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到处都能碰上这个讨厌的人?
现在的金荷,对罗芸青可以说是又恨又怨,她把林大川提分手的是,全都归咎在她身上了。
“三姑,私人做生意,不是搞投机倒把么?”
这事金三姑知道,而且她也买过凉茶与凉粉。
闻言她揉了揉鼻子说道:“她们的东西,都是自己在部队的山上采来的,卖自己的东西,不算投机倒把。”
“而且,她们是部队家属,有部队的证明,属于自力更生。”
部队上的事,地方管不了,这点金荷自然清楚。
虽然心里气,但也无可奈何。
于是她装作一脸惊讶地说道:“原来是部队家属啊,地方上的人可不允许这么干的。”
金三姑点点头:“是呀,当时保卫科也准备抓她们。”
“只是她们手上不仅有部队的证明,而且还有文旗公社的证明,不能抓。”
“说实话,她们的凉茶和凉粉都是好东西,也不贵,大伙都很喜欢。”
这两人手上竟然有文旗公社的证明?
看来,是那吴主任帮的忙了!
想到那一次救人之事,金荷对罗芸青就更讨厌了。
“三姑,这不是走后门吗?”
“现在谁敢私自做买卖?这开证明的人,胆子也太大了。”
金三姑不想多管闲事,因为部队的事,不是她管得了的。
“行了,别管这么多了,人家有门路,这是没办法的事。”
“还有,能给她们开证明的人,肯定是有权力的人,我们得罪不起。”
“走吧,你牛大婶在家等着你呢,这门亲事能成,那金家可是倍有面子。”
好吧。
金荷虽然心里不服,可也知道自己三姑说得对。
吴主任那不是她能得罪得了的人……
两人正准备走,可就在这时,金三姑发现了牛建明,于是便拉住了自家侄女。
“小荷,你看到那个与那女人说话、背对着我们的年轻人不?”
金荷一愣:“三姑,你不会是要告诉我,那个就是要与我相亲的人吧?”
金三姑点了点头:“对呀,就是他。”
“我跟你说,别看小牛长得不是很俊,但人家可是正宗的大学生呢 。”
“这矿上的水泥车间是最赚钱的地方,他是那边的车间主任,高工加主任,工资高着呢。”
什么?
这人就是她的相亲对象?
既然是她的相亲对象,为什么他与那姓罗的女人有说有笑?
金荷心中一跳:难道,这姓牛的,喜欢上了那丑女人?
不过还没等她开口,金三姑继续说道:“要不是他这些年一心扑在工作上,肯定早就结婚了。”
“我跟你说,矿上喜欢他的姑娘可多着呢,只是他相不中。”
矿上这么多姑娘那姓牛的相不中,那姓罗的那么丑……金荷的心暂时放下了。
当然,她万万想不到,有的人就不看脸!
两人边说边转方向,很快金荷就看到了牛建明的长相。
其实他的长相还是挺不错的。
瘦长的个子,戴着一副金丝眼镜,身型挺拔,一看就是有文化的人。
除了黑了点外,没什么让人不满意的地方。
金荷对牛建明的长相并不讨厌,只是她更好奇的是他的工资。
“三姑,那他一个月工资有多少?”
金三姑一听,立即小声说道:“你姑父说,他一个月工资就有七十九块。”
“另外还有各种补贴,加起来有一百多呢。”
“他爸爸曾经是矿上的副矿长,虽然已经退休了,但工资也不低。”
“他老娘还在厂里保卫科工作,一个月拿六十六。”
“牛家的两个大女儿嫁得也不错,小儿子现在送去上工农兵大学了,家里没负担。”
一家人的收入都这么高?
金荷毕业才两年,一个月工资是四十四块,一年五百二十八。
她知道,自己姑父可是这石矿上几十年的老会计,这消息肯定不会有错。
一瞬间,金荷心动了。
只是,牛建明那眼神让她不爽!
“三姑,你看,他跟那女的似乎关系很好呢,他们俩不会是在处对象吧?”
金三姑听后,甩了金荷一眼,撇撇嘴说道:“你想多了,那姑娘就是个孤儿。”
“你牛家婶子眼光可高了,根本不可能看得上她。”
“你别担心,小牛也不可能看得上她的,他的眼界可高了。”
“另外,跟你比,她啥也不是。”
那是。
一个外地来的孤儿,拿什么跟她比?
金荷嘴角一挑,一脸鄙视地提醒道:“三姑,你可别小瞧了这些外地人。”
“她们为了能留下来,那可是什么手段都使得出来的。”
“万一牛同志着了她的道,那可不是不娶就能不娶的事了。”
这倒是。
金三姑眼光闪闪:“你……相中了?”
金荷脸一热:“也谈不上相中,不过可以处处试试,中不中意,得看是不是谈得来。”
这倒是。
若两人谈不到一处,那一辈子没办法过。
金三姑点点头:“行,机会给你,你就好好把握。”
“至于那个外地人,你不用担心。”
金荷笑了:“谢谢三姑。”
姑侄俩说话间就到了石矿厂的宿舍。
牛家的房子挺大,是小二层,楼上楼下地板都刷了油漆,看起来宽敞明亮。
厅子靠墙的桌子上,放着一台电视、一台收音机。
两边是大靠背的沙发。
金荷虽然有工作,可她家毕竟是农村的。
虽然条件比一般人家要好很多。
但比起这种全家都有工作、而且还当过领导的人家,那自然是比不上的。
一看,她就喜欢上了。
金荷看中了牛家,牛婶子也相中了她。
“好好好,这姑娘太合我意了,这亲事要能结成,我家老牛肯定欢喜得不行。”
“你们放心,我家建明肯定能看得中。”
听了这话,金三姑非常高兴。
她眼光闪了闪:“我看建明在厂门口搭什么棚子,要不你把他叫回来看看?”
“对了,那个棚子是干嘛用的?”
牛大婶立即说道:“那棚子是厂里给咱工人的福利。”
“那个小罗的凉茶非常好,大家喝了后嗓子不痒了、也不咳嗽了。”
“可她每天只能背个几十份上来,不够大家喝。”
“厂长说给她搭个棚子、垒个灶台,让她来这里熬,保证每个人都能喝得上。”
“那小罗也算是知恩义的,一杯降了一分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