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这些年的发展可谓是有目共睹,其变化之快令人瞠目结舌!随着源源不断的人才汇聚于此,以及丰厚钱财的不断涌入,华山派自然而然地进一步拓展产业、扩大经营范围。
对于一个来自现代社会工业化时代的人,在封建时期绝对不会想着是搞土地,也绝对不会让华山派成为一个坐拥大量土地的地主,毕竟毕竟那虽然很稳定,但对于马上就会出现的小冰河时期,确实没有什么大的价值。
关中这一块土地,是一个很神奇的地方,承载的历史底蕴和文化积累,是别的地方完全所不能比的。这里孕育出了最早的周王朝,见证了它的兴起与繁荣;紧接着强大的秦王朝在这里崛起,并最终实现了华夏民族的大一统;随后强横的汉朝在此建立,展现出空前的国力和影响力;而到了唐朝时期,关中更是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繁华盛世,成为当时世界瞩目的中心。
正是由于关中地区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肥沃的土壤、适宜的气候以及纵横交错的水系等因素共同作用下,才造就了关中如此灿烂辉煌的文明史。
只可惜,当历史的车轮滚滚驶进明朝时,关中这片曾经富饶无比的土地似乎逐渐耗尽了它所蕴含的全部养分,再也无法像往昔那般轻松养育生活在其上的众多百姓,变得天灾人祸不断。
等再过些年,瘟疫在这里爆发,旱灾在这里爆发,起义在这里发展壮大,这里被反复的折腾,站在华山山峰之上,就可以看见关中的平原,关中平原从潼关一直延伸到宝鸡,面积大约有3.6万平方公里。
这里被渭河、泾河、洛河等多条河流滋养,土地非常肥沃,灌溉条件也很好,很适合大面积种庄稼,在没有灾难的年代,能实现粮食自给。这里是温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夏天很热而且雨水多。特别是在唐朝以前,关中平原的气候比现在暖和湿润得多,非常适合人们居住和农作物生长。
这也就造就了关中平原上大量的人口,许大茂这几年一直在把人口向外迁移,就是为了让华夏所占的土地面积更大,可能不会利于统治,但绝对可以增加人活下去的动力。对于农耕文明来说,上亿的人口还是太多了,不然也不会出现流民遍地的情况,这个时候唯一的出路就是,走出去或者打出去,扩大底盘什么事情都能解决。
此次返回山中,许大茂授意其下属将那赫赫有名的神医一平一指给五花大绑地弄来了山上。要说这许大茂曾目睹过诸多现代医术更为精妙的医生身手。然而对于平一指这般人物,他内心却是充满了钦佩之情。
要知道在那个没有现代医疗设备和技术支持的时代,消毒杀菌这类对于外科手术至关重要的环节都极为欠缺。然而平一指却敢毅然拿起手术刀,对患者的内脏展开复杂而高风险的手术操作!
令人惊叹不已的是,他不仅有这样的勇气,更有着惊人的成功率,把那些生命垂危、徘徊在生死边缘的病人从鬼门关硬生生地拽了回来。这般超凡入圣的医术,怎能不叫人为之咋舌称赞?
正因如此,许大茂此番专程邀请平一指前来,内心怀着无比崇敬与期待。他渴望能够近距离观察学习平一指施展那犹如神来之笔般神奇的医术。因为只有亲眼目睹并亲身感受这种精妙绝伦的技艺,才能真正领悟其中的精髓所在。
许大茂不是那种自私自利之人。他深知如果只是自己一人从中获益,实在太过可惜。于是乎,他心中萌生出一个更为宏伟的想法:要是能说服平一指多向华山派的众多弟子传授一些医术知识,那无疑将会成为整个门派的福祉!
甚至更进一步地设想,倘若可以恳请平一指开设一个专门针对华山派弟子的培训班,毫无保留地将他毕生所学的独门绝技统统传授出来,那么假以时日,华山派必将在医学界大放异彩,声名远扬!况且想要建立王朝,医学上的发展至关重要。
如此一来,待日后华山派众弟子闯荡江湖之际,如果偶遇身负重伤之人,他们便能够施展此等精妙绝伦、起死回生的医术,拯救他人性命于危难之间。而通过这种善举,不仅可以挽救生命,更能够极大地提高华山派在武林中的威望与声誉。且不论其他因素如何,那许大茂已然下定决心,务必要学习掌握这些高超的技能。
话说嵩山派与华山派在上一回激烈交锋过后,现今两方形成僵持不下的对峙局面。每当实力旗鼓相当的两个门派或个人发生冲突时,通常都会呈现出这般态势——彼此皆按兵不动,默默等待着那个一决胜负、置对方于死地的绝佳时机降临。此时此刻,整个局势犹如一张紧绷的弓弦,稍有风吹草动,便可能引发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