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朱棣,让人羡慕的顶级欧皇7
“帖木儿噶了……”罗玉华一面笑,一面摇头,“你敢信,就在大战一触即发的时候,对方的主将,帝王,自己因生病噶了……”
“最可笑的是,这帖木儿不仅仅是能力和朱元璋不相上下,经历也差不多。”徐爱也笑了,“他和老朱一样,也是最爱大儿子,可惜大儿子死在了前头,便只宠爱大孙子了……”
“帖木儿的大孙子马黑麻继承了他的帝位后,叔叔们也不乐意了,然后这位大孙子的王位就被他的四叔给抢走了……”
“一样的剧本,一样的操作,同一个时代的两个超级帝国,给你来了两次。”
……
汉居……
众人看到这一幕,也都是忍俊不禁起来,甚至于一直冷着脸的秦始皇也微笑着摇了摇头。
天幕。
“最可笑的是,朱棣还写信给这位帖木儿帝国的老四沙哈鲁。劝他要好好对待自己的侄子,和睦相处,不可因为争权夺利互相残杀……”罗玉华继续道。
“反正吧,这沙哈鲁当了新苏丹后,便放弃了东征大明的想法,恢复了两国邦交,继续派遣使臣来大明,给朱棣送上来帖木儿的遗物,以示好……”
“这是为什么呢?”徐爱皱起眉头,有些不太懂。
“帖木儿死后,他的儿孙之间爆发的那场争夺皇位之战,比起朱棣的靖难之役,还要血腥和悲惨。”
“而沙哈鲁好不容易在这场夺位战中走到了最后时,大明已经在朱棣的治理下,蒸蒸日上,日渐强盛。”
“沙哈鲁听闻明军在甘肃附近集结,惶恐不安极了。生怕是朱棣记仇,要趁这个时候发起对帖木儿帝国的报复……”
“朱棣是个什么样的狠人,他心里很清楚,这要是打来了,只怕已经因内乱变得一团散沙的帖木儿帝国,根本抵挡不住……”
“而大明朝地大物博,物产丰富,沙哈鲁想要示好,也不知道该送什么。想来想去,只有把死去老爹最心爱的战马送到大明,才能打消朱棣的怨气……”
“帖木儿死前,曾对子孙说过,握紧你的宝剑,不要向敌人示弱……”
“可惜他的子孙,远没有朱元璋的子孙来的硬气,主动放弃了握紧手里的宝剑……”
“这就是文化不同,选择也不同。”罗玉华总结道,“曾经也有西方人推测,如果帖木儿没死,真的趁着朱棣还没发育起来,攻入了华夏,那他是否可以像征服中亚一样,用宗教来控制华夏人心?”
“他们会发鸡蛋吗?”徐爱忍不住问了一句,“如果发鸡蛋的话,也许华夏人可能会信几日他们的宗教……”
“噗……”罗玉华被她到话逗乐了,“很可笑,但话糙理不糙……”
“还真是这样的呢……”
“毕竟我泱泱华夏,和别的中亚国家可不同,我们是真的有属于自己历史传承的文明的……”
“来这片土地上,试图传教的人,要么被本土化,要么被赶走……”
“一个真正的文明,不会排斥外来的东西,但也绝不会让你喧宾夺主,取代我们自己的东西……”
“除非,你也变成我们的……”
说到这里,她耸了耸肩,然后继续笑道:“不管怎么样,朱棣的欧皇之气再次显现,对手的暴毙,使得这场注定两败俱伤的大战,在无形中被化解了……”
“大明朝得以喘息,休养生息。”
“当上了皇帝以后,朱棣依旧是幸运的。”她继续说道,“和刘秀那种集中性爆发式的天命加持不同……”
“朱棣的好运,更像是老天对他的一次考验,如果他不够争气,那么就没有然后了。”
“但如果他够争气,愿意去拼,去创造。那上天便会毫不犹豫的推着他一步步往前走……”
“朱棣成为大明皇帝以后,并没有如有些小宗入大宗的皇帝一般摆烂,而是真的学着他的父亲,大哥一般勤政……”
“他确实做到了不浪费每一分钟,几乎没有一天是闲下来的。”
“迁都,下西洋,修永乐大典,疏通大运河,鼓励开荒种植,五次远征漠北……”
“朱棣在位时,做过许多创新之举,给后世子孙留下诸多宝藏……”
“也许有人会问,这有什么用,疆土,朱棣打下来了,可后来还不是丢了……”
“西洋下了,航海图却被人烧了……”
“人类文明的宝藏《永乐大典》,共计册啊,可如今华夏所存,仅剩241册了,剩下的,不是被毁了,就是被偷了……”
徐爱惋惜的说道:“可这些和朱棣自己有什么关系呢,他又不能活千秋万代,子孙后代的不给力,不作为,是他能控制的吗?”
“难道因为那些后人的过错,就要抹杀朱棣的本身的功绩吗?”
“这对他是不是有些太过于苛刻了?”她不满的说道,“还有,有人说他穷兵黩武,动不动就北征,劳民伤财,消耗国力……”她气的直摇头。
“说这话的人,是觉得只有中原地带的才是大明子民,那边疆一直被蒙元残部骚扰的,都不是大明的子民了吗?”
“还有那下西洋,居然有人嫌弃他咋没想到殖民……”
“拜托啊,咱们是耕种文明啊,不是强盗文明,边疆的土地打下来了,那周边小国的子民,就是我大明的子民……”
“那远在海外的土地,要是真的殖民下来,总要有人去考察,治理吧,以朱棣的脾气,他肯定要亲自跟着下西洋的船队出海,那永乐大帝岂不是要变成海贼王了吗?”
“哈哈,那倒是真的……”罗玉华也哈哈大笑起来,“华夏国土够大了,那时候的大明真没有必要,和精力去做这种事的……”
“可以说,如果说靖难之役,夺取侄儿皇位,是朱棣的罪过……”
“那他便选择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大明王朝,用来弥补赎罪。”
“之前我们便说过,最高级别的死亡,除了殉国外,便是死在战马上……”
“朱棣就是死在战马上的皇帝,真正做到了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甚至于他的陵墓,也选择在了大明边疆,即便死了,也要守着大明江山……”
“这样的一个帝王,在华夏历史长河里,也是金字塔尖的那一批。”
“汉家王朝,永乐之后再无大帝。”徐爱叹息道,“封建社会时代,这是华夏真正最后一次真正的屹立于世界之巅……”
“即便是到了几百年后的今天,我们华夏已然再次崛起,可也还是没有能够追平,当年永乐大帝的大明在世界上的地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