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票链接挂出来以后,弹幕里便疯狂刷起了各大帝王的名字……
虽然在普通人的眼里,邀请帝王来直播间参与直播,这一听就是噱头,但最近一次又一次的文物回归事件,使得所有人对学习华夏历史的兴趣格外浓厚……
各朝各代的帝王粉丝们都和不要命似的开始刷屏,刷礼物,生怕心目中的那个人没被选中……
而徐爱和罗玉华也遵照自己之前的承诺,开始简略的对比了一下孝庄文皇后和慈禧太后的一生……
“孝庄文太后作为皇太极庄妃的前半生,我们刚刚在给大家介绍皇太极时,已经基本交代清楚了……”罗玉华说道
“接下来,我们要和大家来聊一聊她作为大清昭圣皇太后和大清昭圣太皇太后时期的故事……”
“听说这位太皇太后年轻时是一位一等一的大美女对吗?”徐爱忍不住开口问道。
“确实有这个说法……”罗玉华点头赞成道,“不过美貌也仅仅只是她众多优点中最不起眼的一项……”
“她本人的能力和品德才是最值得传诵的……”
“相传1642的三月,清军俘获了明朝蓟辽总督洪承畴。”
“皇太极下令把洪押到盛京,却没有杀他,而是派汉臣范文程等轮番劝降。”她继续道,“洪承畴刚开始的时候宁死不屈,这让惜才的皇太极极为苦恼,都有些食不甘味,寝不安宁了。”
“布木布泰在看到丈夫这般苦恼后,便毛遂自荐,决定亲自去劝说那洪承畴。”
“传言说她是以壶承其唇,一口一口给洪灌下人参汁,并动之以情,喻之以理,耐心劝慰。历经数天的努力,总算是说服洪承畴投到清军麾下。 ”
“不过,此事件虽然广为流传,后世也多有作品演绎,很多人带着有色眼镜说其是用美色诱惑了洪承畴,才使他心甘情愿的投降了……”
“不过关于这件事真正的情况,正史里并无详细记载,所以这个说法的真实性学术界尚有争议。”她叹道,“某些文人墨客对于风月传说,总是会格外关注,包括后来,在皇位争夺中,也不乏有许多这样的风月传闻……”
“因为皇太极是突然的病发离世。他在自己皇位继承者是谁这个问题上,并没有留下遗嘱。”
“于是,又一场围绕皇位的权力角逐正悄悄拉开了……”
“那时候皇太极长子肃亲王豪格和努尔哈赤的十四子睿亲王多尔衮都对皇位虎视眈眈。”
“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皇位最后居然落在了当时只有六岁的福临身上。”她笑道,“或许是多尔衮为了大局出发,为避免内乱而作而不得不做出退让。”
“但促成这一举动的,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那就是福临,也就是后来的顺治帝当时年纪尚幼,比起那些已经成年的皇子们而言,可就好操控多了……”
“木布木泰有没有抓着这一点,用于笼络多尔衮,官修的史书实录并没有留下任何记载。但最终的赢家,终究还是她和她的儿子……”
“在摄政王多尔衮死后,贵为太后的布木布泰开始尽心尽力的辅佐刚刚亲政的顺治帝,这使清朝政权得到进一步巩固。”
“她曾诰谕顺治帝说:【为天子者,处于至尊,诚为不易。治民必简任贤才,治国必亲忠远佞,用人必出于灼见真知,莅政必加以详审刚断。毋作奢靡,务图远大,勤学好问,惩忿戒嬉。综理勿倦】。”
“意思大概就是,百姓是国家之本,所以作为皇帝,要做到会用人,用贤臣,还有多思考,不要盲目。要赏罚公正、衣着器用合乎准则,如果只知享乐,那么帝业将由此更易。”
“顺治把母亲的这番教诲当做【作君之则】,视其作为自己的为君座右铭……”
她笑道:“顺治在亲政后,也遵照母后的教导,经常到内三院与汉人文臣讨论历朝治国的得失,总结了许多治国的经验,选贤任能,严惩贪官,并对朝政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且小有成就。”
“而太后本人,为了大清和儿子的江山,也是极为尽心尽力。她对汉将孔有德、尚可喜等人,抚孤结亲,让他们心甘情愿为清朝更好的效力。”
“在后宫,太后也提倡节俭,常将节余银两赈济灾民,像是顺治十一年和顺治十三年,布木布泰分别发宫中银四万两,发宫中银三万两,用于赈济直隶灾民。”
“然而不幸的是,顺治帝也没有能够陪伴母亲太久,年仅24岁便英年早逝了。”
“而这个坚强的女人在难过痛苦后,依旧是主动站了出来,她八岁的孙儿玄烨在其扶持下即位,即康熙帝。”
“而这次皇位的更替,便是完全按照她的旨意进行的。可以说在清代历史上,这是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选择。”
“相传顺治临终前,曾想选立一位成年的兄弟继承皇位,但他的母亲布木布泰却坚持立皇子,并择定玄烨。”
“而其给出的理由居然是,玄烨在髫龄时已经出过天花,以后都不会再受到这种病的伤害了。”
”而对于玄烨这个孙子,布木布泰是既慈爱,又严厉。”罗玉华叹道,她没有过垂帘听政的想法,只是在后宫教导玄烨,凡饮食,一言一行,都得照规矩和礼仪而行,稍有疏忽,就受到责备。”
“玄烨继位初期,她当着众臣之面,询问孙儿身为天下之主,有何打算,玄烨答道,【臣无他欲,惟愿天下义安,生民乐业,共享太平之福而已。】”
“即便玄烨后来全面亲政,布木布泰依旧全力辅佐他。祖孙二人之间始终亲密。”
“说实话,对比起那些为了皇权,母子反目,祖孙暗斗的皇家亲属,这祖孙二人之间的感情,实在的让人羡慕……”
“布木布泰自己虽不干预政事,但朝廷每有黜陟,玄烨总会先禀告祖母而后施行。据《康熙起居注》记载,玄烨每天上朝前或下朝后,都要去后宫向布木布泰问安请示,有时一天多达三次,聆听祖母面授机宜。”
“他称颂祖母虽穆处深宫,但常为国家谋划弘纲大政,勉以怀保,惕以励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