解的是为什么未来的自己好好的日子不过,会想去造反……
马皇后此时也感到心酸不已,对于她和重八而言,朱标是长子,嫡子,太子。
对他们这样重视子嗣的人家而言,嫡长子的地位之高,显然是其他孩子无法比拟的,可这并不代表他们不爱其他的孩子了。
老四也是她十月怀胎,辛苦生下的孩子。眼瞅着此时的他这般惊慌失措的样子,做母亲的又如何能不心疼呢!
“四儿……”她忍不住伸手唤道,“到娘这里来……”
小朱棣看了一眼还在盛怒中的老父亲,一脸隐忍痛苦的大哥,心里明白,未来的自己似乎犯下大错,他此刻有种说不出的感觉,也不知道是恨,是怨,反正都是无法理解和原谅未来的自己……
马皇后看着眼前这一幕,终是忍不住落下泪来。
秦良玉看着难过,只得上前一步劝道:“陛下,娘娘,太子,成祖……燕王殿下他,当年也是有苦衷的……”
就在她刚打算将自己知道的事情都说出来的时候,天幕里,关于朱元璋和朱棣爷俩的彩虹屁已经吹了起来……
众人再次抬头望了过去……
“要说这对爷俩算是太祖父子里面最强的,倒还真的算是……”罗玉华犹豫了片刻,最后笑道,“当然,我个人觉得,刘秀刘庄爷俩与他们也差不多……”
“不过呢,鉴于朱棣又重打了一次江山,我最终还是将他们爷俩放到了刘秀爷俩的前面……”
她耸肩道:“我知道,肯定有很多小伙伴觉得,光武帝和汉明帝的政权是平稳过渡的,没有造成那么多的流血杀戮……”
“可是,刘庄依旧有和亲行为,而朱棣的选择,大家都知道,不和亲,不纳贡,不称臣,不割地……”
她面露敬意,继续道:“说实话,大明一朝,也算是从始至终都贯彻了朱棣的这一理念,即便是亡国之君崇祯,也都选择殉国,而不是投降……”
“我们后人则将明朝一朝的选择,称为【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而这一切的源头,不是老朱,是他家的老四朱棣……”
……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众人听到这里,除了女真那几位,其他人全都瞪大了双眼,纷纷把目光投向了站在那里委屈的“面壁”的小朱棣。
“好小子,这是个有出息的啊!”刘邦忍不住夸赞道,“老朱,你教教我,啥姿势能生出这么有出息的儿子啊!”
“陛下,休要胡言……”吕雉皱眉斥道,不过,虽然她嘴里这么骂着,眼睛却还是不受控制的瞥向了小朱棣,心里羡慕的不得了。
要不,私下我也和马家妹子打听打听,怎么教的孩子,这也太叫人羡慕了!
秦始皇虽然没有多言,可脸上的【冷漠面具】此刻也有了些许龟裂。
李渊则只是点了点头,反倒是不像那两位一般羡慕,毕竟他有世民这么个好儿子,未必及不上朱家的老四。
朱元璋则僵在了原地,此刻天幕里对于老四的吹嘘,众人羡慕的目光,让他一瞬间有了种说不出的自豪感……
老四这臭小子,他真这么有志气吗?
这天幕的评价,这要是不知道是自己儿子做的,他恐怕也要和刘邦一样大夸特夸这有志气的小子了。
“老四不错啊……”朱标反倒是已经调整好了心态,真心的夸赞道,“不愧是我们朱家的孩子……”
他朝着朱棣招了招手,示意他到自己身边来:“你小子,干得好啊……”
朱棣偷偷看了一眼朱元璋,见他此刻专注于天幕,便趁着他不注意,一点点挪到朱标身边,拉着大哥的衣摆,扁着嘴委屈的说道:“大哥,我……”
“别怕……”朱标摸了摸他的头,温和的劝道,“你是我一手带大的,我自然是了解你的……”
“适才秦将军,还有天幕都说你是有苦衷的,大哥相信你……”
“大哥……”朱棣终于忍不住了,钻进朱标怀里,哇的哭出声来,“对不起啊,大哥,对不起……”
他越哭越伤心:“我真的不知道发生什么事了,我……我错了……”
朱标则搂着他,不停的轻声安慰着,哥俩紧紧相依的样子,也不知道刺痛了谁的心……
此时的李世民眼眶渐渐也红了,他本就是个重感情的人,朱棣又算是他来此后,结识的第一个好友……
他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身后的李建成,却看见自家大哥也正看向自己。
哥俩眼神一触,都是一愣,然后双双尴尬的扭开头,不愿再多看一眼对方……
马皇后看着两个儿子,心中既酸涩,又欣慰,她忍不住拉了拉老朱的胳膊,一个哀怨的眼刀便甩了过去……
老朱见此情形,也是没了主意,轻叹一口气,本还想说什么……
“朱老哥啊!”努尔哈赤也站了出来,“你也是有福气的,瞧瞧这你家这哥俩的感情,可真让人羡慕啊……”
“哼……”老朱看了他一眼,冷哼一声,但并没有生气的意思。
“我是说真的啊!”努尔哈赤摇头道,“明成祖的功绩,便是我们女真人,也服气啊!”
“要是我家这些小辈,或是后代子孙,日后能达到你家成祖的水平,我就是死了,也得笑醒啊!”
他打着“七大恨”的由头反明,其实就是学的朱棣“奉天靖难”操作。
对于明成祖,努尔哈赤还是很服气的,要知道,他现在反的明廷,也已经日薄西山的王朝末年了,可他依旧是打的吃力。
这要是放在明廷鼎盛的永乐王朝,努尔哈赤浑身一颤,还是别想了!何苦为难自己呢!
(这里不是意淫啊,事实就是,努尔哈赤到死也没攻入崇祯当政时期的山海关,所以他有这种想法,也是按照当时的心态来描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