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完成统一才不过百年的时间里,很多的史学家站的角度就是敌人的视角,他们对待始皇帝陛下的看法,大概就跟咱们新华夏刚建立后,那些西方村子看待我们的看法没有什么差距……”罗玉华继续道。
“说白了,也就是世界格局变了,现在不太可能再有开疆扩土的事情发生了,所以大家才会觉得,史学家对于始皇帝的评价是后人对于前人的评价,他们觉得不好,就可能是真的不好……”
“试想一下,如果咱们如今的华夏,能够像老祖宗一样,完成了全蓝星的统一,那在民族尚未完全形成认同时,你们觉得那些新纳入【华夏版图】的所谓的自己人,会认同我们的这一行为吗?”
“对对对。”徐爱接口道,“大秦帝国是由秦人完成的一统。而汉朝的高祖陛下,则是楚国人……”
“站在他们那个年代的角度上来看,可不就是你说的那个道理嘛……”
“呃……”汉高祖讪笑了一下,然后摸了摸头,不好意思的看了一眼始皇帝陛下,“我倒是还行,不过项羽好像确实挺在意这个的……”
“记得之前我在提起永乐大帝时也曾说过,自古以来,誉满天下者注定也会谤满天下,大家有不同的看法是很正常的……”罗玉华叹息了一声,然后继续道,“但是我们华夏对于传承的看重,却是蓝星别的村永远也学不会的……”
“你看,历朝历代,都非常在意修前朝的史书,而且,都喜欢挑前朝不好的地方记录,牛逼的点却一概一笔带过……”
“汉武帝的霍去病是怎样的神将,不用我多叙说了吧?”她笑道,“史书对他的评价就四个字,封狼居胥……”
“殊不知,历朝历代的武将,能达到这一成就的,一只手就能数得过来……”
“开启海上丝绸之路的郑和牛逼吧,也就一句七下西洋就轻飘飘的揭了过去,导致好多对历史不那么熟悉的小伙伴,甚至都不太清楚郑和宦官的身份……”
“这些难道是为了贬低前人吗?”她反问道,“我觉得肯定有一点啊,毕竟前朝如果太好了,那自家的百姓岂不是都惦记着前朝去了,这也不利于团结啊……”
“但是不好的地方,那可就得大书特书了啊,用来提醒子孙后代啊,瞧见了没有,看看前朝是因为什么原因噶了的啊,你们都给我记住了,可千万别犯同样的错误啊……”
“那这种做法是好呢,还是不好呢?”始皇帝听到此处,终于忍不住发问了。
“有好处也有坏处吧……”罗玉华回答道,“好处自然就是,照着错题本答题,可以少走弯路……”
“但坏处就是,会让很多的人或事情,因为记录的不详尽,导致很多人被误解,被冤枉……”
“比如几十年前的明朝,便是很多人不能理解,甚至厌恶的王朝……”
说到了这里,她耸肩笑道:“像是我们的洪武大帝,直到现在还是有很多人说他是当了皇帝便开始杀功臣,是个嗜血成性的暴君”
“可不会有人真的去查一查,明初的那些被屠戮的功臣们,到底干了什么,才使得朱元璋如此大开杀戒……”
“胡惟庸案牵连了三万多人……”徐爱接口道,“听起来何等残忍可怕……”
“但这背后,胡惟庸结党营私,贪恋权柄,任人唯亲,包庇腐败的手下,以权谋私,甚至干得出百官上书的奏章,必须他先看一遍,才能交到皇帝手里……”
“可以说他当时的权柄,已经达到了随时可以造反的地步了……”她叹道,“这种前期有功,但后来飘了,暴露出猖狂贪婪本性的人,沦为朱元璋肃清朝堂的棋子,又有什么可惜的呢?”
“还有一个倒霉蛋,就是宋太宗赵光义……”罗玉华接口道,“提及他二哥宋太祖赵匡胤,那就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绝对的第一梯队帝王……”
“而提到赵光义就是小周后啊,驴车车神啊,烛影斧声啊,金匮之盟啊……”
“反正都没什么好话能留下来,尤其是那烛影斧声……”她摇头笑道,“最早的出处居然是《续湘山野录》,宋仁宗时期的,一个名叫文莹的和尚写的……”
“可以说,赵光义的名声是臭不可闻的。”
“可实际上的赵光义,不仅继承了哥哥的皇位,也继承了哥哥统一中原的梦想。”
“他一登基就开始秣马厉兵,仅用时两年就拿下了南方的吴越和泉漳地区,而后又御驾亲征占据了太原的北汉。”罗玉华顿了顿,然后继续道。
“要知道,当年赵匡胤也曾经三征北汉,结果全都无功而返,但赵光义做到了。他亲自披甲上阵,将士们奋勇杀敌,危急时刻也不肯听劝,躲到后方暂避锋芒,这使得宋军士气猛增了200%,最终北汉力不能敌,只能开城投降。”
“而北汉的灭亡,使得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自此完结,大宋实实在在是在这哥俩的接力下,才成为了中原地区正统的。”
“雪中送炭这个成语的意思,大家都知道吧……”她继续说道,“但是有几个人知道,在公元993年,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里,无数百姓在皇城外向赵光义磕头谢恩……”
“因为他们的皇帝赵光义之前在皇宫之中被冻得瑟瑟发抖。但他并不是只顾着自己,而是想到了皇城外的百姓,在这寒冬腊月的日子,只怕会更加艰难。”
“于是赵光义下旨,为城里孤老贫穷的人送去粮食和炭火,帮他们度过这个冬天。这就是【雪中送炭】的由来。”
“说真的,赵光义如果生在西方大村,或者是咱们周边某些不自量力的小村里,那肯定会被吹成照世明灯,蓝星大帝……”
“但是很可惜啊,他偏偏生在咱们这把史书当记账本来写的华夏大地,所以功绩不功绩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高梁河被辽军打败了,你没收复燕云十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