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永乐十四年……”罗玉华不想就民族这个问题上过多纠结,所以继续道 “瓦剌领袖马哈木战死,这使得原本来已经实力受损的瓦剌部落雪上加霜。”
“在马哈木在世时,鞑靼的阿鲁台已经被他逼打到墙角苟延残喘了,结果现在马哈木一死,阿鲁台就又有些飘飘然了。”
“在阿鲁台的角度看来,自己当年依附大明朝属于不得已而为之的权宜之举,他本人与明朝的还是有着极大的仇怨的。”
她继续道:“加上鞑靼部想要继续发展,就必须南下劫掠,迟早他们还是会与明朝撕破脸,反目为仇的。”
“他们又是曾经是这片土地上的主宰者,早就见识过华夏大地的物产丰富,文明璀璨的……”
“俗话说的好,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啊……”她叹息道,“一个享受过先进文明的主宰者,被人硬生生的从这片沃土赶了出去的,这给谁,谁能甘心呢?”
“鞑靼部落也不甘心啊,可是他们如今的实力显然不够,但这不代表他们不会继续搞事情。”
“草原游牧民族和我们华夏汉人的思维不同,他们不会考虑低调做事,积蓄力量,避其锋芒……”
“他们的想法就是,反正日后咱们会反目,晚反不如早反便。”她笑道,“于是鞑靼在积攒了一部分力量后,就又开始时不时对明朝边地进行骚扰的劫掠,甚至后来又开始侮辱或拘留明朝派去的使节了。”
“哎嘛,这一根筋啊,咋相同的错误要犯两次呢?”徐爱忍不住吐槽道。
“反正鞑靼的态度就是,不再承认自己对明朝的依附政策,又开始以草原霸主自居。”
“而此时已经年过六旬的朱棣知道了此事,更是忍不了。”罗玉华继续道。
“为了证明自己还是拿得动刀的,永乐二十年,朱棣第三次率领大军出征沙漠,决定要给阿鲁台一个教训。”
“而大明军这边刚出征之后没多久,鞑靼的探子就来报告阿鲁台,明朝皇帝又亲征了。”
“阿鲁台虽然嚣张,但当年被胖揍的记忆还在啊,对于朱棣,他还是极其恐惧和害怕的。”
“所以明朝大军刚一出征,鞑靼部就逃跑,这种基本操作如果被他们的老祖宗成吉思汗看见,估计得气活过来。”
“而知道了他们这个尿性的的大明将领们,大多都建议率兵追击,与阿鲁台决战。”罗玉华笑道。
“但朱棣拒绝了众将的提议,他有自己的想法,在他看来鞑靼是游牧民族,军队都是骑兵,灵活机动性强,跑的贼快。”
“而明军如果去追击必然要带着大批辎重,火枪、火炮这些都得运输啊,这样去追击,速度太慢,肯定追不上。”
“但如果派骑兵去追,轻骑突进又十分危险,后防给养也不容易跟上。”她叹息道,“最主要的是,朱棣明白自己如今已经年过六旬了,作战不能再和当年那样不管不顾就是冲了,他现在必须稳扎稳打,以免一步错,步步错,葬送太祖皇帝留下的大明基业……”
“可这样稳是稳了,但北征大军却始终没法找到阿鲁台的主力。”
“随着粮草日益匮乏,朱棣只能决定班师回朝。”罗玉华继续道,“而此次出征大军的劳而无功,让朱棣越想越气,这可不就旅游吗,也太没面子了吧。”
“不行不行,必须得打一仗啊。”
“于是朱棣灵光一现,想到了兀良哈部落啊。要知道此时的兀良哈早已不是永乐初年听话的朵颜三卫了。”
“这些年兀良哈也在蠢蠢欲动,时不时的,也会袭扰大明边境。虽然他们没有鞑靼那么猖狂,但这也是特别烦人的啊。”
她继续笑道:“而且朱棣还听说兀良哈的首领,曾与鞑靼暗中勾结。一想到这朱棣便气不打一处来,决定顺便教训他们,杀鸡给猴看。”
“然后兀良哈可就倒霉了,他们的实力本来就不如鞑靼、瓦剌。而且他们也压根没想到朱棣的大军会冲着他们来了啊。”
“就这样,几个回合下来,兀良哈也被胖揍了一顿。得胜的朱棣总算心里舒服了,这下可多少保住了些许面子了,就这样心满意足的明军就此得胜回朝。”
“噗嗤……”始皇帝忍不住笑了,“这朱小四,实在是……”
“兀良哈怕是做梦也没想到,自己挨这顿揍,是朱小四为了保住面子,临时找到出气筒吧……”刘邦也哈哈大笑起来。
“反正呢,第三次北征并没有达到既定目标,阿鲁台的主力也没有被消灭,依旧是我行我素,时不时的骚扰明朝边地。”罗玉华和徐爱也陪着笑了。
“于是到了永乐二十一年七月,朱棣第四次北征,并希望这次能够完成未完成的目标。”
“结果明军出发不久,探子就来报,早前几个月,阿鲁台被瓦剌领袖马哈木之子脱欢击败了,所以他们根本就已经没有实力再来对抗大明了。”
“敌人都没了,那明军这次出征注定不会有敌人了啊,没办法,大军转了几圈之后发现果然是这样,所以无奈之下只得原路返回。”罗玉华耸肩遗憾的说道。
“就这样永乐大帝朱棣的第四次北征真的是空手而归了。”
“而到了永乐二十二年,恢复了一点元气的阿鲁台,再次跑来骚扰大明边地。”她叹道,“也不知道这哥们咋想的,如此锲而不舍……”
“而此时的朱棣已经65岁了,身体也很差了,按理说各方面条件已经不允许他再次亲征了,然而他在面对阿鲁台多年来一而再、再而三的挑衅,根本不能忍。”
“在朱棣的字典里就没有后退这两个字……”徐爱也忍不住插嘴道,“在永乐大帝的认知里,自己如果守不住这大明的江山,守不住百姓,那以造反登上皇位的自己在死后,肯定说无颜面对太祖朱元璋夫妇,还有其他亲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