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孩子,这这么大的事,怎么不早说?”
“就是,就是。”
众人听到这话后,附和了两句,人群便纷纷散开了。
她们嘴里都这么说,一个个跑的比谁都快,生怕钟卫华结婚了真通知他们,这年头,谁家有余粮啊。
“卫华,咱给你介绍的姑娘错不了吧?”胖婶刚巧下了班,从菜市场买完菜回来,把手伸进菜篮子里,先是掐起一把青菜,想了想后又放下,接着拎出一小块猪肉,塞进了他手里。
“在外边吃苦了吧?赶紧拿回家去,让你娘给你做个红烧肉吃,姨今天没买多少肉,你先将就吃,下次来姨家吃饭,肉管够。”
别看她说的轻松, 这块肉还是今天儿子回来,她才舍得买的,平日里,她们一大家子也就白菜豆腐对付对付。
“姨,你这是做什么?我吃过了,你赶紧回去吧,这肉呀,你还是自己吃吧。”钟卫华知道,胖婶家的家庭情况一般,一家老小的,还有好几口子没吃上商品粮呢。
他不等胖婶推辞,又从口袋中掏出两斤全国肉票和两元纸票,不动声色的随着那一小块猪肉一起,塞进了她的菜篮子里,接着说道:“胖婶,我还真得感谢你这个大媒人,要不呀,我这会儿还打光棍呢。”
“行吧,那下次到姨家吃饭啊,给你做你最爱吃的溜肉段和红烧肉。”胖婶笑嘻嘻的,感慨着卫华这孩子,人长的俊俏,又有文采,人情世故也是一顶一的。
又想到自家孩子,三棍子打不出一个屁来,除了学习成绩好点,考上了大学,也没啥优点儿了。不过转念一想,自家孩子也挺好,虽然不爱说话,但是人老实,等到大学毕了业,出来就是国家干部了,也算是熬出头了。
对钟卫华来说,这点钱和粮票算不得什么,但是对胖婶来说,却并不少了,最起码能改善一下家里的伙食,也就是顺手的事。
胖婶也算是俩人的媒婆了,等俩人真正结婚了,他也还得准备正式的谢礼呢,在他们这个地区,一般会给媒婆准备少量的钱粮票,以及一些糕点糖果,脸盆和暖水瓶之类也是常见的谢礼。
回到家后,张晓玲正在厨房里忙活,一听见开门声,还以为是丈夫回来了。
“老钟,过来搭把手,赶紧过来把这刀磨一下,白菜都砍不动了,我看呀,你得找个时间拿去胜利路那边,好好磨一磨了。”张晓玲边洗着菜,一边朝外边喊着。
“来了。”钟卫华放下旅行箱,应了一声。
张晓玲一听这声音,立马停下手中的活计,走出厨房。
“你这孩子,回来了也不先说一声,写封信也好啊。”听起来像是责怪的话语,却格外的温暖。
钟卫华实际上是写了信回来的,但是他当时写信的时候,也不知道具体的返程时间,所以只是说近期回来,并没有提及是哪天。
“这我也决定不了呀,全靠领导安排,我也是返程前两天才知道具体时间的。”钟卫华开口搭话,随后便想着走进厨房,却被拦了下来。
“赶紧先去洗个澡,你瞅你这一身,啧啧啧,贼味儿了。”张晓玲皱着眉,朝他挥挥手,将他赶回了房。
“行,那我先去洗澡。”钟卫华低头闻了闻,确实有股味道。那也没办法,火车上这几天几夜的,哪来的机会洗澡。
张晓玲从背后瞅着他的身影,叹了口气,“壮了些,但是也黑了不少,看来没少受苦。”
她其实并不知道,钟卫华是去前线慰问了,他们两口子都以为,儿子只是去云南采风去了,张晓玲还好一阵担心,毕竟边境线上正打着仗呢,钟建平还开口宽慰:儿子只是去云南出差,离着边境还远着呢。
不过此时看着儿子回来了,她嘴角也露出了一抹笑容,然后朝着房内喊了一声:“你先洗个澡,我出门一趟,马上回来,灶上还蒸着馍,你看着点啊。”
说完这句话后,她回到房间,从床底抽出一个铁盒子,费劲打开盖子后,从里边抽出了一张肉票,这才解下围裙,“蹬蹬蹬”的迈出步子出门了。
钟卫华此时正专心清理行李呢,也没听清外边在喊着什么,只是含糊的应了一声。
等到钟卫华从卫生间出来后,老钟也在此刻进了门。
“哟,这不是钟大作家吗?啥时候回来的。”老钟咧着嘴,止不住的笑。
得!
钟卫华也分不清这是调侃还是称赞了,总之应下就对了。
“呀哎,这不是钟大作家的老爹吗?久仰久仰,真是羡慕你啊,有个这么优秀的儿子。”说罢,穿着条五分大裤衩的他,走上前去装模作样的握了个手。
“彼此彼此,都是咱老钟家的血脉好,咱家祖上,那也是出过秀才的。你好好努力,以后啊,争取也当个大作家的爹。”老钟倒是毫不客气,心安理得的应了下来。
自从钟卫华这孩子,接受几家大杂志采访了以后,别的不说,他在铁东区这一片,还是有那么些名气的。
哪些以前认识的不认识的,现在见面介绍的第一句话,都是问:“您是钟大作家的爹吧?”他的称呼也由以前的钟主任,改成了钟作家的爹了。
刚开始还有点不习惯,不过后来说的多了,他便也接受了,这种感觉还是很不错的,关键是待遇也是一下子就起来了,以前看不上他的人,现在也正眼瞧他了,以前去领导办公室都是站着,现在不光能坐下,还喝上茶了。
“哈哈,借您吉言,我争取。”钟卫华倒是想呢,但是目前还有没这个机会,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