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第二十一回:乘胜奋进,再绘凉山新画卷
在成功铲除周霸天这股恶势力后,凉山县的发展势头愈发强劲。然而,林小满并未满足于现状,他深知,要实现凉山县的全面振兴,还有漫长而艰巨的道路要走。在这波澜壮阔的发展进程中,新的机遇与挑战也接踵而至。
一、产业升级遇阻,齐心协力破难题
随着李家屯特色种植产业的蓬勃发展,周边村庄纷纷效仿,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但林小满敏锐地意识到,产业若要持续发展,必须进行升级转型,提高产品附加值。
于是,他计划引入先进的农产品加工技术,打造从种植到加工再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
林小满召集了相关企业负责人和专家,在李家屯村委会召开产业升级研讨会。
会上,林小满热情洋溢地阐述着规划:“咱们的特色种植已经取得了初步成功,但要想走得更远,就必须对产品进行深加工。
比如,我们可以把特色蔬菜加工成脱水蔬菜、蔬菜罐头,这样不仅能延长产品保质期,还能大大提高附加值。”
一位企业负责人面露难色:“林书记,想法确实好,可引进加工技术和设备需要大量资金,我们这些小企业根本负担不起。而且,就算有了技术和设备,市场能不能接受我们的新产品,也是个未知数。”
另一位专家也补充道:“林书记,产业升级还需要专业的技术人才,目前凉山县在这方面的人才储备严重不足,这也是个大难题。”
林小满沉思片刻,说道:“资金方面,我们可以向上级争取产业扶持资金,同时我会协调金融机构,为大家提供低息贷款。市场方面,我们要提前做好调研和推广,让消费者了解我们的新产品。至于人才问题,一方面我们可以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引进专业人才;另一方面,我们自己也要加强本地人才的培养。”
会后,林小满立刻行动起来。他亲自前往上级部门,详细汇报凉山县产业发展情况和升级规划,争取到了一笔可观的产业扶持资金。
同时,他与多家金融机构沟通协商,为企业争取到了优惠的贷款政策。在人才引入方面,杨晓彤积极联系各大高校和科研机构,举办了多场线上线下的人才招聘会和合作洽谈会。
然而,在推进过程中,一些村民对产业升级心存疑虑。一位老农忧心忡忡地找到林小满:“林书记,我们种了一辈子地,就知道种出来卖出去,这加工的事儿我们不懂啊。万一搞砸了,我们一年的辛苦不就白费了?”
林小满耐心地解释道:“大爷,产业升级是为了让大家赚更多的钱。我们会请专家来指导,从种植到加工每个环节都会有专业的人帮忙。而且,就算产品加工出来一时卖不掉,我们也有保鲜措施,不会让大家的辛苦白费。您就放心吧。”
经过林小满和团队的不懈努力,产业升级逐步走上正轨。第一批加工产品顺利下线,品质优良,市场反馈良好。村民们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对产业升级的信心也越来越足。
二、乡村旅游兴起,基础设施待完善
凉山县拥有丰富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民俗文化,林小满看准这一优势,大力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在他的倡导下,一些乡村已经开发出了各具特色的旅游项目,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观光体验。
但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加,基础设施不完善的问题逐渐凸显出来。道路狭窄拥堵,停车位严重不足,旅游配套设施简陋,游客的体验感大打折扣。
在一次旅游发展座谈会上,一位旅行社负责人抱怨道:“林书记,凉山县的旅游资源确实丰富,但这基础设施实在跟不上。游客来玩,车没地方停,住宿条件也一般,很多人来了一次就不想再来了。”
一位当地民宿老板也附和道:“是啊,林书记,我们也想提高服务质量,可这基础设施不改善,我们也没办法。”
林小满认真记录下大家的意见,说道:“大家反映的问题很关键,基础设施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基础。我们会加大投入,拓宽道路,建设停车场,完善住宿、餐饮等配套设施。同时,我们也要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服务水平。”
为了解决资金问题,林小满一方面争取上级的专项旅游发展资金,另一方面积极招商引资,吸引企业投资凉山县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在道路拓宽工程中,遇到了一些村民的不理解。部分村民担心修路会占用自家土地,影响收入。
林小满带领工作人员挨家挨户做工作:“老乡,修路是为了咱们凉山县的发展,路宽了,游客多了,咱们的农产品能卖出去,搞旅游也能赚更多钱。至于土地占用,我们会按照政策给予合理补偿。”
经过耐心劝说,村民们逐渐理解并支持修路工程。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道路拓宽了,停车场建起来了,一批新的民宿和农家乐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旅游配套设施的完善,吸引了更多游客前来,凉山县的乡村旅游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高潮。
三、教育医疗巩固,均衡发展再提升
在教育和医疗方面,凉山县前期已经取得了显着成效,但林小满追求的是更高质量的均衡发展。
在教育上,虽然石板村小学等偏远学校条件得到了改善,但与县城学校相比,在师资力量、教学资源等方面仍存在差距。林小满组织教育部门制定了教师交流轮岗制度,让县城优秀教师定期到偏远学校支教,同时选派偏远学校教师到县城学校学习培训。
在一次教师交流会上,一位县城教师有些顾虑:“林书记,去偏远学校支教,生活条件肯定很艰苦,而且我担心会影响自己的教学进度和职称评定。”
林小满微笑着说:“这位老师,您的付出我们都看在眼里。为了鼓励大家积极参与支教,我们会在生活上给予补贴,在职称评定上也会适当倾斜。更重要的是,您的支教经历会给偏远地区的孩子们带来希望,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在林小满的鼓励下,越来越多的教师积极参与到交流轮岗中。同时,林小满还推动了教育信息化建设,通过网络直播课程等方式,让偏远地区的孩子也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在医疗方面,虽然偏远村落的卫生室已经建立并能提供基本医疗服务,但一些复杂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仍需到县城医院。林小满积极推动县域医共体建设,加强县城医院与基层卫生室的联动。
一位县城医院的医生对此提出疑问:“林书记,医共体建设涉及到医院管理、资源分配等多方面问题,实施起来难度很大,我们该从哪里入手呢?”
林小满回答道:“我们先从建立远程医疗会诊系统开始,让基层医生遇到疑难病症时能及时得到县城医院专家的指导。同时,加强对基层医生的培训,提升他们的诊疗水平。在资源分配上,我们会制定合理的方案,确保各方利益都能得到保障。”
在林小满的统筹规划下,教育和医疗的均衡发展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孩子们无论身处县城还是偏远乡村,都能享受到相对优质的教育资源;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得到更专业的医疗服务,一些疾病不用再长途奔波去大城市治疗。
四、展望未来,凉山踏上新征程
在林小满的带领下,凉山县在产业、旅游、教育、医疗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曾经贫困落后的面貌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幅生机勃勃、充满希望的新画卷。
在一次全县发展成果总结大会上,林小满站在主席台上,望着台下一张张充满自豪和期待的面孔,感慨万千:“同志们,这一路走来,我们历经了无数的困难和挑战,但我们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让凉山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产业升级让我们的经济更有活力,乡村旅游为我们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教育和医疗的均衡发展让我们的人民更加幸福。但我们不能满足于此,未来还有更多的目标等待我们去实现。”
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经久不息。林小满继续说道:“我们要继续深化产业升级,打造具有凉山县特色的品牌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我们要进一步提升乡村旅游的品质,让凉山县成为全国知名的旅游胜地;我们要不断提高教育和医疗水平,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保障人民的健康。让我们携手共进,在凉山县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会后,干部群众们纷纷表示,将紧紧跟随林小满的步伐,为凉山县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凉山县正站在新的起点上,向着更加繁荣富强的未来大步迈进,而林小满也将继续书写他在这片土地上的壮丽篇章。(未完待续,请看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