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其实挺多人请假的,因为正好是赶集的日子。
夏国现在不能私人买卖,但赶集例外。
村里的人都会趁这天把家里自留地种的菜啊,养的鸡鸭、又或者是鸡蛋、点心、手工品,都能拿去叫卖,换成钱或者别的东西。
俞泽家自留地也种了些白菜,俞鹏生本来说今天拿出来卖,被俞泽拒绝了,家里都不够吃呢,还卖。
况且几分钱一斤的东西,也卖不了多少钱。
俞泽和云瑶要去县城,便不去赶集了。
要去县城,云瑶用吊水瓶帮俞泽的短袖衬衫熨烫了一遍,一点褶皱都没了,穿上身显得特别的精神。
“阿瑶,等去了县城再买几个玻璃瓶。”
云瑶茫然,“家里不是有两个吊水瓶了吗?”
现在的人在医院吊完水后,吊水瓶都会拿回家,冬天的时候盛满热水盖好,再套上袜子,放进被窝取暖。
半夜渴了,还能打开塞子喝一口。
“我捡了两个鹰蛋,拿来孵蛋用呢。”俞泽将鹰蛋拿出来给云瑶看,云瑶惊奇地伸出手指碰了碰,“行,那咱多买几个。”
夏天的季节,才上午阳光就有些刺眼了,俞泽带着草帽骑车,云瑶坐在后座有俞泽挡着,倒是正好。
到了照相馆,两人取了照片,发现这黑白的照片倒是比想象中要好看。
照相馆的师傅也是这么认为的,“同志,和你们商量个事,这照片的钱我退给你们,能不能让我们把你们的结婚照洗出来放大摆在橱窗这块?”
照相馆里现在有几张单人照和全家福摆在橱窗,应该是照相师傅为了宣传。
俞泽没意见,云瑶不解,“为什么啊师傅?”
你们俩很上相,照片般配极了,我挂在玻璃这,路过的人都会想进来拍照看看的。”
原来是这样,云瑶笑着同意了。
出了照相馆,二人直奔百货大楼去换收音机。
现在有一台收音机,可比那电视还划算。
电视只能看到几个台,有的地方只能接收到一个,收音机能听新闻、革命歌曲、样板戏,还有儿童能听的一些儿歌、故事什么的。
再往前数十几年,夏国还把牡丹牌收音机作为“国礼”送给外宾。
不知道他们这东北的百货大楼,卖的收音机是什么牌子的。
“同志,有收音机卖么?”
“只有最后一台熊猫牌的了。”售货员睨了俞泽云瑶一眼,慢吞吞道。
“能拿给我看看吗?”云瑶问。
“不买不能看,谁都看一下还了得,收音机都被你们看坏了!”
售货员认定面前这对小两口不会买,虽然穿得有模有样,但价格都没问,这收音机又要钱又要票,可不是谁都能买的。
云瑶有些无语,“同志,我们只是看又不是摸,眼神还能给看坏了?”
俞泽直接掏出收音机票,一把拍在柜台上,语气很冷,“现在可以看了吗?”
他知道现在的售货员就是这么硬气,只要没骂人,也就随便了,时代特色嘛。
售货员表情僵了僵,有些尴尬,不情不愿道,“可以。”
售货员离开了趟柜台,进了仓库,把那唯一一台收音机拿了出来,“带票一百三十元。”
这台收音机是黑色的,尺寸巴掌大小,上面带了一根可以伸缩的金属天线,有三个按钮,分别是控制调台、音量和切换波段的。
云瑶看了看,虽外观比她以前香江买的那台差远了,但这是阿泽陪她买的,是不一样的珍贵。
俞泽也很满意,从口袋掏出布包数了钱给售货员。
拿到收音机,俞泽迫不及待试了下音质,是这个感觉。
以后就可以经常跟着媳妇一起听听新闻了,也算是现在娱乐贫瘠生活里为数不多的乐子啊。
售货员用硬纸盒给包装好,钱货两清,俞泽没带背篓,拿在手上,跟着云瑶准备去另外一层买玻璃瓶。
刚转身,一个男人就扑了过来,“这是我的收音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