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李世民,爱哭的七世纪亚洲洲长4
“唐高祖李渊其人什么都好,就是耳根子有点软,别人说什么,他都觉得有道理,李世民这番话,顿时让他醒悟过来,不再提撤军之事。”
罗玉华感慨道:”同年八月,大雨停了,李渊立即率军奔赴霍邑。那李世民害怕宋老生不出战,就自己亲率几个骑兵先奔到城下,举鞭指挥,装出要围城的样子,用来激怒对方。”
“宋老生果然上当了,气冲冲的就开门出兵背靠城池扎阵。”她继续道,“李渊与长子李建成在城东会合扎阵,李世民及柴绍在城南扎阵。”
“这里要插个话,那柴绍呢就是李渊的爱女,平阳昭公主的夫婿,也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是一员不可多得的猛将。”
徐爱插话道:“之前我们就曾提过,李世民和东汉的刘秀,明朝的朱元璋一样,被称为是紫薇星君转世……”
“有这种说法,最大的原因呢,也就是因为有传说,紫薇下凡救世,身边必有群星相伴协助……”
“天枢,破军,文昌,武曲,左辅,右弼……”她解释道,“这些星君们,皆会下凡随在紫薇帝君身边,或是投胎成为一代名将,或是千古名臣……”
“像是之前提到的李靖啊,后面的魏征啊,杜如晦啊都是!”
“东汉和明朝也有冯异、岑彭、祭遵。有徐达,常遇春,刘伯温等名将名相等人伴在天子身边……”
“群星闪耀吗?”罗玉华哈哈笑道,“不过呢,汉唐明三朝也确实非常有缘分。”
“毕竟他们三家的太宗皇帝,都是非正常原因即位的。”徐爱也笑了。
“这个我们后面再说……”罗玉华没打算再继续聊这个话题,而是重新回到李世民的人生经历上,“那宋老生指挥着军队猛冲,直逼李渊,结果致使李建成坠落下马来。“
”宋老生一见此情景,立刻乘势攻击,逼得李渊与李建成都退了军。而李世民则从南面率领两千骑兵冲下高坡,直接冲断了宋老生的军队。”
“随后他率领军队奋力攻击,宋军被打的丢盔弃甲,四下逃窜。恰巧此时霍邑的城门已经悬挂起来,宋老生就拉住绳子想要爬到城上,李世民赶上前来,瞧见此情景,那肯定是毫不犹豫的一刀就斩了他啊,这不,宋老生意思,霍邑就此平定。”
“后来,到了河东,关中的英雄豪杰听闻唐军来了,立马争相投奔。李世民便想着,可以进军入关,攻下永丰粮仓,用来赈济穷困百姓,也可以趁机收服群盗来谋取大兴城。”
“儿子的想法这般好,李渊自然不会反对。所以李世民用前军渡过了黄河,平定渭北。那三辅的官员、百姓以及豪杰绅士纷纷选择赶来投奔。”
“那些投奔的人,每天都有上千人,不论老幼,都布满在大旗之下。那些英豪被李世民收留,以作为备用的官员。”
“这般操作使得听说过此事的人,都赶来献身投效。”
“唐军在泾阳驻扎,用精兵九万,先击破胡贼刘鹞子,还兼并了他的部队。”
“殷开山、刘弘基屯扎在大兴城。李世民就率军奔赴司竹,那贼酋李仲文、何潘仁、向善志等人都率兵来会合。”
“屯兵在阿城,又获得兵士十三万。大兴城父老拿牛、酒到军门的很多,李世民慰劳他们而后送走他们,却什么也要。”
“瞧瞧人家这军令严明整肃的,也不愿他用不了多久就能平定大兴城。”
“李渊这边刚刚开始辅佐国政,那边就立马任命李世民为唐国内史,改封为秦国公,食邑万户。”
“这时候,恰巧薛举精兵十万逼近渭水之滨,李世民毫不犹豫,再次亲率攻打,大这一次依旧是大获全胜,斩杀敌人万余,占的敌军土地一直到陇坻。”
“公元617年十二月,李世民再次被任命为右元帅,这次他的任务是统兵十万攻取东都洛阳,但很可惜,没能成功。”
“就在他们要回军时,李世民对左右的人说,【敌人见我撤退,肯定会跟踪追击的。】”
“自信自己判断的李世民,设下三次埋伏,用来等待追兵。果不其然,不久后,隋将段达就率领一万多人马从后方追了上来。”
“在他们过三王陵的时候,李世民发动伏兵攻击,打败了段达,自此宜阳、新安设置熊、谷二州,派人镇守。”
“此后后,李世民被迁徙,又被改封为赵国公。”
“公元618年五月,隋恭帝杨侑选择禅位于李渊,李渊将国号为唐,建元武德。”
“而李世民则被封为尚书令、右武侯大将军,进封秦王,加授雍州牧。”
“公元618年七月,薛举入侵泾州,李世民再次领军讨伐未果。九月,薛举身死,其子薛仁杲继立。李世民再次被任命为元帅,负责讨伐薛仁杲。”
“两军在折墌挖深沟筑起高高营垒相持六十多天。薛军有十多万,军队的气势强盛,时不时就前来挑战。”
“李世民却很淡定,不搭理他这一茬,只是按兵不动,用以挫败薛军的锐势。”
“后来时间久了,薛军粮草殆尽已,薛军将领牟君才、梁胡郎只得前来投降。李世民这才对诸将军道,【敌军锐气丧失衰退了,是我们上的时候啦。】”
于是将军庞玉在浅水原南扎阵以引诱敌人,敌将宗罗睺集中军队前来抗击,庞玉军几乎失败。但没多久,李世民就亲统大军出其不意的覆盖了浅水原北。”
“宗罗睺远远看见了,只得回军抗拒。却被李世民率领精锐骑兵数十人攻入,他与军队里外配合一齐奋力攻击,宗罗睺全军溃败,此战李世民斩贼首级数千个,掉入山涧山谷的人更是不计其数。”
“李世民可不会放弃这么好的机会,依旧领着二三十人追赶逃军,薛仁薛仁杲吓破了胆,最终于第二日清晨选择投降降,而李世民又俘虏他的精兵一万余人,男女五万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