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四合院大会,就有了说闲话的地方,对许大茂这个经历过后世街头大妈拉家常的人来说,这个充满浓厚生活气息年代里的四合院,就如同一个小小的社会舞台,每当院子里的男女老少们相聚一堂时,都是开启了一场没有剧本的闲聊大会。
他们的话题五花八门,除了这个年代对时事和政治表现出应有的关注外,更多的则是那些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琐事。人们热衷于相互分享着从各处听来的小道消息,或真或假,添油加醋地先传播开来再说!
北平特有的文化习俗之中,就有那种谁的消息广就感觉谁牛逼的属性!就更爱把各种道听途说而来的事情拿出来显摆,以显示自己的能耐。而且北平的人打小的时候的教育里就有,打岔是一种特别不礼貌的行为。就是说什么话都得等着对方说完了,尽量别打断,打断别人说话就叫打岔。
那么闲话也是一样,就算你不喜欢听,不喜欢传。别人说起来的时候你总不能打断。也会听上一耳光,最后等人家说完了之后捧一个场,这样的语言环境也造就了,北平四合院里面成了流言蜚语的温床。
无论是东家长西家短,还是谁与谁之间的暧昧传闻,都能成为大家津津乐道的谈资。而娄小娥这位女士,自然也未能免俗地参与其中,自从生完孩子之后,更是变本加厉。她那张巧嘴像机关枪一样,将她听来的各种八卦消息源源不断地传递给许大茂听。
然而许大茂却总是摆出一副高高在上、冷若冰霜的模样。尽管有时候他也会忍不住加入这场“闲话盛宴”,但事后却坚决不肯承认自己也是爱听闲话的,相反他还觉得自己是一朵不染淤泥的莲花,纯净无暇。
对于许大茂这种自欺欺人的行为,娄小娥也没少嘲讽他。每当看到许大茂故作姿态地否认自己想听闲话时,娄小娥总会撇撇嘴,毫不留情地揭穿道:“别装啦!明明你自己就是个爱听闲话的主儿,还非得把自己装得跟圣人似的。”面对娄小娥的指责,许大茂往往不屑回应。
娄小娥顶撞的多了,许大茂也不做反驳,关起门来把娄小娥拉进屋子里收拾一顿,娄小娥在嘴上怎么顶撞许大茂的,许大茂都会还回去。一个多小时之后娄小娥就乖乖的了,也不说那些酸话,但休息好了还是爱咋咋地,老娘不怕你的状态!听闲话也成了夫妻俩的生活乐趣。
大家都会传闲话的情况下,有时候你成了闲话的一部分,那你也就不要怪别人,你不在的时候有人是传你的闲话,那么你自然会成为闲话的一部分,在原剧情中娄小娥和许大茂俩因为没有生育,他们夫妻俩那必然也是闲话的一部分,就像现在院子里的易大妈一样。
一大妈在小时候的许大茂印象中,是一个比较温婉柔弱的女性,她说话时总是轻声细语,特别有南方女子的温柔,做事也有条不紊,从来不会让人感觉到有咄咄逼人的感觉。她不会喋喋不休,每一次对别人的回复,话语总是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却显得特别温柔和识大体,当时小时候感觉易大妈集合了所有中国传统女性的美。
随着年龄的增长,没有孩子的困扰和纠结缠绕着这位温柔的人,在这个卫生宣传还不到位的年代,很多时候生不出孩子很多情况下,人们不会想是男性的原因,多数会把过错归咎在女性身上(有些人是典型的死不承认)。人们在说这位男性没有子嗣的情况下,却往往忽略了这件事情本身对女性的伤害更大,多数还是精神攻击。
自从许大茂家迎来生命后,易大妈成为了这里最为频繁的访客,她对于小孩子的喜爱真是表现在了所有地方,从轻柔的抚摸到眼神里的欣喜,看的出来她真的想要一个自己的孩子。
她鬓角的几根白发和脸上一些细小的皱纹诉说着岁月留在她身上的痕迹。孩子的事情和各种流言蜚语压弯了她的脊梁,易大妈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压力。
在许大茂的记忆深处易大妈总是面带微笑,她每天早早地起床操持家务,照顾他们两个人的吃喝,有时还要捎带上后院的聋老太太,忙碌的身影穿梭于中院耳房的房间间之间,也没有多少休息的时间。
最后原剧情中是因为心脏病去世的,许大茂是在不经意的时候拔过易大妈的脉搏的,身体有宫寒,但问题不大。心原因更多一些,典型的积郁成疾,虽然这时候还不太明显,但如果放任发展下去应该和原剧情中一样的结局!
许大茂是想要为这位可怜的女人做点事情的,事情很明显,责任出在男方。对于中国男人来说,能否生育后代这个问题,无论是在中国古代漫长的封建主义社会时期,还是步入崭新的新中国阶段,一直都是备受关注且颇具争议的话题,都是关乎自身尊严的问题。那么如果这种尊严是毁掉别人的一生的话,许大茂就觉得还是不要要了的好。
也不需要许大茂亲自动手,他在附近的下属就在附近开始传言,男人不孕不育的情况,普及男人不孕不育会产生什么的影响,这种宣传卫生的情况,也没人觉得有什么不好?传到了大家耳朵里,大家对易家有没有孩子是易大妈不能生育就有了怀疑,对易中海的指指点点就产生了。
当谎言被穿破之后,也就没有了遮掩的必要,易中海也就不把尊严放在脸上下不来了。易大妈的精神头看起来好了很多,也放松很多,易中海也没了以前那么那么的笃定说是易大妈的事情。
又和一大妈一起去了医院,重新给两人做了检查,听说是什么前列腺的问题导致的什么堵塞?易中海开始治疗加吃药,易大妈也有三个疗程的治疗宫寒的药。
最后听说第二年的时候,易大妈的肚子有了动静。易中海高兴的合不拢嘴,逢人便说易大妈怀孕的事,给院子里的每一户人家都发了喜糖,也不怨恨当时别人说他闲话了,说什么一定要相信科学。
从这就可以看出来,在中国的普世价值观念里面说,能否传宗接代这是大问题,甚至有时候比男人的尊严更重要的多。
有些时间女生都不算是传宗接代的人选,后世社会上有很多人说,女生为什么就不能算是传宗接代呢?她们都算是。
就是在中国人普遍的价值里面,我走之后有没有我的子孙后代,和我同姓的人来给我除以除坟头草,认我的父亲为爷爷,认我的母亲为奶奶,每年帮我的亲人收拾一下,就这么简单。女儿到底又能坚持多少年?嫁人之后还能来几年,真的说不定(你从你的母亲去过多少次你外公那里就知道了。)。但是男人他只要不做上门女婿,他是一定免不了这个习俗。
“生儿育女”似乎就如同一座沉甸甸的大山般压在中国男性与女性的肩头之上,成为他们头顶上空那无法摆脱的沉重枷锁。这道枷锁紧紧地缠绕着每一个人的心灵,从古到今都难以轻易挣断这无形的束缚。
这种情况一直发展到后来的时候,在那山岳般高的房价猛烈冲击下,这件事情的态度才发生了变化。
曾经那种视生育为人生必经之路、执着追求多子多福的传统观念,被时代的高房价和生活成本浪潮所冲淡,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为理性和多元化的思考方式。
但这种观念真的消失了吗,巨大的生活压力就打破了这种传统了吗,就真的是好事吗?也不见得如此。很多传统美德的丧失不得不说是一种社会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