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国士无双,奈何桥也承不住他的功德2
汉居里此刻鸦雀无声,所有人都用不可思议的眼神盯着天幕上的画面。
那一大片一大片的试验田,一群群看着就是普通农民的科研成员,有的就这么带着草帽在地里不停的忙碌着,有的则站在田埂上拿着奇怪的纸笔记录着什么……
而弹幕上则疯狂的刷着屏……
“爷爷,是爷爷……”
“呜呜,我想爷爷了,今天中午要多吃一碗大米饭……”
“爷爷,您在天上看着我们吗?我们都有好好吃饭,没有浪费粮食……”
“袁老,我们想您了……”
天幕……
徐爱继续道:“在有了重大突破后,袁老带领他的科研团队,通过多年的努力。终于成功培育出了第一代籼型杂交水稻。”
“1976 年,杂交水稻开始在华夏大面积推广种植,产量比常规水稻产量,实现了大幅提高,为解决中国的粮食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你觉得,这就结束了吗?”罗玉华接着她的话继续道,“袁老的志向可不单单只是让大家不再饿肚子……”
”他希望的是,全蓝星的人,都可以不再为粮食短缺发愁,希望便是遇上了饥荒年,也可以不再有饿死人的事情发生……”
”怀揣着这个伟大的理想,袁老没有休息片刻,继续带领团队开展杂交水稻的研究和推广工作。”
“在他老人家和其团队的不断探索和实验下,种植技术和方法越来越成熟,不断的提高着杂交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经过很多年的努力,袁老还相继成功研究出了超级杂交稻、海水稻等新品种,为保障全蓝星的粮食产量及安全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袁老还多次深入农村,为农民传授种植技术和经验,帮助他们提高粮食产量和收入。”
“他积极推动杂交水稻的国际合作,将杂交水稻技术推广到了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为解决全蓝星的粮食短缺问题做出了重要贡献。”
徐爱插话道:“现在有些小朋友大概不知道,华夏在九十年代的时候,电视里经常出现的公益广告,都会播放一些赤道地区的小朋友饿肚子的画面,来告诫我们的人民,一粒一粟皆不易,每一粒我们浪费的粮食,都有可能拯救一个人的生命……”
在她说到这里时,天幕适时播放了一小段当年的公益广告,一个个饿得皮包骨头的小孩,大脑袋被竹竿一般身体撑起,就和一根火柴棒一般。
每双眼睛里有恐惧,有麻木,有不安!唯独没有希望……
汉居里的众人看到这一幕,心里也都不太好受!
虽然这些孩子,一看就不是华夏人,但只要是个有些许怜悯心的正常人,看见了这一幕,哪能不懂恻隐之心呢。
天幕上……
“尽管袁老已经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但他始终保持着谦逊、朴实的品质。”徐爱继续道,“他的一生都扎根在稻田里,穿着朴素,生活简单。”
”他常说【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这句简单质朴的话语,充分展现了他对农业科研事业的执着和热爱。”
“2021 年 5 月 22 日 13 时 07 分,袁爷爷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在长沙逝世,享年 91 岁。”罗玉华终于忍不住了,她一面擦眼泪,一面用颤抖的声音继续说道。
“袁爷爷的离去,让全蓝星,不分人种,不分国家的无数人都感到悲痛不已。”
“那一天,街道上全是人;那一天,所有人都在哭泣;那一天,每个孩子都吃光了碗里的每一粒米饭;那一天,袁爷爷在长沙城满满当当的鲜花丛中,永远的离开了我们……”
“那一天,医院门前,有人带来了三束水稻,那是他给人类带来的未来,也是人民为他践行的礼物……”
徐爱递给好姐妹一张纸巾,自己则接着说道:“袁老说过,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
“他老人家离开了,但他留下的杂交水稻技术和他的科研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后人在农业科研的道路上不断前行,进步。”
弹幕上,有人默默的发了长长的一段话,徐爱看见了,便替他念了出来:“冥府的奈何桥塌了,阎君焦急的跑来询问孟婆,这是怎么了,刚刚是谁过去了……”
“孟婆摇了摇头:不知道,我只看到一个黑黑瘦瘦的小老头,穿着朴素的衣衫,看起来就像是个农民……”
“但不知道为什么,他刚一下桥,那奈何桥便塌了……”
“阎君大惊失色,颤巍巍的退了几步后,朝着桥对岸恭恭敬敬的拜了拜:罢了,罢了……”
“这桥到底还是承载不了他老人家一生的功德啊!”
她擎着眼泪笑了笑:“虽然是小段子,但这位朋友说的一点也没错……”
“袁老用一生的时间,践行了 【把饭碗掌握在华夏人自己手上】的承诺,他的名字将永远铭刻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是人类历史上永远的骄傲。”
“以凡人之躯,比肩神明!”罗玉华总结道,“正是因为有了袁老这样伟大的无双国士,我们的华夏……”
“哦,不,是我们的人类,才能走向更璀璨和幸福的未来……”
天幕上,不知道谁领头的,大家都在弹幕疯狂刷起来稻穗的图案……
而天幕下的众人也都看得心情激荡,李世民等年轻一辈的皇子们,更是泪流满面……
“华夏儿孙们好志气啊!”刘邦也收起来吊儿郎当的态度,看向身边的嬴政,李渊等人道,“想我们华夏人,从炎帝黄帝起,便一直致力于要给天下人带来太平盛世……”
“从政哥你一统天下,到我们后世王朝,在乱世里,寻求出路,重整山河,为的可不就是这一句,天下人都能吃饱饭吗?”
“没想到啊,就是这么一个看起来甚至不起眼的老人,居然真的做到了……”他身上轻轻颤抖着,“哥几位啊,你们如何我不知道……”
“反正我刘邦回去后,定要替此人修庙塑像,我要让这袁老,生生世世受我华夏人的香火供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