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初,寒冬,深夜,一户农家里传出来一阵阵痛苦的呻吟声。
床边的老人一边擦拭着产妇额头的汗水一边安慰着:“深呼吸,使劲儿,马上头就出来了!”
老妇人的身后,蹲着一个浑身漆黑,尖嘴獠牙的婴灵。
“退!”突然一个浑身是血的老道士跑了进来,一张符咒打向那个怪物。
婴灵面露轻蔑之色,扭身躲了过去。
老道气喘吁吁,似乎随时都会晕倒。
而屋里的人对身边发生的一切浑然不觉。
床上的产妇痛苦的“啊”一声,疼的身体都快坐起来。
老妇人欣喜道:“再加把劲,头露出来了。马上生了!”
丑陋怪婴显然着急了,它一步步向床边靠近,就等着婴儿出生后哭的第一声时张大的嘴巴投胎成功。
这时老道轻轻靠近它的身后,猛一扑把它紧紧抱在怀里。
婴灵立刻挣扎起来,嘴巴里发出尖利的叫声。
老道死死按着,扭头大叫:“快,快,你快去!”
一个浑身散发着白晕的人影从老道后腰的包囊里飘出,慢慢的的走向床边。
看着白影犹豫不决,满头大汗的老道喊道:“哎呀,别犹豫了马上来不及了,产妇就要撑不住了!师父会安全等你回来!”
“哇,哇哇……”
大年初二清晨,豫封的一个乡村里,晨间的寒雾还没完全散去,空气中弥漫着鞭炮燃烧后残留的硫磺味道。
路面上鞭炮炸开的皮屑随风吹动,每家每户的大门上都贴着鲜红的福字和威严的门神。
这是中国人从古至今的民俗传统,包含人们对未来一年美好的生活憧憬。
年初一贺新岁,年初二回娘家。
年初三赤口日,年初四接财神。年初五破五,年初六送穷出门。
年初七庆人日,年初八不回家。年初九九皇诞,年初十打春去。
初十一打石仗,初十二点新灯。
初十三上灯日,初十四接灶神,初十五看花灯。
这些民俗传统代代相传,不仅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更是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在这片土地上,每一个节日都有着独特的意义和仪式。
这些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它们不仅仅是一种形式,更是一种精神寄托,让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归属感和幸福感。
彼时一位妇人挺着大肚子,挎着布包在老公的搀扶下慢悠悠向村外的公路走去,男人的另一只手还牵着一个两三岁的小男孩。
穿着对襟新棉袄,戴着一个狗皮帽子。捂的那么严实还是挡不住寒风对嫩嫩小脸蛋的摧残,整个脸部像半熟的番茄一样红,鼻涕挂在嘴巴上,刺挠的鼻子痒痒,使劲一吸溜,咽了!
偶尔还有稀稀拉拉的雪花落在头发上。可见那天是多么寒冷,风一吹鼻子有些刺挠。
“阿嚏!”一个喷嚏把大鼻涕泡都喷出来了,男孩抬起手,用新衣服的袖子一擦,干净!
农妇看到后停住脚步给男孩擦擦鼻涕,把围巾往脸上拉了拉,只露出一双大眼睛,哈出来的热气向上飘到睫毛上变成水滴,忽闪忽闪的,好不美丽。
“我说你快些啊,别赶不上汽车了,一天就那么一趟,晚上今天到不了我妈家里了。”
农妇有些着急的对着老公说到:“我今天不回去,不知道哪天就生了就更没时间回去了。我可好几个月没见到我爹娘了。”
说着眼圈也红了,男人见状赶紧安抚道:“哎呀你别着急,我们这不是快到了吗?
这不是计划赶不上变化,昨天跟刘老二说好的,今天跟他拉货的车去城里,谁知道半夜他喝多了一泡尿撒发动机上给车干报废了。
这个傻蛋,怪不得叫刘老二,果然二到家了!”
这时候男孩闹着要撒尿,男人把妇人扶到路边大石头上坐着休息,还贴心的在石头上盖着自己外套,抱着儿子到田地里施肥去了。
农妇笑嗔:“以前也没见你那么心疼我,这是怎么了?想要闺女呀?万一又是儿子呢?”
男人回答:“是女儿肯定好,是儿子也成,以后下地干活多个帮手,你也能轻巧点。
不过真不是这个原因,你也知道,你刚怀孕那几个月多危险,不是肚子疼就是出点血。虽然咱们庄稼人糙,那也不能这样折腾啊。
且不说不论男女那都是我陈阿大的宝儿,要是伤到你的身子咋办。没有你这个妈哪有这些孩子。你比他们重要多了。”
“都老夫老妻了你这说的啥话”
妇人听到男人关心自己的话,略微有些害羞,回想起刚怀孕初期几个月,心里还是犯怵。
她知道今天回娘家老公就有点不乐意,从她刚怀这个老二开始就浑身不舒服,不仅妊娠反应特别大,而且经常出血,去医院检查就说可能保不住了,建议拿掉以免危害母体安全。
可是当娘的哪里能舍得心里身上掉下来的骨血。
后来实在没办法了,听从奶奶的意见,去找了村里的神婆给治了一下,做好法事后还给了一个符让拿回家压在枕头下面。
后面渐渐的胎象才安稳起来。
每天也不下地干重活了,在家缝缝补补做个饭,其他时间都躺着休养。
一直没时间回娘家。现在还有不到一个月就要生了,寒冬腊月的天气,路面又冻又滑,家里那口子是担心她身体。
想到这里,她缓和了口气:“我知道你的心意,现在不是好了吗,陈老妈子给我符的时候不也说了咱这孩子命好着呢,而且还长寿,没事的。咱们快走吧,别一会赶不上车了。”
临到午饭时间,总算到了娘家。
外婆已经准备了一大桌子烟酒饭菜等着女儿女婿上门呢。
饭后,大家围坐在炉灶旁边一起聊天嗑瓜子,外边雪下越来越大,黑压压的天空像往下倒一样。
妇人觉得有些乏累,就上床休息了。她的儿子则在院子里跟周边邻居一起玩玻璃球。
一个大点娃娃输了几个球,不认账,抓起来地上的一把玻璃球撒腿就跑,后面几个孩子一窝蜂追去了,小男孩太小了,撵不上,就进屋找妈妈求安慰。
妈妈此时安静的躺在床上,似乎睡得正香。小男孩进屋后伸出冻的红彤彤的手去扯被子:“娘,娘,你起来陪我玩,他们都不跟我玩。我要回家,我要回家。”
喊了好几声都没人应,男孩抬头看到妈妈脸上都是汗,头发一缕缕贴在脸上。
眼皮不停抖动。他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就是心里很不舒服。
于是转头出去找爹带他跟妈妈回家。
喝的晕乎乎的爸爸一把把他搂到怀里,粗大的手掌伸进开裆裤捏捏胖乎乎的屁股蛋儿:“来大儿子,让爹看看鸟鸟长大点没,爹一定好好赚钱,赶明给你娶媳妇。”
男孩含糊不清的说着:“妈妈,找妈妈,不睡了,回家,回家”
“好了臭小子,不要吵你妈睡觉。她太累了,要好好休息,你在这烤火,手都冰凉,我去看看你妈要喝水不。”
进屋后,男人来到床边,掖掖被角,往上一瞧,发现妇人大汗淋漓,嘴巴有些乌青。
他吓一跳,酒都醒了一半,这大冬天的怎么能热成这样。
赶紧拍拍妇人的脸:“秀,秀,你醒醒,你怎么了,热出来那么多汗?别着凉喽”喊了好几声也不见清醒。
只看到眼皮动的越来越厉害,呼吸也比刚才快,就是出气多,进气少。
这下陈阿大的酒彻底醒了,“娘,娘类你赶紧进来,看看秀怎么了,我的娘类……”
伴随着喷射出去的大眼泪珠子。这一嗓子把屋外人都吓一跳,赶紧进屋查看。
此时陈阿大的脸上已经一点醉酒的红晕都没有了,他也开始脸色惨白,嘴唇抖动,鼻涕眼泪糊一脸。
外婆要掰开他手看看闺女情况,不行赶紧去医院。
但是他情绪激动的反应不过来,还是搂紧紧的。外婆着急了,一巴掌扇脸上:“小王八羔子你起开!”
陈阿大捂着脸,清醒了,轻轻把妻子放下。外婆尽量控制自己紧张情绪,摸摸女儿的肚子,掰开眼皮,撬开嘴巴看看。
镇定对自己儿子说:“孩他爹,你去看看能找到车不,随时准备去医院。
阿大,你端盆热水,拿根套被针,一根蜡烛。
东西拿来以后,再用热毛巾把我闺女脸上身上擦干净,让她左侧躺着。”
又让陈阿大不停的给她搓手搓脚。蜡烛点上,把针烧消毒以后,快速往女儿人中一扎,
“嗬。。。。”秀疼的本能反应深吸一大口气,醒了过来。“娘,我这是怎么了?”
外婆往她后背衣服里塞了一大块毛巾,防止湿透的衣服冻着凉,跟她说:“你是赶路累了,睡的太沉,仰面睡,肚子大压着你喘不过来气,又醒不过来,憋着了。月份大了睡着要侧着睡知道吗?”
“好的。我……”
“是被肚子大压的还是被别的什么压的可不好说。”秀话还没说完,姥爷进来了。
姥爷是有学问的人,写的一手好字。
虽然因为干农活晒的脸上沟壑横生,但是说话文邹邹慢悠悠,一看就很有文化。
尤其喜欢研究道家玄学知识,可以说颇有些修为见解。
平时不是农忙的时候还能写个文章,题个字。
过年家家户户贴呢春联附近邻居都是找姥爷写的。
姥姥打断他不让他说了“不论什么原因,现在平安就好。”
这是秀突然捂着肚子蜷缩起来,“娘,我怎么突然肚子那么痛,不会想生了吧?”
外婆急忙让她重新躺下,手放在肚子上,心里静静的数着数。
五分钟左右,肚皮紧一次,渐渐到三分钟左右肚皮紧一次,宫缩频率越来越规律,这真的是要生了。
“怎么提前快一个月?他爹,车接到了吗?”外婆问道。
“车是有,但是现在别说车了,人都不好出去。”外公搓着手回答。
此时外边的越下越大,下午三四点钟而已,天已经黑的像晚上一样。
雪也已经到了小腿深。
农村的道路蜿蜒崎岖,道路两边还有很深的渠道用来灌溉农田的,晚上又没有路灯,一不小心就会滑进去。
下雪天去城里医院比在家生更危险。
于是外婆决定,在家里,她自己给女儿接生!
堂屋里陈阿大着急的走来走去,听着里屋妻子痛苦的呻吟声,心脏也跟着一抽一抽的。
外公吧嗒吧嗒吸着旱烟,一言不发,脸上表情严肃紧张。
屋里,外婆一边拿毛巾给秀擦拭脸上的汗水,一边柔声的安慰:“不要急,慢慢用力,肚子发紧再用力,不疼时候你放松休息。”
“娘,你说我也不是第一次生孩子,怎么这次那么费劲生那么久都不出来,太痛苦了”
秀脸色苍白,浑身发抖,两只手抓着床单来缓解身体的疼痛感,脸上因为过度用力已经渗出许多血点子。
“咱这是好事多磨,以后福大命大。
这孩子肯定跟他姥姥亲,还没到时间呢,趁来姥姥家做客要提前出来看看我,来,用劲用劲!”
乌黑的夜晚,大黄狗乖乖的趴在门堂口看着屋里的主人们,它不会说话,但是能感受到空气中紧张的气氛。
屋外的大雪依然没有停的迹象,轻飘飘的大雪落下来竟然发出声音了吗?
狗子歪着脑袋支棱起耳朵听着。
突然,“哇”的一声啼哭,声音洪亮刺耳,把天外肆意挥洒的大雪惊的停顿了几秒,狗子因为灵敏的听力,则吓的嗷一嗓子钻进了雪地……
90年代初的一天,在这个平凡的农村小屋里,一个男婴出生了,因为是个排行老二的毛头小子,家里给他起的乳名叫陈二毛。
自此以后,我们将通过陈二毛的眼睛,深入探寻 90 后年轻一代与神秘莫测的民间玄学道家文化之间所交织出的那些扣人心弦、引人入胜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