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时,余晖洒落在县衙的青瓦上。
周桐与徐巧匆匆踏入县衙,脚步略显疲惫。
刚迈进大堂,便瞧见陶明早已等候在那儿,他身形清瘦,白发苍苍,岁月在他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皱纹,此刻正背着手,眉头微蹙,凝视着堂内悬挂的桃城舆图。
“陶老,你怎么还在这?快去休息吧。”周桐快步上前,拱手行礼,脸上带着几分歉意。
陶明转过身,脸上挤出一丝笑意,摆了摆手道:“不碍事,不碍事。小周你们可算回来了。”
他的声音略显沙哑,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沉稳。
还没等周桐开口,陶明便先说道:“今日我去统计了一下,桃城共有2000口人,约400户。
其中百余户无地耕种,这些人如今衣食无着,若不尽快安置,怕是会生出事端啊。”
周桐闻言,微微点头道:“陶老,中午我和巧儿也发现了这个问题,正想与你商议这个事情。
巧儿想到一个办法,或许能解燃眉之急。”
接着,周桐便将徐巧提出的“开垦梯田”方案,从起因、经过到预期结果,详细地向陶明阐述了一遍。
陶明听完,眼中闪过一丝赞许,捋了捋胡须说道:“此法可行啊,我早年也曾想过,只是实施起来,困难重重。”
他微微叹了口气,神色忧虑,“一是坡地碎石多,开垦费力,这得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二是水源不足,灌溉困难,没有水,这田就算开出来了,也种不出庄稼
三是百姓对新田收成缺乏信心,他们都是吃过苦的人,没有实实在在的好处摆在眼前,未必愿意出力。”
周桐低头沉思片刻:“碎石问题,可组织百姓筛选,把大的碎石用来修路,小的也能填坑铺路,一举两得
水源问题,我记得后山有条山泉,虽水量不大,但可以修蓄水池,把水积蓄起来,再引到梯田,
至于百姓信心,就像巧儿说的‘以工代赈’,每日付米半升,先解决他们眼下的生计问题,粮食问题,这边我会想办法解决,刚刚出去的时候,我们找到了汪小六,从他那儿得了200石粮食”
徐巧在一旁,轻轻咬了咬下唇,思索片刻后补充道:“还可承诺新田头三年免租,第四年起按半租征收。”
陶明听完徐巧的补充,不禁眼前一亮,眼中满是赞赏之色,竖起大拇指由衷赞叹道:“巧儿姑娘,心思如此细腻,考虑得这般长远!你这一番话,可把百姓的后顾之忧都给解决了,有你在小周身边出谋划策,实乃桃城之幸啊!”
周桐听了,胸膛微微挺起,脸上洋溢着藏不住的得意,嘴角都快咧到耳根了,那模样就差没写着“我媳妇就是厉害”几个字,看向徐巧的眼神里更是爱意满满,带着几分炫耀的意味。
徐巧被陶明夸得脸颊绯红,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下头,轻轻拽了拽周桐的衣袖,嗔怪道:“桐哥哥,你正经点,还在说正事呢。”
周桐假装无奈地叹了口气,说道:“唉,看来今日又要加班咯。”
说着,率先走到大堂主位旁,侧身请陶明和徐巧入座,自己则坐在主位上。徐巧坐在周桐身旁,陶明坐在另一侧,三人就此围绕着方案的细节,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从梯田的规划布局,周桐一边说着一边用手在桌上比划着,讲述着不同区域的划分;到工具的筹备,陶明回忆着以往的经验,念叨着所需工具的种类和数量;从人手的调配,周桐皱眉思考着如何能做到合理分配,充分调动百姓的积极性;再到如何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像是遇到暴雨冲毁梯田该如何补救,人手不足时从何处调配等,事无巨细,逐一斟酌。
周桐时而皱眉思考,时而提出新的想法;陶明凭借着丰富的经验,不时给出中肯的建议;徐巧则从百姓的角度出发,补充了许多人性化的细节,比如在劳作场地设置休息点,准备药品等。
天色渐暗,堂内的光线愈发昏暗。
不知不觉过了饭点,小顺子匆匆走进来,点亮了烛火。跳跃的烛光映照着三人的脸庞,将他们专注的神情勾勒得更加清晰。
此时,三人已经讨论得口干舌燥,小顺子贴心地端上了热茶。
周桐先给陶明和徐巧递上 ,自己最后端起茶杯,轻抿一口,感受着温热的茶水顺着喉咙滑下,驱散了些许疲惫。
待讨论暂告一段落,周桐和徐巧起身送陶明到了门外。
陶明摆了摆手,笑着说道:“行了,别送了,你们俩呀,恩恩爱爱的,让人看着都羡慕。赶紧去吃饭吧,吃饱了才有力气接着为桃城谋划。”
周桐笑着表示:“陶老不来吃点?”
陶明佯装生气:“你小子不早说,我家老婆子饭估计早就准备好了,要是等我这么久,老头子,我挺着个肚子过去,你是想让我在外面睡啊!告辞,告辞。”
两人目送着老人身影逐渐远去,周桐伸了个懒腰,笑着对徐巧说:“走吧,巧儿,吃饭去,饿死我了。”
周桐与徐巧肩并肩朝着县衙的饭堂走去,一踏入饭堂,暖烘烘的热气瞬间将他们包裹,饭菜的香气扑鼻而来,那是人间烟火的味道,驱散了两人身上的疲惫。
老王和二壮早已坐在桌前,桌上摆放着几盘朴素却冒着腾腾热气的家常菜,在这略显昏黄的灯光下,显得格外温馨。
周桐一屁股坐下,目光在饭堂里四处扫视了一圈,满脸疑惑地开口:“老王,那两胖子去哪了?饭也不吃?”
说话间,他顺手拿起筷子,在空中随意比划了两下。
老王咧嘴一笑,带着几分神秘兮兮的意味说道:“少爷,他们去帮您分忧了。”
周桐:“分忧??”
二壮早就憋不住了,连说话都带着一股子热乎劲儿:“大哥他们去以前光顾的地主老财家踩点了,看看有没有惊喜。
他们说了,要是哪家人都跑光了,到时候带咱们去‘进货’,连砖都给他娘的搬回来!”
“噗——”周桐差点一口饭直接喷了出来。
这主意妙啊。嗯,不得不承认,自己思想还是太保守了。瞧瞧,思想觉悟高的这就不来了。
他放下筷子,板起脸来,语气严肃:“老王咱们是朝廷命官,怎么能干这种偷鸡摸狗的事?
拿别人的东西,这叫什么?这叫偷!这叫抢!咱们桃城的百姓,可都是讲道理的,怎么能干这种事?”
老王和二壮被周桐突如其来的严肃吓了一跳,连忙点头称是:“少爷说得对,是我们糊涂了,我们不该这么干。
我们只是想帮少爷分忧,没想那么多。”
周桐见两人认错态度诚恳,脸色稍缓,伸手搂住两人的肩膀,语气一转,带着几分狡黠:
“不过嘛……
这特殊时期,也得特殊对待。
咱们不是去拿别人的东西,咱们是去‘借’。
再说了,钰门关城破,金人入侵,百姓们的住所都被洗劫一空,咱们这是去搜寻难民的物资,懂不懂?”
二壮一听,眼睛一亮,连连点头:“对对对,少爷说得对!咱们是去搜寻难民的,不是去拿别人的东西!”
周桐笑着拍了拍二壮的后脑勺:“你傻啊,这话能说得这么直白吗?
咱们是去搜寻难民的物资,顺便帮那些地主老财‘保管’一下他们的家当,免得被金人抢光了。”
老王和二壮对视一眼,眼中满是兴奋。老王搓了搓手,压低声音道:“少爷,那咱们什么时候动手?”
周桐眯了眯眼,嘴角勾起一抹笑意:“等那俩胖子回来,你们就去找赵德柱,借一半人手。
明天我跟陶老说一声,让他号召百来号人,到时候也跟你们一块儿去。
记住,搬东西的时候手脚麻利点,别留下什么痕迹。还有,记得弄出被金人抢过的痕迹,把尾巴处理干净,别让人日后认出这些东西是他们的。”
老王和二壮连连点头,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少爷放心,我们一定办得妥妥的!”
周桐满意地点了点头,拍了拍两人的肩膀:“有你们俩,还真是我的福气!
不过,这事儿可得保密,别让外人知道。”
老王嘿嘿一笑,拍了拍胸脯:“少爷放心,咱们嘴巴严实着呢!”
周桐又转头看向徐巧,见她正抿着嘴偷笑,便故作正经地说道:“巧儿,你可别笑话我们这些没文化的,咱们这也是为了桃城的百姓嘛。”
徐巧忍俊不禁,轻轻摇了摇头,我没有说什么,继续扒饭。
周桐哈哈一笑,伸手捏了捏徐巧的脸颊:“巧儿,你刚刚什么都没听到,对吧?”
徐巧轻轻拍开他的手,嗔怪道:“对对对,我什么都没有听到。”
周桐笑着收回手,转头对老王和二壮说道:“行了,你们赶紧去准备吧,等那俩胖子回来,咱们就行动。”
老王和二壮应了一声,兴冲冲地跑出了饭堂。
周桐看着两人远去的背影,忍不住笑出声来:“这两个活宝,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徐巧轻轻叹了口气,语气中带着几分无奈:“桐哥哥,你这法子虽然……
有些不太正经,但眼下确实是个办法。只是,日后若是那些地主老财回来,咱们该如何交代?”
周桐摆了摆手,满不在乎地说道:“巧儿,你放心。
那些地主老财早就卷款跑路了,哪还会回来?再说了,就算他们回来,咱们也可以说是金人抢的,他们还能找金人算账不成?”
徐巧无奈地摇了摇头,轻声道:“你呀,总是有这么多歪理。”
周桐笑着握住徐巧的手,语气温柔:“这不是为了桃城的大伙嘛。
“巧儿,你可千万别误会,我真不是你想的那种贪图私利的人。我这么做,完完全全是想让桃城的大伙都能过上好日子,让那些无地耕种的百姓有饭吃,有地方住。我对天发誓,绝对没有一丝一毫的私心。”
他说得言辞恳切,眼睛紧紧盯着徐巧。
徐巧看着周桐这副紧张又认真的模样,忍不住笑出了声,她伸出另一只手轻轻捂住周桐的嘴,打断他的话:“好啦,好啦,我知道啦。
桐哥哥一心为了桃城,为了百姓,我还能不了解你吗?我相信你。”
她的眼眸中满是温柔,笑意盈盈地看着周桐。
徐巧说着便起身准备收拾碗筷去洗碗,周桐见状,动作迅速地抢先一步将碗筷都拢到自己怀里:“巧儿,你忙了一天,够累的了。这些琐事就交给我来做,你就好好歇着。”
说着,他便端着碗筷大步走向厨房。
厨房内,昏黄的灯光轻轻洒下,映出周桐略显笨拙却又无比认真的身影。他卷起衣袖,将碗筷放进水盆,小心翼翼地清洗着。
徐巧轻手轻脚地跟了进来。
周桐咳嗽一声,转头看了过来
“别跟我抢,两个人挤在这儿可不好洗。”
“知道啦”,徐巧无奈叹气,倚在门框上,静静地看着周桐。
暖烘烘的水汽在他身旁弥漫开来,为他勾勒出一圈柔和的光晕,这一刻,日子仿佛变得格外宁静而美好。
周桐察觉到徐巧的目光,转过头,冲着她咧嘴一笑,露出一口洁白的牙齿,他一边手上不停歇地洗着碗,一边说道:“巧儿,等咱们把桃城的这些事都处理好了,找个时间,就我们俩,去城外的桃花林走走,那里可美了.....”
徐巧看着他,轻轻点了点头,眼中满是期待。
洗完碗后,周桐甩了甩手上的水珠,快步走到徐巧身边,牵起她的手,两人慢悠悠地走出厨房。
月色如水,温柔地洒在他们身上,为他们的身影镀上一层银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