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起义,可以说是华夏史上最大的农民起义了,结果就让刚继位的咸丰遇上了,他在位十一年,太平天国存在了十一年。“罗玉华叹道,“结果,咸丰刚一死,太平天国就被曾国藩镇压了。”
“而这场太平天国起义,却是非常值得说道说道的……”
“农民起义……”汉居里的朱元璋听到这里,忍不住看了一眼身边的徐达,君臣二人脸上都露出一丝对往昔的追忆之色来……
……
“能说说嘛?”刘邦也很好奇,他忍不住问道。
“当然可以……”罗玉华笑着应了下来,顺手又拆开了一袋新鲜的肉脯干,给大家分了……
就这样,直播间里的四人,一面品尝着香甜的奶茶,一面拿着肉脯嚼嚼嚼,一面听罗玉华继续讲述关于太平天国的故事……
“公元1840年,大清帝国与大洋彼岸的强盗约翰帝国因为鸦片,干了一架。”她继续道,“结果却是清朝廷割地又赔款!”
“面对如今软弱无能的清廷,南方的太平军根本无法忍受,便纷纷揭竿起义。”
“就这样,一场保卫河山抵抗洋人西方列强瓜分故土的战斗,就此拉开了序幕。”
“太平天国的首领叫洪秀全,由他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可以说是华夏历史上最彻底、最壮烈、最宏大的一次农民起义。”
她继续道:“洪秀全曾说过一句话,华夏的土地、一寸一分也不能给洋人!”
“而这场太平天国运动,更是让满清200多年来,以汉制汉的稳固统治,差点分崩离析。”
“而偏偏这个时候,同样身为汉人的曾国藩、曾国荃、胡林翼、左宗棠、李鸿章、以及许多汉族士大夫阶级,却殚精竭虑的强行给满清王朝续命!”
“这汉人却镇压汉人,真是让人冒火……”徐爱听到这里,心里却很是恼火……
“……”但始皇帝和汉高祖却是互视一眼,并没有发表任何意见……
“这话说的就不对了……”罗玉华不赞成的摇了摇头,“此一时彼一时,很多事,本身就不应该按照现在人的眼光来看待的……”
“可以说,我们如今回顾历史,会感到惋惜,觉得是由于曾,李之流的出现!才导致满清能够延续腐朽的政权统治。”
“但当时的百姓官员却并不会这么想啊!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这两个概念,并不是华夏自古以来就有的。”
她叹道:“这种概念,是近现代历史的产物,是西边思想传入华夏的舶来品。”
“在古代的华夏,所谓的国家指的并不是一块地,或者这块土地上生活的人。”
“它指的是什么呢?指的是皇帝所能控制的区域。”她继续道,“古人所谓的爱国,指的是是忠君。”
因为,在我们传统的文化里,国家就是皇权,皇帝即位便是国家。”
“这也是为什么古代的权臣如果弑君篡位,一定会留下千古骂名的原因!”
“古华夏的统治者基础是地主、士大夫工农阶层。”
“而这些人深受儒家孔孟学派的影响,最尊崇孔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那一套。”罗玉华继续道,“在士大夫眼里,只要天子不是个倒行逆施非要拉着全国人陪葬的精神病,那他们便无论如何都要忠诚于皇帝的统治的。”
“海瑞这样一个眼里揉不下沙子的正人君子。在他听说因为自己的奏折把嘉靖皇帝气得大病一场的时候,还是会忍不住深深的自责!”
“尽管这个君主并不算是个好皇帝。但在海瑞眼里,这就是他的效忠的对象,是他的国家……”
“我们和祖宗们所处的环境,所受的教育是完全不同的。那自然不应该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待和批判他们的……”
“……”徐爱咬着薄唇,似乎有些不服气,但却也说不出什么来,她是成年人,所以自然不会像很多小朋友一样偏激,认死理的……
而始皇高祖却非常赞成罗玉华的话,连连点头,甚至脸上还露出了笑意来……
“所以,在太平天国起义的年代,站到清朝统治的全国大多数人的角度去看,太平军就是反贼。”
“而曾国藩、曾国荃、左宗棠、李鸿章等人将太平起义军扼杀,一点问题也没有。”
“在这大清的汉臣们心中,这场太平天国运动是反贼起义,镇压他们就是忠君爱国、保家安民……”
“而且,这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太平天国虽然是汉族领导的农民起义。”罗玉华皱眉道,“但他的起义理念结合了西方启蒙文化,以到处砸孔拆庙,妄图以上帝之子代替儒家孔子!”
“这可不就得罪了2000多年来,以孔孟为精神信仰的士大夫知识分子精英们了吗!”
“可以说,当时清朝全天下读书人都对这场太平天国运动恨入骨髓,难得的同仇敌忾,一致对外……”
“2000多年的儒家思想啊,多少人在这片土地上搞事情,都没有灭掉儒家,更别说你一个崇尚外教的太平天国了!”
“对于士绅阶层、地主和士大夫们来说,换个王朝,民族统治华夏,那只不过是换了个分享利益的人而已!”
“而太平天国却要把我华夏的根都给刨了,想掀桌子,重新上一桌子菜。这怎么可能得到中原王朝真正统治群体的认同呢?”
“而且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起义军的上层藩王贪图享乐荒淫无道,忙于内斗,个个妻妾成群醉生梦死的!”罗玉华继续道,“而其下治的百姓士兵们却穷困潦倒,水深火热过得甚至还不如满清朝廷的管理。”
“所以,当时的汉人之所以要帮助满人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其实是因为在当时,文化上的认同,要远大于民族的认同!”
“两权相害取其轻,换人上桌吃华夏餐,和换人上桌吃白人饭,孰轻孰重,自然也就不用我多说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