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洛寒毕竟是读过书的人,不管心情再高兴都会让自己保持一丝理智。
虽然很不忍心出言打击他们,但想想后还是开口道:“伟南……”
“我知道你想让爹娘跟妹妹他们过上好日子!”
“但家里好像快没钱了!”
“减掉修房屋买砖,买房梁花掉的钱,我手里就剩十六块钱了!”
“你去一趟县里最少要花二十块钱,咱家剩下这点儿钱根本不够花!”
“而且现在距离过年分钱还有四五个月,家里不能只有粮食没有钱,肯定要留点儿备用。”
“要不咱们先花点儿钱把门窗安上!”
“马上就要入冬了,要是房屋连门窗都没有,肯定会被冻感冒!”
媳妇儿的一番提醒就好像大冬天的一瓢冷水,瞬间把沉浸在喜悦中的家人浇醒。
妹妹跟小姨子虽然没说什么,但脸上的失望表情还是清晰可见。
就连老爹跟老娘脸上也闪出一丝失望,当然,更多的是对家里没钱的担忧。
陈伟南则一点儿没受到影响,反而看着夏洛寒很自信回答:“媳妇儿!”
“钱的问题我来解决!”
“马上就要入冬了,咱家不能只有门窗,没有床铺跟被子。”
“真要是到了冬天还让妹妹跟小姨子打地铺,照样会冻感冒!”
老爹陈建军生怕儿子以搞钱为借口又去外面厮混,赶紧问:“你怎么解决?”
面对老爹眼里突然出现的不信任目光,陈伟南不用猜就知道他在担心什么,赶紧解释!
“爹……”
“我从小到大的力气都特别大,这两天修房子,我专门练了一下挑担子。”
“一百多斤重的土砖挑在肩膀上就跟玩儿似的。”
“抢收别的活儿我也不会干,就会挑担子……”
“我决定报名挑谷子!”
“按队里的计分政策,一天挣个十五工分肯定没问题。”
“爹娘肯定能拿满工分,加起来就是三十二工分。”
“媳妇儿你每天上半个工,下午在家打猪草,煮猪食,做饭,每天挣三公分,加起来就是三十五工分。”
“抢收二十天算下来就是七百工分!”
“加上爹娘跟媳妇儿之前挣的工分,咱家的工分肯定超过三千。”
“离过年还有几个月,咱家四个工每天只出两个也能挣一千工分回来,加起来就是四千多工分。”
“任务猪的猪粪还能换工分。”
“几百斤糠吃下去,加上我们喂的猪草,每天拉五六斤猪粪肯定没问题,越长越大后,每天拉的猪粪也越来越多,三四个月加起来凑个二三十担猪粪肯定没问题,送到队里就是二三百工分!”
“大家稍微努力些,今年家里就能挣够四千五百工分,甚至超过五千工分都有可能。”
“大队一个工分能分红一分五厘钱,四五千工分最少分红六七十块钱。”
“咱们完全可以先到队里借三四十块钱把家里布置好,过年分红时直接扣掉就行了!”
老爹继续问:“那过年怎么办?”
“你现在把钱用光了,明年还有一年时间没钱用怎么办,两个闺女的学费拿什么交。”
“怎么买本子跟笔!”
“万一有人生病了,拿什么去买药!”
“如果你和洛寒有了小孩怎么办?”
“拿什么去住院节省!”
面对老爹问出来的一连串问题,陈伟南并没有感觉到任何烦躁,反而感受到老爹对自己的关心。
自己能考虑到的问题他帮自己考虑到了。
自己没考虑到的问题他同样帮自己考虑到了。
再次解释:“爹……”
“你忘了家里的任务猪了!”
“只要娘跟媳妇儿按我说的办法喂猪,年前任务猪肯定能养到一百五十斤。”
“送到公社收购站最少也是个一等猪,每斤的补贴价格就是四毛五,最少能给咱家带来六七十块收入,绝对够给俩丫头上学!”
“除了养猪,我还知道一个挣钱的法子……”
“等秋收过后咱们就开始。”
“到过年,挣个百来块钱肯定没问题。”
“就算我跟媳妇儿有了孩子也不怕。”
听到儿子有办法在过年前挣一百五十块钱,陈建军的第一反应不是高兴,而是担忧。
在他看来:县城里的工人一个月才能挣二三十块钱,自己儿子没读过书,却能一个月挣二三十块钱,肯定走得是歪门邪道。
现在到处都在打击投机倒把,好多人都因为投机倒把而被送进去,甚至吃枪子儿。
陈建国可不想自家儿子因为多挣钱而出事儿。
立刻提醒:“儿子……”
“挣钱归挣钱,咱们可不能做违法的事儿……”
“特别是投机倒把,被抓后可是要吃枪子儿的!”
“要不挣钱还是算了,老老实实在家上工,养猪,照样能过上好日子!”
老爹眼里的好日子是能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子,家人有饭吃,不饿肚子就行了。
但陈伟南眼里的好日子可不是这样。
眼前的土房子虽然可以住人,甚至比大队好多人家里的房子都好,但陈伟南一点儿也不满足。
他只把眼前的土房子当成临时住宅,一旦家里有了钱就把土房子换成红砖瓦房。
不仅更加整洁,还非常亮堂,不怕风吹雨淋,住着也更加安全。
别的就不说了,光把这些土房子换成红砖瓦房都需要大笔资金。
靠种田养猪,肯定没法儿在短时间内实现。
看老爹越说越担心,生怕自己为了挣钱而去投机倒把,走上不归路。
就连媳妇儿脸上也露出了欲言又止的担忧表情。
陈伟南意识到自己今天要是不解释清楚,他们晚上躺床上都睡不着觉。
苦笑一下解释道:“爹……”
“你想哪里去了……”
“我这都是正当渠道挣钱!”
“县里的物资局你听说过吗?”
“县城不同于农村,咱们可以烧柴取暖,人家住筒子楼没法儿烧柴只能烧煤跟烧炭。”
“烧煤容易出事儿,城里人更喜欢烧炭!”
“每年入冬以后,物资局就开始收购木炭!”
“你儿子我正好看人烧过木炭,而且还亲自尝试过。”
“我打算秋收过后就开始烧木炭。”
“先存起来,等物资局开始收购以后直接拉过去卖。”
“一斤木炭三分钱,一千斤木炭就是三十块钱!”
“只要爹你给我帮帮手,我一个月肯定能烧一千斤木炭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