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壮来到苏阳爷爷奶奶家,看到两位老人都在家,连忙喊道:
“太爷爷、太奶奶,九叔让我给你们和建军叔送一些东西回来!”
说完。
大壮把三轮车上的搪瓷盆子和搪瓷杠子拿了下来。
之前轧钢厂奖励了苏阳两个搪瓷盆子和两个搪瓷缸子,苏阳又从商店里买了几个盆子和缸子。
这次就让大壮一起带回来了,两位老人家里只有一个盆子和缸子。
每次苏阳回来,晚上洗漱之前,老太太都是把盆子洗了又洗。
苏阳早就决定买几个盆子回来,只是这东西不方便携带,而且每次回来苏阳还要带其它一些物资。
几个盆子有些太占用位置了,这也是苏阳计划一直搁置的原因。
这次让大壮给村学校送书本,就刚好让他把盆子带回来了。
二叔家也是,一大家子共用一个盆子,这在苏阳看来很不卫生。
但这年代大家都是这样,村里还有的家里连盆子都没有........
“这孩子怎么又乱花钱,家里又不是没有这些东西。”老太太责备道。
虽然语气有些责备,但谁都听的出来,老太太语气中的那份欢喜。
老太太不是因为大孙子送她了几个盆子高兴,而是因为大孙子时刻挂念着她。
有时候年龄大的老人,给她们一份关心,在她们看来,远比物资和金钱更重要。
为什么现在的老人那么容易被骗?骗子团伙就是利用了老人的这份心理。
对她们各种关心,每天几个电话问候,比亲儿子还像亲儿子。
时间久了,老人的防备心没有了,骗子们就会露出自己锋利的獠牙........
........
“太奶奶,这搪瓷盆子和搪瓷缸子可不是九叔花钱买的,而是厂里奖励的!”
大壮也不清楚厂里奖励了苏阳几个搪瓷盆子和搪瓷缸子。
苏阳把厂里奖励的和商店买的一起交给他时,就说这些都是厂里奖励的,大壮也没丝毫怀疑。
“厂里奖励的?”这话引起了一旁欣赏搪瓷盆子图案的老爷子注意。
“不错,九叔在回城的路上救了一个老,获得了厂里的奖励。
不仅奖励了200元现金,还奖励了一些生活用品和票据,级别也提升了两级。
厂里还把九叔的救人事迹在广播里播放,就连厂里的宣传栏上也写着九叔救人的事迹。
现在九叔在轧钢厂已经是一个名人了,就连厂长都对九叔很是客气!”
大壮把苏阳的事迹如数家珍的告诉了两位老人,让两位老人笑的合不拢嘴。
在他们看来,夸大孙子出息,比夸他们还要让他们高兴........
老爷子突然想起了什么,连忙拉着大壮向村里走去。
“太爷爷,你这是?”大壮被老爷子的操作搞的有些迷糊。
自己把九叔交代的这些事做完后,还要回一趟家来着。
“我大孙子在厂里获得了奖励,受到了表扬,难道不该在村里宣传一下?”老爷子理所应当的说道。
看来,老爷子爱嘚瑟的毛病又犯了,这让大壮有些无奈。
心说太爷爷呦,你要去村子里嘚瑟,干嘛把我拉上?
我还想回家看一下老娘呢?关键是自己身上还揣着20元的巨款。
真怕待会儿弄掉了,早知道这样就把钱放在内裤的口袋里好了........
........
不一会儿,在老爷子大力宣传加上大壮的配合下。
村里很多村民都知道了苏阳救人的事迹,不仅获得了厂里的丰厚奖励,还被树立成了助人为乐的典型。
这里面不管是200块钱的奖励,还是获得的荣誉,都让大家羡慕不已。
“妈呀,200块钱,这可是一笔巨款!”
“苏阳这孩子,我打小就看出他心善,这就叫好人有好报!”
“九叔就是厉害,这下成名人了,咱们村里也跟着沾光了!”
“老爷子,苏阳真有对象了?我家的闺女长的也不错。
要不然就让他在村里再纳一房,我闺女当小的也没关系的!”
“........”
村民们说着说着就变味儿了,有人居然张罗着给苏阳纳妾了。
这年代国家虽然已经实行了一夫一妻制,但在广大的农村,人们的思想还没转变过来。
很多人认为有本事的人,就应该多娶几个媳妇,可不认为这是犯法的。
毕竟一夫一妻制度从实行到现在,满打满算也就才十年的时间........
老爷子听到有的村民想要给大孙子纳妾,居然还有些意动。
老爷子现在因为大孙子经常回村带好东西的原因,已经不再为生活发愁。
就想要抱重孙子、重孙女了,虽然大孙子说儿子给他介绍了对象。
但老爷子现在连大孙子对象的影子都没看到,不免有些着急。
照这样发展下去,他们老两口啥时候才能抱到重孙子、重孙女啊!
若是能在村里纳一房,这个愿望不就实现了吗?
思及此,老爷子居然和他们聊上了........
........
大壮眼见没自己什么事儿了,和老爷子说了一声,就回到了家。
“娘,我回来了!”
大壮的娘看到大壮,有些惊讶:“你不是告诉我周末才休息一天吗,怎么今天就回来了?”
当下大壮便和老娘解释了原因,大壮娘听后点点头,说道:
“你九叔是一个有本事的人,在厂里要多听你九叔的话。
多向他学习,能不给他添麻烦就不要给他添麻烦!”
虽然每次大壮回来,老娘都要和他唠叨一遍这些话,但大壮从来不觉得烦。
这年代的人们,尤其是农村地区,虽然读书的不多。
但得益于大环境以及我国深厚历史文化的影响,他们还是很孝顺自己的父母的。
而在这年代出生的60后、70后,既是孝顺父母的一代,也是被儿女抛弃的第一代........
大壮把老娘唠叨了很多遍的话记在了心里,待老娘说完后,他从贴胸的口袋里拿出了20块钱。
“娘,这是我上个月的工资,你收着!”说完,大壮就把钱塞给了老娘。
“家里不需要钱,你在城里需要各种花销,钱你拿着!”大壮娘又要把钱塞回给儿子。
“娘,我自个留的还有,你就收下吧,再说二弟不久也要进城,家里没点儿钱,那怎么行?”
大壮娘听说儿子留的还有,又想到苏阳给老二找的面条厂工作。
不知道啥时候就要进城,家里没有一点儿钱确实不行。
这才收下了20块钱,看到儿子开始给家里拿钱后,心里忍不住的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