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南省。
海城县。
随着大量人口涌入北方,以沈阳府为首的府县人口得到了充裕。
加上不断有倭国娘们被送到大明,由北平转运到沈阳府。
沈阳府下属各县人口呈爆炸式增加。
海城县属辽阳卫。
夏元吉被朱重十调配到这里任职县令。
他虽然是县令,有时候说话比府令都管用。
毕竟作为朱重十嫡系代表被派往辽南。
新任辽南布政使司,在一些夏元吉的问题上都是优先给予支持。
这得罪谁也不能得罪朱重十的嫡系。
辽南省也是按照村堡联合的模式来发展。
大明在前期,尤其是山陕地区执行这个政策还是很见成效。
而且在朱重十的努力下,更是加入了民兵的战略思想。
农忙的时候是农民,农闲的时候练兵。
更是以村、镇相结合响应。
夏元吉今日正巧刚从视察县内村镇回来。
书吏见到他回来马上迎上去。
“大人,又有一批高丽流民安置在了城外。”
夏元吉刚刚脱去一身泥巴的衣裳,听到书史说道高丽。
忙问道:“这是第几波了?”
“回大人,这个月已经是第三批了。
而且明显比前两次人员要多。
咱们县安置北上的人都安置不过来,这高丽人突然间涌入不少人,房子和土地都分不过来。
而且这马上就要到冬天了。
是不是向布政使司在申请点粮食给高丽人过冬?”
夏元吉擦拭了一把脸,走到书吏身边。
将书吏交上来的数字仔细查看。
“这次是青壮多还是老弱妇孺都有?”
“回大人,这次都是举家迁徙的,多的都是一家几口过来的。
这些高丽人也都明白规矩,自愿放弃高丽身份。
说大明话,穿大明服饰。
只求咱们给口饭吃就行。”
夏元吉皱着眉,这移民数月来,接受的大部分都是高丽的青壮。
举家迁徙的很少,而这些青壮在高丽都是活不下去听说大明有和这个政策才逃过来的。
而这一个月来,境内增加了不少高丽人。
“走,去城外看看。”
夏元吉返身去穿自己的官袍,书吏抱怨道:“大人,您这刚回来,不如休息休息,明日再去如何?”
夏元吉刚穿上官袍,听到书吏如此说,怒道:“你去县衙调派十几名差役随本官一起去。”
“这差役们都累了一天了啊……”
“速去,这个月进入的高丽人明显太多了,你就不怕他们聚众闹事,生出点事来?”
书吏没了办法,赶忙去通知差役们。
大明去年提高了官员们的待遇,差役,书吏全部都提高了一些。
下层的人的生活明显得到了提高。
这些差役们干的也比较有劲,而且朝廷有意宣传,今年还会再提高一次俸银。
官员和差役们倒是不至于为了吃喝发愁,生活也是越来越好。
大家都是干劲十足。
夏元吉集合了二十名县衙差役,向着城外流民聚集点赶去。
这聚集点是北上和高丽过来流民临时居所。
县衙每三四天发一次粮食,而县内的基础设施,城镇的建设都需要流民们参与。
官府以工代赈,发钱,发粮。
当大明百姓被安排到村镇后,就是挑选房子,结婚种地,继续参与城镇建设。
每个县到是没有人被饿死,也没有流民无事可做。
妇孺都被动员起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官府都是按时给钱,给粮。
夏元吉带着人赶到城外,此时的流民聚集地正是饭口。
杂乱不堪的聚集点每家每户都在做着吃食。
大明百姓见到是县衙来人,不少人围上来询问是否需要劳力。
“劳力都是征集司的活,你们每天去征集司那边候着。”
壮劳力遭到了差役们的驱赶。
夏元吉带人快速赶到高丽人聚集地。
高丽人聚集地明显不同于大明百姓。
聚集地多数都是自建的房舍,破烂不堪。
里面充斥着恶臭,这些高丽人投奔过来都是奔着活路。
环境差一些倒也是无所谓,只要能活下去就行。
而大明会为这些高丽人准备房子和土地。
夏元吉也是经历过穷苦日子的孩子。
见到高丽人居住如此环境,并没有过多的反感。
他带着人来到棚户区后皱着眉道:“你们分散下去,走访新来的高丽人,都问问他们因为什么原因来大明的。”
“是,大人。”
差役们分成了几组。
夏元吉带着三名差役和一名书吏来到一户高丽人。
高丽人见到是大明官吏,笑脸迎接。
“大人。”
夏元吉挥手示意对方坐下。
“本官问你们,为何举家来到大明?”
“回大人的话,是因为高丽发生了战乱!
李成桂将军四处抓壮丁当兵,活不下去了才举家逃往大明的。
不过……”
高丽人马上跪在地上哭诉道:“请人大接受我们这些高丽人吧,实在是没活路了。
李成桂将军在抓人,高丽王也再抓人。
两方人马打了两个月了……”
夏元吉安抚了这户高丽人。
走出去继续寻访举家迁徙而来的高丽人。
得到的答案大部分都是高丽发生了战乱。
只有几户是因为在高丽吃不饱饭,听闻大明的政策后举家过来的。
手下的差役们回来后汇总上来的也是同样如此。
都是因为高丽战乱,导致民不聊生。
夏元吉快速返回县衙,马上写了一封公文转往沈阳府。
“大人,这高丽战乱,无数灾民涌过来,粮食定会紧缺,咱们现在是否要拒绝接收高丽人?”
此时夏元吉还在沉思,面对书吏的问话并没有急于回答。
书吏见状上前继续道:“大人,这北上的百姓还不够吃的呢,这在接收高丽人,小心动乱啊。”
“闭嘴!
王爷在本官临行前有交代,不允许饿死一名投奔来的百姓。
这些投奔来的高丽人也会成为大明的子民。
通知下去,不许苛待这些人,该做工做工,该给钱也要给钱。
谁敢敷衍了事,本官定斩不赦!”
说完,夏元吉马上疾书一封。
走到院中喊道:“小猴子。”
外面站着一名干瘦的差役。
“大人。”
夏元吉从怀中掏出那块东北王府令牌,郑重其事道:“拿着这块令牌,快马赶往京城,这封书信交到辽王手中。
小猴子,速度一定要快,沿途驿馆皆可以此令牌更换马匹。”
“小人领命。”
小猴子知道此事关系重大,接过书信向外走去。
夏元吉站在原地喃喃自语:“这高丽要变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