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陈卫国按惯例来到街面上一家灌汤包吃早点。
自从这家灌汤包开业,他就天天来,谁懂啊,能在北方吃到家乡的美食。
“老板,老样子。”
“好嘞”
老板将一笼灌汤包和一碗豆浆端到桌上。
“陈长官,您慢用。”
六纵的八路军可不像别的地方一些军痞,吃饭不给钱,而且还有专人维护治安,也不会有流氓收保护费,新村的军民关系都相当不错。
吃的正开心,他突然发现手边不知什么时候多了一张纸条。
“中央教导总队一团三营少校副营长陈卫国”
被一下说明来历,陈卫国有些惊讶,知道他来历的人不少,但随着自己在六纵这么长时间,已经很少有人再提了,接着看下去,上面是个饭店地址。
是谁呢?
陈卫国将纸条塞进口袋里,信步离开。
盯梢的行动队员赶忙通报上级,陈卫国可能要和军统接头。
大马猴接到消息后,想到昨天林家栋的样子,知道如果陈卫国想回归那边,他不会拦着。
但军统这么大张旗鼓的接触他们六纵的军官,太不把他大马猴的行动队放在眼里了,最少要给他们个教训。
“去,叫没有任务的队员集合,给我把那个餐馆给我围了。”
他们可以走,但不是他们自己想走,而是把他们送走。
大马猴换上军装,带着人就准备过去,没想到刚过去就看到三连的人已经到了,将饭馆围的水泄不通。
“马队长?你们怎么来了?”
三连长魏明柱有些好奇。
“魏连长,我收到消息,说有特务在这,你们这是?”
魏明柱恍然大悟,心想行动队这些人狗鼻子够灵的。
“早上陈副司令收到个纸条。”
说着将纸条递给大马猴。
“陈副司令让我带人过来,如果是敌人就抓了。”
大马猴接到纸条有些尴尬。
“那我们进去吧。”
两人带着十几个人走进包间。
“呜呜呜...”
“呜呜呜...”
包间内的场景让大马猴和魏明柱面面相觑。
一共三人,陈卫国和其中一人抱头痛哭,另一人站在一旁。
大马猴注意力首先就在那人身上,相貌平平,身高平平,身材平平。
总的来说就是平平无奇,丢在人群中看一眼一点都记不住的那种,真是个干特工的好苗子。
陈卫国见来了这么多人,赶忙站起身,擦了擦鼻涕和眼泪。
对着那个平平无奇的人说道。
“校长厚爱,卫国不胜感激,谢谢你还送家兄过来,回去的事就算了。”
那人当时就有点急。
“陈营长,你真不考虑考虑吗?那可是中央军的旅长。”
众人一愣,好家伙,怪下血本,现在六纵的兵力都没有一个旅呢
陈卫国心里门儿清,仗打到现在,所谓一个旅,估计就剩个编制了,回去还能有坦克连吗?
那人还要再劝,大马猴不能忍了,你潜入我的地盘,想挖我们副司令,现在那么多人看着,还在这逼逼赖赖。
“把他给我带下去。”
身后的人如梦方醒,这才将那个特务带走。
“让各位见笑了。”
陈卫国这才给大家介绍起来。
“这是家兄,陈楚礼。”
众人这才看向这个和陈卫国有三分相像的人。
陈楚礼朝着他们拱了拱手。
原来,为了招揽陈卫国,军统特地将陈楚礼带了过来。
陈家本来在当地做生意,鬼子打来后变卖家产一路跟随后撤,生意自然是没得做了,没多久陈老爷子就去世了,陈楚礼本以为陈卫国早就死在金陵了,被军统带到魏庄新村,两人见面,这才痛哭流涕。
消息很快传到林家栋耳朵里,晚上,他特地让食堂炒了几个菜摆了一桌,给陈楚礼接风。
“陈兄弟,卫国是我兄弟,你既然是卫国的哥哥,那我就是你亲弟弟,我敬你一杯。”
林家栋上来就攀关系,陈卫国经受住诱惑没走,他很高兴,当然要给小老弟面子。
陈楚礼很健谈,到底是常年跟随父亲浸淫在生意场的人。
“哥,你来这正好,我们魏庄新村发展你也看到了,你就踏踏实实的在这做生意,咱们把陈记布行做大做强,再创辉煌。”
“小风,唉,你不知道,鬼子打过来,爹他不愿意做亡国奴,变卖了家产,到了重庆,哪哪都要花钱,咱们已经没本钱了。”
林家栋听陈楚礼管陈卫国叫小风,好奇的问道。
“你不叫卫国吗?”
“嗐,加入黄埔军校就改名了,怕回头打出名堂了,鬼子丧心病狂,牵连家人。”
林家栋一拍桌子,懊恼不已。
“早说我也改名了,就叫俊杰得了。”
“晚了,现在这一片儿的鬼子谁不知道你林家栋的大名。”
酒过三巡,林家栋突然说道。
“楚礼哥,我有个想法,你没本钱不要紧,我们可以合作办厂”
“就在新村,我给你出厂房设备人员,我们不做布匹,做成衣。”
陈卫国眼前一亮,林家栋的手笔他是了解的。
陈楚礼倒是没想到,一直听说八路军穷,但是回忆这一天,好像还真不是那么一回事。
“长官,您有所不知,成衣成本太高了,除了布匹还要给绣娘工钱,销路也不好。”
“不不不,我们做的成衣,一定要薄利多销,让老百姓都能穿起。”
重工业轻工业两条腿走路,才能走的稳,轻工业代表就是纺织业。
不但能让国人穿暖,等打完仗还能出口赚外汇,美滋滋。
要知道后来和毛熊交恶后,为了还他们的债,很长时间国内穷的冒泡,一家七八口人穿一条裤子的比比皆是。
“但是,咱们丑话说前面,厂我们六纵要占大头,而且平常你管,你想卖给谁卖给谁,但是一旦国家需要,厂子必须优先生产。”
陈楚礼脖子一梗。
“长官,你这话说的,我们陈家绝不是那种不管国家大义,只顾自己挣钱的资本家。”
林家栋放下心,宁愿放弃几代人的家业背井离乡,也不愿意在鬼子治下讨生活,可见陈家风骨。
“好,卫国,你明天去找赵志,带咱哥一起去,挑个地方盖厂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