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高祖倒是对自己的定位很是清晰啊!”徐爱夸赞道,“不过细想想,他这么毫无保留的夸赞张良、萧何和韩信的才能,好像也是在夸自己。”
“你们是很牛,但还不是要听我刘邦的,我才是大汉集团的真正掌舵手。”
罗玉华点头道:“是这个道理!虽然很多人瞧不起刘邦,甚至对他深深的误解和偏见。”
“但大家要明白,刘邦的军事能力,在当时的乱世,除了韩信、项羽这两位顶级军事天才,还有草原上的冒顿单于外,天下可就再也没有人能是他的对手了啊。”
“教员就曾点评过刘邦,说他决策对头、用人得当、豁达大度、从谏如流,觉得是一位高明的政治家。甚至还说刘邦是封建皇帝里边最厉害的一个。”她接着道。
“而且刘邦称帝后,不仅宣布大赦天下,实行十五税一制的轻徭薄赋等政策,休养生息,恢复生产。”
“也没有忘记和他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们,萧何被封为酂侯,曹参被封为平阳侯,樊哙被封为舞阳侯,张良被封为留侯等等,加上之前就分封的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黥布、燕王臧荼等。”
“除此之外,他还不是一个只知道听取别人建议的庸主,他也有自己的考量和决断。兄弟们只能负责给他出主意,拍板拿主意的决策者,却还是刘邦自己。”
“像是在分封功臣时,刘邦力排众议,将萧何定为第一功臣。当时便有很多人不服气,觉得自己在前线打仗,腥风血雨,出生入死的,哪个人身上没有伤疤战损?凭什么他萧何只在后方动动嘴皮子,指手画脚一番,就能比他们的功劳还大了?”
罗玉华叹道:“刘邦的回答却是,你们见过猎人打猎吗?发现兔子的是猎人,然后发出指令,让狗去追兔子的人也是猎人。”
“萧何就是那个猎人,而他们却是听从他指令去追兔子的。”
“这话说的,可谓是话糙理不糙,没有发号施令的人,那再勇猛的猎狗,也只能是没目标的无头苍蝇……”
”刘邦当上皇帝后,也依旧不改自己的草根本性,最初的时候,他毫不在意自己如今九五之尊的身份,依旧是和他曾经的老兄弟,如今的臣子们如当初一样相处,没有分寸,也无半点君臣之礼。”
“像是周昌,便是从沛县起兵时就追随刘邦的耿直汉子,他和刘邦私交就很好。”
“传闻在一次歇朝休沐之日,周昌有要事需要禀告刘邦,便摆脱侍卫阻拦,直接硬闯刘邦寝宫……”
她耸肩道:“结果恰巧碰见了刘邦和戚夫人在一起。眼看打扰了天子的好事。周昌只能装作没看见的样子扭头便走。”
“谁知道刘邦抛下宠妃,反倒是疾步追上周昌,还和以前一般玩笑似的骑在他的脖子上,问周昌觉得自己是个怎么样的皇帝……”
“有点口吃的周昌也不跟他客气,直接说他就是个和桀纣差不多的昏君。”她轻叹道,“说实话,臣子当面调侃皇帝是个昏君,要搁在别处,只怕是早就被治罪了……”
“结果汉高祖却哈哈一笑,甩周昌,回去重新找戚夫人去了。周昌还在他身后继续说他,你看你看,我说你是昏君吧。”
“妈呀,这操作……”徐爱浑身一颤,然后摇头道,“要是放在明朝或者清朝,怕是周府满门都要被屠戮殆尽了……”
“除此之外,刘邦还经常举办酒会,大宴群臣。每逢宴会甚至朝会,将领们就和当初在沛县时一样,为一点小事争论不休,斗酒使气,大呼小叫,有时候甚至还会在大殿上舞剑打闹……”
“更不靠谱的是,这些人还喜欢拿已经是皇帝的刘邦开涮,更会直呼其名。这弄得刘邦都有点郁闷了,怎么自己这当皇帝和当亭长好像也没区别呢?”
“这种情形,使得博士儒生叔孙通觉得继续这么下去,天子威仪便没了,所以由他上书刘邦,说需要建立君臣礼法上下秩序。”
“刘邦也明白这么下去确实不妥,不安排叔孙通,由他主持建立了汉家朝仪和其他礼法,后更是按照其制定的朝仪进行朝会。”
“有了礼法约束后,刘邦也很高兴,时至今日,他终于有了做皇帝的感觉了!而 后世自此也就都以叔孙通制定的朝仪为甚。”
“但好景不长……”罗玉华摇头叹息道,“随着汉朝渐渐进入正轨后,刘邦的心态也慢慢产生了变化……”
“随着他刘邦的皇位坐稳后,那些当初,由他亲自分封的异姓诸侯王们,便慢慢成了他的眼中钉、肉中刺。”
“毕竟这些人都是拥兵一方的时代英豪,一呼百应的存在,谁能保证他们日后会不会起异心,打算起兵造反,自己当个皇帝玩玩?”
”而此时的燕王臧荼突然谋反,恰巧验证了刘邦的想法。”
“刘选择亲自征伐,用了不足两月的时间,便将臧荼擒获。”
“而这次的事情,使得刘邦更加担心,在他心里铲除异姓王消除隐患,变成了必须去做的事情。”
“后来,有人举报韩信谋反,刘邦便立刻采用陈平之计,伪游云梦智擒了韩信。即便是没找到韩信谋反的证据,刘邦还是决定防微杜渐,收缴了韩信的兵权,并将其贬为淮阴侯软禁在长安城里。”
“可怜被困长安后的韩信,宛如只被拔了牙的老虎,也不知道是不是心里太憋屈了,他后来还是选择和陈豨一起密谋谋反。”
“可惜啊,兵仙韩信虽好,但却没有天命加持,打算谋反的事情败露,他则被萧何和吕后用计骗入长乐宫,处斩于钟室,并夷其三族。”
“可怜我功高无二,略不世出、有兵仙称号的一代奇才韩信,最后竟是以这种方式死去,着实让人心里不是滋味。”徐爱挺喜欢韩信的,所以满脸都是遗憾之色。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功高盖主的人,在那个皇权至上的年代,能的善终的极少……”罗玉华也觉得遗憾,“韩信之死也吓坏了那些未曾有谋反之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