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吧,备受康熙皇帝喜爱的太子胤礽却不是大明太子朱标那样的顶尖人物……”罗玉华摇头叹息道。
“因为康熙帝在位时间很长长,这胤礽便做了三十多年太子。”
“最初康熙帝还是风华正茂时,年少的胤礽还是谦虚礼让的性子,很有帝国继承人的风范。”她继续道,“但是随着当太子的年数越来越长,加上周围人的逢迎,胤礽也逐渐开始嚣张跋扈起来。”
“为了巩固自己的太子地位,胤礽也开始拉拢周围的人,慢慢的形成了一个权力集团,更是直接威胁到了康熙的帝位,让他们父子间矛盾逐渐加深。”
“或许会有看官问了,那朱标也是权势滔天啊,为什么明太祖朱元璋和他之间没有嫌隙呢?”罗玉华笑着问道。
“这就是主动安排和刻意拉拢的区别了……”她解释道,“朱标作为太祖钦点的嫡长子,从小接受的就是为君之道,说白了,太祖是主动替他铺路,让他多与朝廷重臣接触,父子二人是齐心合力来掌管朝堂天下的……”
“但是康熙那边,虽然也培养了胤礽,但其私下拉帮结派,结党营私的操作,却是康熙帝接受不了的……”
“所以,公元1708年的九月,胤礽因不仁不孝被康熙废除其太子之位。”
“而太子被废,这自然使得其他阿哥都蠢蠢欲动起来。”罗玉华继续道,“在当时,康熙的成年皇子共有12位,但是其中有些野心小,并没有争夺皇位的打算。”
“这其中真正参与夺嫡的只有大阿哥胤禔、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十四阿哥胤祯等九位皇子,史称为【九王夺嫡】。”
“然而可笑的是,太子被废之后,康熙心里非常难过,这是他已故的发妻拼死为自己生下的嫡子啊,是他最喜欢的儿子。”
“在康熙看来,父子之间并没有什么隔夜仇,所以仅半年之后,就又重新下诏复立胤礽为太子了。”
罗玉华接过徐爱递给自己的茶盏抿了一口:“然而胤礽却并不能够理解康熙的一片慈父之心,压根不知收敛,依旧我行我素……”
“这导致了他在复立太子位后,没多久就又被废掉了。”
“而这一次,诸皇子知道胤礽绝无再复立的可能了,于是激烈的竞争又开始了。”
“这这其中,最愚蠢的便属康熙的长子胤禔了。”她笑道,“在太子第一次被废后,身为长子的胤禔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于是跟康熙说,自己要替父皇除掉废太子,结果被当众指责。”
“然后他不死心,又找了道士,欲行巫术,结果被人告发,康熙气的他终安排了身监禁套餐。”
“这……”赢政和刘邦听到这里,都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种蠢货是怎么教出来的……”
“而康熙的三阿哥胤祉,在看到前面两个哥哥的下场后怂了,不敢也不愿再蹚这浑水,便也退出了权力争夺。”罗玉华笑道。
“八阿哥胤禩则是个有着八贤王美称的王爷,各方面的条件都很好,是皇位争夺战里,最有牌面的一位了。”
“但也就是因为太过优秀了,导致其锋芒毕露,做事刻意,贪图贤名,使得康熙帝觉得他也有结党之意,这已然是威胁到自己的地位了啊。”
“太子作为康熙最心爱的儿子,有了这结党之嫌,康熙帝说废就给废了。”罗玉华叹道,“八阿哥也这么折腾,那康熙帝自然也不能忍啊,这不,立马就将他拘禁了几个月,打算让他长长记性……”
“后来,康熙帝视察热河,让胤禩跟随,结果恰逢胤禩母亲祭日,他便去祭祀母亲,然后派太监去说明缘由,并挑选了两只上等的海东青送给康熙。”
“结果,这两只海东青送到康熙手中的时候已经成了死鹰……”她笑着摇头道,“这使得多疑的康熙大怒,以为这是胤禩暗示自己体弱多病,自此胤禩也彻底失去了机会。”
“而四阿哥胤禛此时在干嘛呢?”
”没有任何优势的他一直表现的都很低调,并多次表示对皇位不感兴趣。”罗玉华笑道,“可事实上,胤禛是在暗中默默积蓄力量,聪明谨慎的他很善于揣摩康熙的意思。”
“所以他的表现,一直很平庸,所以他并不会因为愚蠢而被嫌弃,也没有因为太聪明而被打压。”
“但是,就在胤禛眼看着胜利在望时,半路又杀出来一个十四阿哥胤祯。”
“这位十四阿哥,乃是四阿哥胤禛的同母弟弟,最是善于用兵。”罗玉华继续道,“他曾被康熙任命为抚远大将军,带兵西征,顺利光复了西藏,在朝中威望空前。一时间竟成了储君的大热门评论人选。”
“更要紧的是,因为胤禛从小不是在自己的母亲乌雅氏身边长大的,所以乌雅氏这位亲娘和十四阿哥这个亲弟弟对他并不亲近……”
“这导致了局势一下子便对他不利起来了。”
“公元1722年十月,康熙帝到南苑行猎,十一月,因为身体不适回畅春园休养,此后病情逐渐加重,期间不接见任何大臣。”罗玉华叹道,“此时能接近康熙帝的只有胤禛的盟友,步军统领隆科多,是他将康熙的饮食起居等消息全都提供给胤禛,以分析形势。”
“十一月康熙病情加重,十三日就驾崩了,十三日这天胤禛三次进入康熙卧室,但是他们爷俩之间说了什么,并没有人知道,而且此前康熙也没立下遗嘱。”
“只是到了第二天,隆科多便宣读了遗诏,谕令胤禛即位……”
“就这样,胤禛在艰苦的斗争中,最终坐上了梦寐以求的那个位置……”
“乖乖……”刘邦听到这里,也觉得浑身发寒,“虽然你说的轻巧,但是我只是听着那些文字,都替那清朝的四皇子感到紧张……”
“是啊是啊……”徐爱也点头赞成道,“而且,这还只是大概的说了说……”
“历史上九子夺嫡的血雨腥风,可绝不是三言两语便能说的明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