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徐爱扶额摇头,脸上露出一丝无奈又纠结的表情,“还是来了吗?”
“嗯,来了……”罗玉华也叹了口气,耸肩道,“总归是绕不过的……”
眼看她俩脸上皆露出了让人捉摸不透的表情来,不单单是直播间里的始皇高祖二人懵了,便是汉居里观看天幕直播的其他人,此刻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这……这么意思?”乾隆刚刚还在高兴,天幕总算是盘点到了自己,正满脸笑意的听着身边的和珅拍着马屁,结果还没来得及炫耀一番,便看听见天幕里的话事人话语里,似乎有着不太愿意聊自己的意思。
一辈子顺风顺水的乾隆帝如何受得这样的委屈,他瞬间便怒了,刚想发作,便被身边的傅恒拉住了:“皇上,您先息怒……”
他皱着眉头低声劝道:“这里不是咱们的紫禁城……”
一句话便让暴怒的乾隆瞬间冷静了下来,他抬起头扫视了一下四周,除了他们爱新觉罗家的老祖宗们外,其他家的帝王,也都不是他得罪的起的……
就算他们大清千秋万事,他乾隆功盖古今,但到底双拳难敌四手,架不住对方人多啊!
一想明白这点,他只能暂时压下怒意,勉强的坐回沙发上,打算听听天幕到底要说他什么……
而此时的李渊和老朱哥俩却乐呵呵的坐在一起,说实话,听了别人家儿子的故事后,他俩现在都很开心,毕竟二郎和老四那都是被天幕吹上了天的……
而此时的天幕里,刘邦也忍不住询问道:“丫头,你们为什么这个表情,这接下来要说的皇帝,是……”
他的话还没问完,便看见弹幕似乎也热闹了起来……
【乾隆怎么了,他本来就是个不错的皇帝啊,要不是他,西藏还收不回来呢……】
【呸呸,乾隆也算好皇帝,他就是个千古罪人,汉文化的刽子手……】
【就是就是,要是没有他搞什么闭关锁国,华夏的百年屈辱史,也许就不会有了……】
【那是时代的原因,跟乾隆有什么关系……】
【怎么没关系啦,就是他的错……】
……
“这……”刘邦越看越是心惊,赶忙看向罗玉华和徐爱,似乎想寻求一个答案……
“说说看吧……”始皇帝此时也忍不住开了口,适才听别家那些有出息的儿子们,他心里虽然有嫉妒,但更多的还是欣慰,毕竟都是华夏子民……
但不知道为什么,他此刻对这个被话事人直言有些难评的乾隆皇帝,生出了好奇之心来……
“好吧……”罗玉华点了点头,叹道,“首先在聊乾隆皇帝前,我要说明一件事……”
“对于这样一位既有大作为,但也有大罪过的皇帝陛下,我绝对不会掺杂私人情感来说他的故事……”
“我也知道,大家有人非常喜欢乾隆皇帝,也有人非常厌恶他……”她耸耸肩道,“但不管是怎么样,我都希望,大家在生气时都保持理智,尽量不骂人……”
她顿了顿,然后苦笑道:“就算要骂,冤有头债有主,也请大家不要把气撒我们直播间来,不要骂我们,就好了。”
这番极有求生欲的话,直接把弹幕里的看客们逗乐了……
而此时巴巴坐在直播间里,还有汉居里的各大位面老祖宗们,更是好奇这其中到底有什么故事了……
“爱新觉罗弘历……”罗玉华终于开了口,“从清太祖努尔哈赤算起,大清朝的第六位皇帝……”
“清世宗雍正皇帝的第四子,大清朝最成功,但也是最失败的皇帝……”
她缓缓道:“公元1711年,弘历在北京城内的雍亲王府出生了,她的母亲是钮祜禄氏,原本只是雍亲王府的一个格格。”
“虽然为当时还是雍亲王的雍正生下了他的第四子,但其地位却并未获提升,十余年间皆号格格,也未生下其他皇子。”
“由此可见,钮祜禄氏当时在雍亲王府其实并不受宠爱,至少不是电视剧《熹妃传》里那种近乎宠冠后宫的存在……”
“但是封建社会的女子,多半都讲究一个母凭子贵,钮祜禄氏自己虽然无宠,但她却有一个好儿子……”
“这使得雍正即位后,她被直接封为熹妃,并居于景仁宫。地位次于乌喇那拉皇后、年贵妃、齐妃。”
“但后来随着年妃、乌拉那拉皇后的相继逝世,又加上齐妃之子弘时失了圣心,熹妃的地位也开始日渐升高。”
“在公元1730年,熹妃晋封为熹贵妃,并开始成为雍正朝后期后宫统摄者。”
“熹贵妃本人,是个极其有福气的……”罗玉华笑道,“为什么我会这么说呢?”
“因为最一开始的时候,她在雍亲王府时,压根就是个不太起眼的普通格格……”
“没成想有一次,雍正患上时疫,病情严重,几乎丧命。而钮枯禄氏却在他身边,侍奉殷勤,煎汤熬药,无不周到。雍正素来是个别人对我好一分,我便对他好十分的性子,所以在他康复后,对钮祜禄氏也生出来怜爱之心。”
“而也就是这份怜爱,使得钮祜禄氏得到了一个孩子,并于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生下雍正的四子弘历。”
“而到了弘历十二岁时,他随父雍王正初侍康熙帝,宴于牡丹台。”她继续道,“康熙见皇孙弘历聪颖过人,心里十分喜欢,便将他接至皇宫去读书,亲自抚养,并称弘历【是福过于予】,更是连声称钮祜禄氏是有福之人。”
“母凭子贵啊,有了这么个可以替自己在皇帝亲爹面前争脸面的儿子,那雍正如何能不开心呢,而作为弘历亲娘的的钮枯禄氏,自然也就更得雍正的看重了。”
“弘历自己也特别争气,从小便展现出于不同于普通孩子的智慧,少年老成,十分懂事不说,还很善于与人相处。”
“而康熙帝因为政务缠身,他的孙子们又实在太多,所以导致很多他都是没见过的。”
“可康熙却非常喜欢弘历这个孙子,批阅奏章的时候,都允许弘历陪在身边磨墨,有时还会手把手的教他写字。”
“甚至康熙同大臣讨论军国大事的时候,也特批弘历留在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