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还是有区别的,启元帝可是吃的第一手狗粮,新鲜着呢!】
——【合着咱们吃的是陈年狗粮是吧?】
——【这么说,好像,没毛病。】
——【隔了两百多年的狗粮,可不就是陈年狗粮嘛。】
......
众位大臣面色有些许扭曲。
狗粮?
听着像是狗的食物。
作为乾隆皇帝“唯一一子”的启元帝为何会落到吃狗食的地步呢?
难不是这“唯一一子”的分量是虚假的不成?
“那倒也没有姐妹们说的那么离谱,孝宸皇后的确很少给启元帝画像,可乾隆皇帝画的不少啊,只比孝宸皇后的少那么一点点而已。”
——【我觉得这对于一个恋爱脑来说,已经十分难得了。】
——【对啊,不像有的男主,爱老婆,所以狂吃自己儿子的醋,冷脸对自己的儿子,跟有病似的。】
——【就是就是,这一点真的要好好夸夸乾隆皇帝,他爱孝宸皇后,也爱两人的儿子,他对启元帝做的一切是许多现代的父亲都比不上的。】
——【一时不知该羡慕谁。呆滞.jpg】
——【+1】
——【很难比得上吧......】
——【启元帝喜欢收藏东西,他的藏品很多都是老父亲贡献的,这不仅需要很多爱,还需要很多钱。】
......
“乾隆皇帝作为一个可以媲美绝大部分言情小说男主的人,他对于两人之间的孩子,做的已经很好很好了,他无论是作为丈夫,还是父亲,都是十分合格的。”
——【岂止合格,那是超级优秀了好么!】
——【对。】
——【明明是磕cp的我却留下了羡慕的泪水。】
——【+1】
——【乾隆皇帝对孝宸皇后好,其实孝宸皇后对他也挺好的。】
小鹿看到这条弹幕,深以为然。
“孝宸皇后与乾隆皇帝二人之间是属于双向奔赴的,二人生在那个时代,能有幸福美满的结局,绝不只是乾隆皇帝一人的努力。”
——【是的是的,能让一个帝王对她倾心相待,孝宸皇后本身一定是个极为优秀的女子。】
——【同意,孝宸皇后一定有她的过人之处,才能让可以名正言顺拥有三宫六院的乾隆皇帝心甘情愿只要她一人。】
——【据说启元帝和孝宸皇后十分相像,大家看过孝宸皇后给启元帝画的像吗,那真是看得我嗷嗷叫,世界上怎么会有这么好看的人!】
——【孝宸皇后比启元帝还好看嘞,一想到这里就觉得可惜,孝宸皇后没有给自己留下任何一幅画,而乾隆皇帝画的画始终差了许多,画不出孝宸皇后的仙姿佚貌。】
——【+1】
——【实在难以想象,孝宸皇后真人到底有多美。】
——【这确实是一大遗憾,不过乾隆皇帝画像里的人已经够美了,若是能够将画里人的五官细节再精细描绘一下,和真人应该会更像一些。】
——【好,我去做!!】
——【姐妹加油,我等你!】
——【等你!】
——【+1】
......
“带我一个。”
——【好。】
康熙还是无法理解,作为一个坐拥三宫六院,有着无数后妃的人,他见惯了各式各样的美人。
其中也不乏佼佼者,可......
真的有必要为了一人而放弃那么多美人吗?
就像吃惯了大鱼大肉,偶尔吃一吃清粥小菜,也别有一番滋味不是。
康熙兀自摇了摇头,不懂。
“孝宸皇后除了超凡脱俗的美貌外,自身也是很优秀的,她擅书法、绘画、琵琶,据说琴和舞,孝宸皇后也是其中的佼佼者,除了这些,最重要的一点便是,孝宸皇后的智慧,能将偌大的后宫管理得井井有条的女人,必然得有两把刷子,同时还要拿下皇帝,那必然得有更多把刷子。这样的人,即便不入后宫,在哪都能过得很好。”
——【神特马更多把刷子。】
——【哈哈哈哈哈,我猜至少有三四五六七八把吧。】
——【不管有几把,单说孝宸皇后擅长那么多东西,还有超强的管理能力以及拿捏人心的能力,她在哪都不会过差了。】
——【对啊,如果孝宸皇后生在现代,定然会有很大的成就。】
——【乾隆这小子,吃得可真好!我都羡慕了。】
——【我也羡慕哇,那么一个厉害的香香软软的美人温言软语地哄着你,这谁能不迷糊啊!】
——【呜呜呜,我嫉妒了!】
——【我也。】
......
“噗嗤!”
小鹿看着画风变了的弹幕,忍俊不禁。
“我也挺羡慕的,可个人觉得乾隆皇帝配得上这份美好。”
乾隆皇帝固然恋爱脑了些,可他在正事上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的。
康熙也点点头,这才对嘛。
作为皇帝,怎么可能配不上别人,别人配不上他才对!
——【是哦,若乾隆皇帝是大怂的那些皇帝,还可以说他配不上孝宸皇后,可乾隆皇帝作为皇帝无疑也是非常合格的。】
——【对,乾隆作为皇帝,他的功绩是无可指摘的,他真的是个天生的政客,他在位时封建集权达到巅峰,同时又任用贤能,朝廷上下人才济济。】
——【乾隆时期,吏治清明,经济方面也得到了飞速发展,农业方面更是,那么多高产作物——土豆、玉米,随着高产作物的一一普及,大清百姓终于不再饿肚子了,这点放在哪个朝代,都必定是青史留名的功绩。】
高产作物?
大清百姓不再饿肚子?
康熙听到这里眼睛一亮,连忙吩咐道:“梁九功,让人将方才提到的高产作物一一记下。”
“是。”
——【是啊,除了高产作物,能预防天花的牛痘,以及用途颇多的水泥,这些随便拿出一种都很了不起了,可偏偏一起出现了,那只能说有如神助!】
能预防天花的牛痘?
用途颇多的水泥?
虽然从未见过这些东西,可一听就很厉害。
康熙一边在心里记下,打算过后便让人去找,一边回头看拿着纸笔飞快写着东西的人。
这些东西可一定得记下来,漏了任何一点儿,都是巨大的损失。
大臣们也知道事情的重要性,在心里一一记下。
有的大臣怕自己记错,不客气地问梁九功要了一些纸笔,也飞快写了起来。
——【是啊,乾隆皇帝目光长远,丝毫不像康熙时期一般......】
康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