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承听了这话笑了笑,然后说道:“钱姨,这样不好,你放心我带了吃的。”他怕影响钱姨,而且他要是自己吃,那可是吃的多了去。
他们的伙食还是没有他自己空间里那么好的。
“那能行,还是要吃口热乎的,我去给你打碗汤。”说着就去打汤了,萧承有些无奈了。这太热情也不太好,萧承最终好说歹说只说晚上来这里吃。
晚上还可以在这里简单地洗一下身体,也算不错了。
吃完饭,萧承带着自己的行李回到了卧铺车厢,今天还没到站点,没有新上来人,萧承这个小单间还是他一个人,他自己再看了看会儿书就睡了。
而在家里的沈雨棠,特别想萧承,久久不能入睡,最后还是实在是太困了才睡着了。
第二天萧承在火车上醒来,还没有反应过来这是在车上,他赶紧去洗手间里去洗漱一下,东西也是拿着,这时候可不能赌。
早餐萧承从包裹里拿出了包子跟烧饼,味道叫一个香,然后再喝了口灵泉水,精神比较充沛。
卧铺下方有一张折叠小桌子,萧承直接坐在下面,然后继续看书,毕竟也没有啥事情,在车上那叫一个无聊。
中午的时候,萧承也是从包裹里拿出了一个铝制饭盒然后吃饭,也有人看着了,但是这也没什么特殊,很多人都有饭盒。
萧承就希望他这个小单间可别上其他人,可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下午三点钟,列车到了一个站点,他们这个卧铺车厢的倒是没人下车。
一般买卧铺的,长途比较多,所以一般中途下车的人比较少。
但是上来了好几个,萧承心里想着可别是来我们这里吧,真是说什么就来什么。
车厢来了三五个人,有一个人就坐在萧承这个单间,是一个儒雅的中年男子,还带着眼镜,一看就是知识分子,他的座位正好在萧承对面的下铺。
“你好,我姓郑,你是去哪里的?”那个男子很客气地自我介绍了一下。
萧承自然也回答道:“我姓萧,去京市。”其余的就不提了。
那人听了笑了笑:“这不是巧了,我也是去京市的,正好同路了。”
这也不奇怪,这车最终的终点站就是京市,后面萧承就没说话了。
毕竟这在车上,萍水相逢,以后说不定都不能再见一面,也没必要多交流。
那人也开始把他的东西给整理下,去京市还要好些天,基本就是一直待在这里。
多了一个人,对萧承而言感觉有些打破了隐私感,他以后拿东西还得要隐秘一些。
这时候那位郑先生,收拾好东西之后,也拿了几本书出来看,估计也是一位好学的人。
如今下铺有人了,萧承就直接爬到上铺上去看书,这样也不影响对方。
结果那人看他上去了说道:“萧同志,没关系的,你在下铺看,都是一样的,我不用那张桌子。”
估计那人看到了他的纸笔,觉得他要计算的缘故,他也很领情,“好,多谢郑先生。”
萧承带着书下来继续看,他看着看着不懂的地方自然要画下来,然后继续思考,这个邱局长送的教材书比较高深,萧承这算是野路子,然后有了一些经验走了捷径,一下子看这个书有些跟不上。
所幸这些教材还是设计得很好,他努力啃啃也啃下来了,还有些计算的,萧承直接就开始算,一下子就到了吃饭的时间了。
对面的那位郑先生,他看着萧承这一下午都在看书,不免很赞赏,如今这时候能够静下心来看书的人可不多了,他还有些好奇对方看的是什么书,不过他还是懂分寸的,不会去多问。
萧承这时候正在看一幅图,有些看不懂,他在那里思考了很久。
郑先生见萧承对着一幅图苦思冥想,终于忍不住开口问道:“萧同志,看你似有难题,不知是否方便讲讲?或许我能略尽绵薄之力。”他这也不是真的主动去看,主要是萧承这思考的过程太明显了,各种挠头,他忍不住一看居然是机械教材,这本书他可熟悉了。
只是这书一般人也看不到,不知道这位小同志怎么有这个教材,不过看他这么认真,居然还看得懂,这可不是一般的水平,他来指导指导也可以。
萧承犹豫了一下,心想也许人家真能指点一二,毕竟看这位郑先生的气质也不像一般人。
于是便将书递过去指着图说:“郑先生,这图上标注的数据我怎么都联系不到一起,感觉像是缺了一环。”他只能试试看,闭门造车可不行的。
郑先生接过仔细看了看,推了推眼镜,微微一笑说:“这图看似复杂,实则是换了一种角度思考的问题。你看这里,如果把它当作一个立体结构想象投影到平面上……”这位郑先生还真的是行家,很是了解这一方面,直接滔滔不绝德讲解起来。
萧承听着郑先生的讲解,顿时豁然开朗。在脑海里想象了一下,立刻就明白了,看来自己一个人在那里看,终究不如有人指点一方好。
萧承很是感激地说:“郑先生,多亏您了,不然我不知要钻多久牛角尖。”
郑先生摆摆手说:“互相学习罢了。恰好我对这方面有所涉猎,不过萧同志,你年纪轻轻却能看得懂这本书籍,你这方面的造诣也不错。”
萧承谦虚地回答道:“哪里哪里,不过是懂一些皮毛罢了。”
“你这话我可就不爱听,你知不知道这本书是哪个学校的教材?”郑先生直接就指出这个教材的不一般来。
萧承顿时明白这位郑先生不是什么普通人,“这是我的一个长辈给我的,不知道郑先生您是何人,对这本书这么了解?”他可是好奇起来了。
郑先生笑了笑,说道:“实不相瞒,我就在编写这本教材的大学任教。”这位郑先生那叫一个淡定,仿佛就跟说今天晚上吃什么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