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大茂此次出行选择的乃是正规途径,因此他自然是要光明正大地行走。 1978 的宝安县“深港边境检查站”——也就是如今众人所熟知的罗湖口岸。
在这里日常的防护与管理工作可谓是井井有条。其中包括防区巡逻警戒以及海防管理等诸多方面。要知道在新中国刚刚成立之初,其实并未明令禁止双方人员的往来走动。
而到了五六十年代,这里的重点任务则转变为了“六防四反”。所谓“六防”,具体而言就是防袭击、防骚乱、防破坏、防空、防火以及防毒;至于“四反”,则分别是反偷渡、反内潜、反空降以及反走私。
早在 1949 年 11 月之时,宝安县就已然成立了中共沙深宝边区工作委员会以及广州军管会沙深宝分会。在此之下还设有沙深宝公安局、广东省公安边防50 团等等机构组织。
并且这50 团下辖的 3 个边防大队,也分别驻守于沙头角、深圳镇以及南头城等地。此外设立了文锦渡、罗湖以及大铲这 3 个检查站,并从此开始执行起深港一线至关重要的边防管理勤务来。
1950年2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决定正式开始实行边境管理。来往香港的旅客须持公安机关签发的通行证由对外开放口岸出境,其他沿海边沿地区一律禁止出入,随后陆续在宝安县与香港边境之间架设铁丝网,建立边防工事和边防哨所,以驻军为主、民兵为辅,主要负责边境防务,等到今年后半年这里将会逐步转向以反内潜、反偷渡和反走私为主。
许大茂来到这里之前,这里已经是记者扎堆,吵闹声,喧哗声和横幅在这里这里都能看得见,我方站的都是手持冲锋枪的士兵,身穿绿军装。香港那边是警察,穿的是短裤,双方都增派了人手,对于这样的场面双方也是第一次见。
许大茂离开北平再次前往香港,去那无数人心中的娱乐之都,对于这个年代的内地人来说,香江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存在,是繁华的都市,是国际化的城市,代表的是发达与潮流,是很多人向往的存在。这里高楼大厦密布,人人都是精英打扮,好像都是顶层人士。其实不是这样的,这里被英国管理了几十年,繁华之下,隐藏的是没有骨头的软弱。
刚刚走下火车、顺利通过罗湖口岸的许大茂立刻也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只见罗湖口岸对岸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众多记者们手持着各式各样的照相机,那些相机的闪光灯此起彼伏地亮起,宛如一颗颗大功率灯泡一般,刺得人的眼睛都几乎无法睁开。
而前来迎接许大茂的那几名下属此刻正奋力地挤在人群的最前方,他们用自己的身体组成了一道坚固的人墙,堪堪抵挡住了如潮水般汹涌而来、想要将许大茂踩成肉饼的那群疯狂的记者和拥挤的人群。
然而,即便如此,还是有些不老实的家伙试图从人墙的缝隙中钻进来占点便宜。这不,就有一双双咸猪手趁机伸向了许大茂,时不时地偷吃一下他的豆腐。面对这种状况,许大茂心中虽然恼怒,但也只能强忍着保持镇定。
与此同时,各种各样的问题像连珠炮一样向许大茂袭来。有的记者大声问道:“许大茂先生,请问您今后还会继续写书吗?”另一名记者紧接着喊道:“许大茂先生,您有没有考虑过举办个人演唱会呢?”还有记者迫不及待地追问:“许大茂先生,您是否打算在香江长期居住下去呀?”更有甚者,竟然抛出了一个极具挑衅意味的问题:“许大茂先生,听说您在国内遭受了非人的虐待,这到底是不是真的啊?”听到这个问题,许大茂不由得皱起眉头,深深地看了那个提问的人一眼,并暗暗将其模样记在了心里。这家伙明显就是来挑事儿的,等哪天自己有空了,一定要好好地带他去空间里“玩玩儿”,让他知道乱说话的下场。
“许大茂先生,请问您接下来还会发表新歌曲吗?我们都非常期待呢!”人群中有人高声喊道。
紧接着又传来另一个声音:“许大茂先生,我对您之前作品的版权很感兴趣,不知道是否可以出售呀?价格方面好商量!”
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问题如潮水般涌来,一时间让许大茂应接不暇,只觉得脑袋嗡嗡作响,眼前一片混乱。
这些问题有的涉及到音乐创作计划,有的则是关于商业合作,还有一些纯粹是粉丝们好奇的八卦。面对如此众多且繁杂的提问,许大茂感到十分为难,回答吧,实在不知从何说起;不回答吧,又显得有些不近人情。
不过明显这个地方不适合回答记者的问题,阻塞通道不说,记者,话语中有些勾心斗角的词,也需要许大茂深思回答。
许大茂灵机一深吸一口气后大声说道:“各位朋友们,实在不好意思,今天一路奔波赶来真的太累,后续我会专门举办一场记者招待会,届时大家想知道的所有事情都会一一解答,请大家稍安勿躁。谢谢理解!”说完这番话,许大茂微表示歉意,就和下属们挤开了人群,扬长而去。
听到许大茂这样说,原本喧闹的人群渐渐安静下来。虽然有些人脸上仍流露出些许失望,但大多数人还是表示理解和支持。
终于摆脱了罗湖口岸接机人们的纠缠,许大茂长舒了一口气,擦了擦额头上渗出的汗珠。随后他在下属的陪同下坐上早已等候多时的汽车,朝着父母的住所疾驰而去。
一路上,窗外的风景不断变换着,多年不曾见到父母,肯定少不了几分埋怨,香江的发展也日新月异,高楼大厦随处可见,这个时候的香江真的有了未来那个香江的样子,基本上各大高楼大厦和地址之间,是没有巨大的变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