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桐和徐巧来到安置点旁的空旷地带时,发现这里已经聚集了不少人。
万科、赵德柱、大虎和三滚等人站在一旁,脸上满是兴奋。
尤其是万科,搓着手,时不时踮起脚尖往人群里张望,一副迫不及待的样子。
陶明则拄着竹杖站在另一边,冷着脸,目光死死地盯着万科那帮人,仿佛随时准备冲上去用竹杖敲他们的脑袋。
他身旁的吴毅也是一脸无奈,显然已经被这帮家伙折腾得够呛。
台下的村民们聚在一起,议论纷纷,声音嗡嗡作响。
“嘿,你听说了吗?听赵班头说这次喊我们过来,是县令老爷要给我们发好东西!”
“真的假的?发什么好东西?”
“不知道啊,反正听说是好事!”
“我听说县令老爷要带我们去搬地主家的粮食!”
“搬粮食?那敢情好!咱们现在正缺粮呢!”
“可我听说是要去打金人!”
“打金人?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哎呀,管他呢,反正县令老爷不会害咱们!”
周桐和徐巧刚走到人群边上,还没说啥,他就被万科和赵德柱一左一右架了起来。两人像抬轿子似的把他往台上送,嘴里还喊着:“老爷,您快上去吧,大伙儿都等着呢!”
周桐:“...........为我花生!”
看到他站到了台上。台下的村民们渐渐安静下来,所有人都抬起头,目光齐刷刷地看向那个穿着青袍的身影。
周桐清了清有些紧张的嗓子,开口说道:“大伙儿应该也知道了,咱们现在的处境有些艰难,粮食不够,农具也不够。
不过,前几天我的人在八十里外的清平县探查到,有几户地主早就跑路了,估计他们家里还剩下不少粮食、农具和家具。这些东西,咱们要是能借回来点,日子就好过多了。”
台下一片哗然,村民们交头接耳,神色各异。
有人兴奋地搓着手,有人皱着眉头思索,还有人低声嘀咕:“那可是地主家的东西,咱们能随便搬吗?”
周桐抬手示意大家安静,继续说道:“不过,清平县附近还有金人的残部出没,这事儿有些风险。
所以,我把大伙儿召集过来,就是想听听大家的意见。接下来,赵班头和陶老会分别说说他们的想法,大伙儿听完后,自己站队伍。同意谁的说法,就往谁那边站。”
说完,周桐走下台,把位置让给了陶明。
陶明拄着竹杖,慢悠悠地走上台。他站定后,理了理衣袖,清了清嗓子,目光扫过台下的村民们,缓缓开口:“大伙儿,老朽先说几句。
咱们现在虽然缺粮少衣,但!日子还能过。
清平县那边有金人残部,那可是吃人不吐骨头的豺狼!咱们要是贸然过去,说不准要是碰上他们,你们能跑掉吗?”
他顿了顿,语气更加沉重:“老朽活了大半辈子,见过太多人因为贪心丢了性命。咱们现在虽然艰难,但只要齐心协力,总能熬过去。可要是为了点粮食和农具,把命搭上,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陶明的话说完,台下的村民们纷纷点头,尤其是那些妇人们,一个个拉着自家男人往陶老那边站。有人低声说道:“陶老说得对,咱们可不能为了点粮食去送死!”
“就是就是,金人可不是闹着玩的!”
“咱们还是老老实实种地吧,别想那些有的没的了!”
陶明见自己的话起了效果,满意地点点头,拄着竹杖走下台。他经过万科身边时,还冷冷地瞪了他一眼,仿佛在说:“你小子别想带大伙儿去送死!”
万科见陶明走下台,立刻堆起满脸笑容,点头哈腰地说道:“对对对,陶老您说得对!咱们就是上去随便说说,随便说说!”
赵德柱一脸疑惑,刚想开口问,结果被万科一肘子怼在腰上,疼得他龇牙咧嘴,话都憋了回去。
万科一边笑着,一边招呼一帮人上台:“来来来,大伙儿都上来,咱们就意思意思,走个过场。”
陶明刚坐下,屁股还没坐热,就被赵德柱那一嗓子给吓得又站了起来。
赵德柱站在台上,扯着嗓子喊道:“乡亲们!听俺说!俺赵德柱是个粗人,不会说那些弯弯绕绕的话,但俺知道,咱们现在缺粮少衣,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清平县那边有现成的粮食、农具,还有地主老财家的好东西!咱们要是能搬回来,日子立马就好过了!”
台下的村民们听得一愣一愣的,有人小声嘀咕:“赵班头说得好像也有道理……”
万科见气氛差不多了,立刻接过话头:“乡亲们!你们知道那些金人残部为什么是残部吗?
那是因为他们在钰门关吃了咱们的亏!
可别忘了,老子们可是500对几万,就这点人,那金狗都被咱们打得屁滚尿流!你们说,这样的残兵败将,有什么好怕的?”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台下的村民们,语气更加激昂:“你们难道不想让老婆孩子住上好房子吗?
难道不想天天吃肉,过上好日子吗?
难道不想去地主家,把他们那些好东西都搬回来吗?”
台下一片寂静,忽然有个村民忍不住喊了一声:“想!”
这一声像是点燃了火药桶,立刻有人跟着喊:“想!当然想!”
万科见气氛起来了,更加卖力地煽动:“是爷们的就给老子站起来!咱们这次去,连砖头都给他娘的拖回来!”
台下的男人们被他的话激得热血沸腾,纷纷站起来喊道:“吼!吼!”
万科举起拳头喊道:“今晚就走!
咱们老爷亲自带我们去!咱们这次去,不仅要搬粮食,还要搬砖头,搬家具,搬一切能搬的东西!
你们想让那些金狗去享受大米肥肉?”
台下的村民们被他的话彻底点燃了,一个个激动得满脸通红,跟着喊道:“搬!搬!搬!”
周桐站在台下,看着这一幕,忍不住扶额。
这帮家伙,不去缅北可惜了。他转头看了看陶明,发现老头已经气得胡子直翘,手里的竹杖都快捏断了。
“小周!”陶明气得直跺脚,“你看看这帮混账东西,把大伙儿都忽悠成什么样了!”
周桐赶紧拉住陶明,安抚道:“陶老,您消消气,消消气。要不您也跟着一块儿去?有您在,他们也不敢太胡来。”
陶明气呼呼地甩开周桐的手:“不去!老夫不去!这帮混账东西爱怎么折腾怎么折腾,老夫留在桃城看着家!”
周桐无奈地笑了笑:“那辛苦陶老了,桃城就交给您了。”
安抚完陶明,周桐走下台,看到徐巧正站在树下等他。他走过去,轻声说道:“巧儿,天太黑了,我先送你回去。”
徐巧抬头看着他,嘴角微微翘起:“还算你有良心。”
两人一骑马回县衙后门,才停下,老王就打开了门:“少爷,怎么这么晚才回来?”
周桐笑着道:“我还得再走一趟,带着那三个胖子去干点大事。巧儿就交给你照顾了,你可要好好看着她。”
老王点点头:“少爷放心。”
徐巧站在一旁,轻声说道:“你小心点,早点回来。”
周桐点点头,转身牵过马,翻身上马,朝徐巧挥了挥手:“等我回来!”
说完,他调转马头,朝着安置点的方向疾驰而去。
夜色中,火把的红光映照出一条长长的车队,村民们牵着平日里舍不得使唤的牲口,套着绳,赶着车,浩浩荡荡地朝着前面进发。
周桐勒马看着这一场景,
“不知道那里够不够他们霍霍。”
他低声自语了一句,随后加快了马速,朝着队伍前方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