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夏,南锣鼓巷95号院,前院东厢房。
“哎!又是被饿醒的一天!”张建华揉了揉肚子,喃喃自语道。
他没有想到有朝一日吃饱饭竟然成为自己最渴望的事。
之前他也就是在书本上看到过这段历史,当时没觉得有什么,并没有感同身受。
如今才发现,当时自己是多么的浅薄。
事实上,别看如今建国已经9年了,但温饱问题依然没有解决,对很多人来说,吃饱饭就是一种奢望。
就像铁齿铜牙纪晓岚里和珅说的那样,棒子面、麸糠都是好东西,树皮都被啃食殆尽。
直到今天,切切实实的感受到了饿肚子的滋味,张建华这才理解老一辈人的不容易。
张建华发誓,若是让他回到前世,绝对不会浪费哪怕一粒粮食。
只可惜前世已成过往,只能在梦中相见了。
没错,张建华是穿越而来的!
一说到穿越张建华就是一肚子气。
穿越不是给失意之人准备的吗?怎么就轮到他头上了!
其他人想不想穿越他不知道,他自个是绝对不想的,重要的是穿越的还是一个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
说起张建华前世,虽不敢说大富大贵但也吃喝不愁。
一家四口,爸妈在县上开了一家小饭馆,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大姐毕业后成功考上了本县的教师编,他自个也争气,经过两年多的奋斗,成功上岸,拿到了传说中的‘铁饭碗’。
工作单位还是本县的纪检委,可谓是‘前’途光明!
可没想到前脚刚在组织部办理了入编手续,还未来得及到新单位报到,就在回家的路上被一辆冲业绩的泥头车送到了这里。
穿越也就罢了,可别人穿越不是去洪荒成仙做祖就是去都市享受美女环绕纸醉金迷的生活,再不济也会去古代,开创一段属于自己的历史,偏偏让他来到了这个缺衣少食的年代。
也不知道是哪路神仙做的法或是孟婆忘了给他喝孟婆汤,直接让他胎穿到了1942年。
可惜的是直到三个月前他才解开胎中之谜,若是早日开悟,他还能搞一个神童人设,也不至于如今还在饿肚子。
咕噜噜叫的肚子打断了张建华的回忆,于是他便穿上衣服径直走到灶台前。
看到是张建华,一个头发有些花白,看上去年过半百的妇女温柔的说道:“饿了吧,饭马上就好。”
说话的不是别人正是张建华的母亲王小莲,事实上她今年还不到四十岁,之所以看上去如此苍老,完全是因为生活的折磨。
俗话说半大小子吃穷老子,现年17岁的张建华正是能吃的时候,加上饭菜没有什么油水,一顿能造五个窝窝头。
张建华看了看灶台,发现又是几乎能照出倒影的玉米糊糊和窝窝头。
放在前世,这是做梦都不敢想象的场景,如今却照进了现实。
现在是1958年夏,眼下困难时期刚刚萌芽,还未彻底开始。
按理来说身在京城不应该这么贫穷才是,可偏偏张建华家就是如此困难。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父亲五年前,也就是1953年在红星轧钢厂值班时被人杀害,至今未找到凶手。
由于当时正值三大改造初期,红星轧钢厂刚开始社会主义改造,那个时间正处于公私双方的过渡时期,但本质上还属于私人企业。
娄振华虽说是一名爱国资本家,但只要挂上资本两字就离不开逐利。
因为没能找到凶手,再加上当时双方的重心在改制上,因此并没有给予张大川(张建华父亲)烈士或者工伤的待遇。
娄振华以私人的名义给了张家500万元(当时一万元等于一元)的赔偿金,并答应让张建华的母亲王小莲接班。
碍于一双儿女和上了年纪的公公婆婆,王小莲咬牙接受了赔偿,此事就此了结。
爷爷奶奶无法接受老年丧子的事实,直接一病不起。
他母亲又是一个孝顺的人,母子三人省吃俭用,为的就是给爷爷奶奶看病。
只可惜花光了之前的存款和丧葬赔偿金全,爷爷奶奶依然没好,在三个月前彻底的离开了这个世界。
张建华也就是在那个时候解开胎中之谜的。
随着胎中之谜的觉醒,他还多了一个叫做诸天垂钓的系统,只可惜这玩意露了一个面之后就消失不见了。
这三个月来,张建华没少呼唤这玩意,却毫无反应。
“小华,去叫晓兰起来吃饭。”母亲往小莲打断了张建华的回忆。
“我来了。”不等张建华去叫,妹妹张晓兰说着已经走向了饭桌,看样子也是被饿醒的。
“小华,再过两天就要中考了,有没有把握?”王小莲把自己的一个窝窝头掰了一半给张建华。
“妈,我够吃了,你吃。”张建华把半个窝窝头还给母亲,她在工厂上班,若是吃不饱容易出事。
接着他继续回应道:“没问题,您放心吧,我一定能考上中专的。”
原身因为吃不饱精力不济,学习成绩一般。
张建华解开胎中之谜之后发现系统没有反应,便明白中考是当下改变自身和家庭命运的唯一途径,因此格外认真。
再加上他后世刚刚大学毕业又认真备考了两年公务员,学习习惯还在,穿越来的这三个月已经补齐了原身的短板,成绩直线上升,稳居年级第一。
王小莲欣慰的点了点头,她发现儿子这段时间懂事了许多。
随后,她又嘱咐了张建华和张晓兰几句,要两人努力学习。
从这点上来看,王小莲和秦淮茹有着明显的区别,一个注重今后的发展,一个注重当前的享受。
两人向母亲保证一定认真学习后便一起去了学校。
兄妹二人都在红星中学读书,妹妹张晓兰初一他读初三(1958年燕城还未实行五年一贯制,多为小学六年+中学三年)。
……
初三(一)班,张建华班。
“建华,你是怎么学的,进步怎么这么快?”同桌刘华看着张建华试卷上满满的对号,好奇的问道。
“和你一样,老师说怎么学就怎么学,可能是我记忆力好吧。”这个张建华倒是没有骗他,自从觉醒胎中之谜后,他的记忆力直线上升。
“建华,你来帮我讲讲这道题呗!”
张建华点了点头,拿过卷子就给刘华讲了起来,很快那些有希望考学的同学们都围了上来,边听边拿出自己的问题请教了起来。
“同学们,都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我有事要说。”班主任高建升进来打断了众人的学习。
待大伙坐好之后,他开口道:“同学们,后天就是中考的时间,明天放假一天,可以说你们三年的初中生涯即将结束。”
大家早就知道这个消息,因此并没有任何意外,而是等待着班主任做最后的讲话。
高建升接下来并没有继续讲大道理,而是说了一些考场上常见的重要事项,随后便选择离开,把空间留给同学们。
“建华,你的目标是高中还是中专?”刘华问道。
“中专。”张建华斩钉截铁的说道。
他从未考虑过高中,不是担心将来考不上大学,以他的记忆力以及前世的学识,加上京城户口的加持,绝对能考上一所不错的大学。
但他家的条件不允许他这么做,只能走中专。
高中需要交学费,中专不仅不用交学费还有补贴,一旦考上中专,他家的经济负担将会大大减轻,一家人的日子也能好过许多。
而且接下来几年的社会环境也不允许他这么做,虽然张建华并没有亲身经历过三年困难时期,但他穿越前在历史书上看到过相关的记载。
尽管只是寥寥数语的描述,但那些文字所展现出的画面也足以让他感到触目惊心,受灾的地方不说易子而食但也是饿殍遍野。
他妈王小莲是后勤工人,一个月只有28元的工资,他们一家虽然都是城市户口但接下来的几年个人定量骤减,需要到黑市或者其他地方买粮才能吃饱。
以他妈如今的工资,根本买不起高价粮,他受够了饿肚子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