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逆袭人生,布衣天子刘邦的传奇3
“那是在一次在押送役徒的途中,刘邦看到逃跑的人越来越多,他便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把这些人全都放了。”
罗玉华接着说道:“刘邦让他们自己去逃命,因为让官府抓到就是死罪,他还决定不再做亭长了,他告诉那些人,【弟兄们,江湖路远,我们有缘再会。】
“那些人见他这般仗义,许多人当场便表示自己愿意跟他一起走。刘邦便决定带着这些人逃到芒砀山藏匿起来。而着名的刘邦斩白蛇起义就发生在这个时候。”
”正所谓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打响了反对暴秦的第一枪。”
“虽然他们最后起义失败了,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有了他们的领头,各地豪杰纷纷响应起义,开始加入反暴秦的队伍……”
”而此时的沛县,刘邦和萧何、曹参等人也领导义军里应外合杀死县令,也拉起一支起义军。”说到这里,罗玉华摇了摇头笑道。
”说起来也奇怪,那萧何、曹参原本都是地方官,照理说他们做起义领袖其实更合适,但他们不知道是担心起义失败会被秦诛灭九族,还是因为信服刘邦,反正最后被推选为全县领导人的是刘邦,由带领大家起义。”
”刘邦倒也当仁不让,他直言道,既然你们都怕领这个头,那就我来吧,事成了大家共享,事不成与你们无关,就诛我刘邦一个人的九族好了。”
徐爱听到这里,也是感慨道:”这话听起来还真的是有担当,有领袖气质的,说实话,如果我是萧何他们,只怕也会当场被刘邦敢为人先的决断力,和勇于担责的气势所折服的。”
“确实……”罗玉华笑道,“毕竟,那时候的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还是比较单纯和赤忱的,可没现在那么多的阴谋论。”
“那时的刘邦已经48岁了,大家尊称他为沛公。在刘邦的带领下,很快拉起一支二三千人的队伍。”
“刘邦就带着这支队伍,走出他艰苦创业的第一步,并开启了他从平民到皇帝的传奇生涯。”
她笑道:“刘邦在沛县起兵后,先留下雍齿固守丰邑,而自己则带兵外出攻城略地,谁知道雍齿叛变,投降了魏国。这让刘邦老巢失守,从此变的无家可归。”
”而那时,他手底下也就几千来人,是压根就算不上号,说的难听的就是乌合之众。”
“为了生存,刘邦只好审时度势,前去留县投奔了景驹。”
“而在留县,刘邦偶遇了汉初三杰里的第二人,也就是我们的千古第一谋圣张子房。”
”张良张子房,原本是韩国贵族世家出身,他们张家五代相韩。当年韩国被秦灭国后,张良为报国仇家恨,策划了在博浪沙刺杀秦始皇的行动。”
“结果事败,他无奈只能藏匿于下邳。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后,张良也选择聚集了100多人,扯起了反秦旗帜。”
“刘邦和张良素昧平生,但也不知道是不是命运的安排,他们二人居然一见如故,刘邦的身上那种独特的气质深深吸引了张良。”
“而张良和刘邦讨论《太公兵法》时,其他人都很难听的明白,可刘邦呢,却一点即通,这让张良更加欣喜,直言【沛公大概是天赋的奇才!】。”
“也就是因为这份互相的欣赏,使得张良选择加入刘邦的队伍,自此后,张良一路谋划,为刘邦最终问鼎天下立下了不世功勋。”
“秦末时期,天下大乱,有人抱着为灭亡的六国报仇的念头起义,也有人为挽救天下百姓而起义,更有人只是惦记着那九五至尊的宝座……”她摇头道,“总之,秦末时期,战乱频发,战场形势也是变幻无常,瞬息万变的。”
“这其中,便数昔日楚国名将项燕之子项梁和侄子项羽最为了得。他们在会稽起兵后发展迅速,叔侄二人率八千子弟兵渡江西进攻秦,起义队伍很快发展壮大到六、七万人,并拥立楚怀王之孙熊心为王。”
“不久,项梁部和景驹部发生激烈的火拼,景驹部很快便被消灭。”
“而景驹被消灭后,刘邦的靠山便倒了,在张良的建议下,刘邦决定去投奔项梁。而项梁也听说过刘邦的大名,见刘邦主动来投,也很欢喜,当下便借给刘邦五千人马,助其攻打丰邑,并终于收复了丰邑……”
“而刘邦自打投靠项梁后,便开始了与项梁、项羽叔侄一同战斗的岁月。”
“说起项羽呢,他和刘邦一样,虽然识字,但不爱读书。”徐爱还是比较喜欢西楚霸王的,“唐诗人章碣曾写过的《焚书坑》里便有一句【坑深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这句话便是形容他俩,一个是市井无赖出身,一个则是只喜好武艺,两人不喜欢读书。”
“不过我觉得这还是有点偏见的,个人觉得刘邦可以写出《大风歌》这样的诗词,绝对不是印象中那种只认识几个字的半文盲……”
“至于项羽,他身高八尺,力能扛鼎,气可拔山,骁勇善战,有【战神】之称。至于文采如何,就不太好说了……”
“不过,不同于刘邦的豪侠气,项羽在见到始皇的车队时,并不像刘邦那样的满脸钦佩崇拜,而是觉得不屑。【彼可取而代也!】这句话,既显示了他的霸气,也展现了他的野心。”
“后来,项羽确实成为名震天下的西楚霸王。”她微笑道,“然而,只有睥睨天下的傲气却是不够的……”
“项羽输就输在他太过骄傲,从不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也不愿意从他觉得不行的人身上学习什么……”
“他在和刘邦并肩作战的那些日子里,展现出的勇猛、狂傲和不可一世,让刘邦既佩服也鄙夷,毕竟他亲眼看见了项羽屠城杀民的残暴一面。”
“说实话,刘邦心里是不服项羽的。但他知道自己势单力薄,不是对方的敌手,藏锋守拙,潜心等待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