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厅内,长桌之上,摆放着一场视觉与味觉的盛宴,其丰富程度令人瞠目结舌,仿佛天上的珍馐美味悉数降临人间。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道道色彩斑斓的冷盘,从晶莹剔透的凉拌海蜇头,到红艳诱人的糖醋排骨,再到翠绿鲜嫩的拌黄瓜,每一道菜都像是艺术品般精致,让人不忍下筷。
接着,热菜的阵容更是壮观,香气四溢的红烧肉占据了餐桌的中央,其周围环绕着红烧鲤鱼、佛跳墙、炖燕窝等滋补佳肴。每一道菜都是厨师们精心烹制,香气扑鼻,令人垂涎欲滴。
再看那道精致的点心区,各式各样的糕点琳琅满目,有细腻柔软的宫廷糕点,有造型独特的江南点心,每一件都像是巧夺天工的工艺品,让人难以置信这些都是可以食用的。
此外,桌上还摆放着各种时令水果,从新鲜采摘的黄桃、脐橙,到外县的,猕猴桃、红橘,每一颗都饱满多汁,散发着诱人的果香。
酒水方面,更是不容小觑,从陈年的高粱酒、大曲酒,再到清新的果汁,应有尽有,满足不同宾客的口味需求。
这场晚餐的丰富程度,不仅令人震惊,更是让人感受到了主办者的慷慨与热情。每一位宾客都被这桌丰盛的佳肴所折服,纷纷赞叹不已。
长桌之上,丰盛的佳肴熠熠生辉,欢声笑语此起彼伏。陈之敬的父亲陈晓岚作为东道主,身着一件华丽的蓝色长袍,面带微笑,热情地招待着谢云棠和阮南烛。
谢云棠和阮南烛被陈之敬引领至座位旁,他们的眼中闪烁着好奇与惊喜。谢云棠拿起一只精巧的瓷盘,仔细观察着盘中的糖醋排骨,忍不住赞叹道:“这排骨的颜色,就像是艺术品一般,让人不忍心吃掉。”
阮南烛则被一旁的佛跳墙所吸引,他轻轻揭开盖子,一股浓郁的香气扑鼻而来,他闭上眼睛,深深吸了一口气,感叹道:“这香味,简直是太迷人了,真想立刻尝尝。”
等到所有人都落座之后,陈晓岚站起身来,举起手中的酒杯,笑容满面地说:“感谢你们二位今日来到此地,也希望你们可以在这里吃的开心玩的开心,让我们一起共饮此杯欢迎我们远道而来的朋友,也希望你们和我儿子陈之敬的友谊地久天长!”众人齐声应和,举杯相碰,气氛热烈
陈之敬的父亲,一位精神矍铄的老者,正小心翼翼地为他的妻子布菜,一边轻声说道:“这清蒸鲈鱼是你最喜欢的,尝尝看,今天的味道如何。”他的妻子微笑着点头,品尝了一口,满意地点评道:“嗯,鲜嫩可口,厨师的技艺又精进了。”
陈之敬则是在为谢云棠和阮南烛介绍着桌上的每一道菜:“这道红烧肉,可是我们家的拿手好菜,用的都是上好的五花肉,肥而不腻。”谢云棠听后,夹起一块红烧肉放入口中,细细品味,不禁赞叹:“确实美味,肉质软糯,汤汁浓郁。”
阮南烛则对桌上的素炒时蔬情有独钟,他夹了一筷子清炒菠菜,边吃边说:“这道菜清新爽口,正好解了肉的油腻,真是搭配得恰到好处。”
用餐过程中,陈之敬不断地为两位好友斟酒,三人偶尔举杯小酌,谈论着彼此的近况和趣事。
陈之敬的母亲槿玥轻轻放下筷子,目光温和地环视了一圈,说道:“云棠,南烛,你们两个年轻人难得来家里一趟,一定要多吃些。之敬,你也别光顾着说话,照顾好你的朋友。”
陈之敬笑着点头表示肯定没问题。
餐后,陈之敬的母亲提议大家移步至客厅品茶,一位侍女端上了一盘刚烤好的糕点,香气四溢。陈之敬立刻招呼大家:“快来,这糕点是厨房新研究的,外酥里嫩,甜而不腻,你们一定要尝尝。”
众人纷纷拿起糕点品尝,一边吃一边评论,气氛更加轻松愉快。
晚餐过后的后院,月色朦胧,夜风轻拂,带着丝丝凉意。陈之敬、谢云棠和阮南烛三人,以及陈之敬的父母,一同沿着青石小径缓缓行走。他们的身影在灯笼的柔和光晕中拉长,映在青砖墙上,显得格外宁静。
陈之敬的母亲边走边感叹:今晚的月亮真圆,仿佛能照亮人心中的每一个角落。”
谢云棠抬头望月,接口道:是啊,这样的月色,让人心旷神怡,难怪古人常说‘月下闲谈’,真是别有一番情趣。”
阮南烛则是一边走一边欣赏着院中的花草,偶尔还能听到远处池塘中传来的蛙鸣声,他笑着说:在这样的环境中入睡,定能做个好梦。”
陈之敬的父亲点头赞同,他回头看向自己的庄园,眼中流露出满足与自豪:这座庄园,虽然不及皇宫的奢华,但也有它的一份宁静与和谐。希望你们今晚能有个舒适的夜晚。”
他们走到了各自的房间门前,互相道了晚安。陈之敬的父母率先进入了自己的房间,而陈之敬则陪着谢云棠和阮南烛走到了他们的客房前。在分别前,陈之敬说:如果有什么需要,随时叫我。明天应该还有很多惊喜”
谢云棠和阮南烛感谢陈之敬的款待,然后各自进入了房间。房间内,烛光摇曳,床榻已经铺好,一尘不染。两人各自洗漱完毕,便熄灭了蜡烛,躺在了柔软的床上。在月光和虫鸣的陪伴下,他们渐渐进入了梦乡,结束了这充实而又美好的一天。
第二天一早,一出门就呼吸到了不同以往的新鲜空气,阳光直接洒在脸上,没有任何遮挡就是那么温暖,吃完早餐之后阮南烛就直接去大山里面采集要药材去了,然后谢云棠和陈之敬就继续留在庄园里,这么大个庄园其实就算是整个转完也是需要一些时间的。
阮南烛作为一个老医者,他的生活充满了对草药和医术的热爱。他的经验丰富,对于草药的识别和运用有着独到的见解。所以他也等不及的就直接冲到大山里面去了
清晨,阮南烛整理好自己的药篓和工具,穿上耐磨的衣物和鞋子,准备出发。他的步伐虽然不如年轻时那般轻快,但依然稳健。他知道,大山里的草药往往生长在险峻的地方,这对于年轻人来说可能都是一种挑战,但他却乐在其中。
一路上,阮南烛对沿途的植物都十分熟悉,他能够准确地识别出哪些是可以入药的草药,哪些是普通的植物。他一边走,一边讲解着各种草药的特性,仿佛在与大自然对话。
在山间,他发现了一些罕见的草药,这些草药对于治疗一些疑难杂症有着奇效。他小心翼翼地采集着,不时地用鼻子嗅一嗅,以确认草药的品质。阮南烛知道,好的药材是治疗疾病的关键,他不容许自己有任何的马虎。
与此同时,谢云棠和陈之敬在庄园里继续和他的父母说说话,或者是在花园里逗逗鱼。他们知道阮南烛是一位值得尊敬的医者,他的知识和经验对于他们来说是无价的。他们期待着阮南烛的归来,希望能从他那获得很好的收获。
傍晚时分,阮南烛带着满满的收获回到了庄园。他的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但同时也显得有些疲惫。谢云棠和陈之敬赶紧迎上前去,帮助他放下药篓。
在晚饭时,阮南烛与他们分享了自己的所见所闻,同时谢云棠也是立刻帮忙分开整理药物。毕竟有一些药物在一起放久了会影响药效,因为庄园里也是有自己的小药房的所以他们直接将药材都放在药房的晾晒网上,等明天得空了在一起去处理药材。
因为昨天收获颇丰所以阮南烛今日也并没有再去上来采摘,昨日去山里其实本意是想去看一下不同的环境和地貌产生的不同药材或者是说同种药材在不同的地方生长药效和生长情况是否一致,没成想却是收获了一大箩筐的药材。
阮南烛起来之后就去小药房查看了一下药材的情况然后才去餐厅吃的早饭。
可能是昨天谢云棠和陈之敬说了让他们没必要准备的那么丰盛,正常准备就好,要不然真的感觉负担好大,今日的餐食也就恢复了正常的水平,陈之敬的父母还感谢了谢云棠和阮南烛带来的礼物。
“昨日我们回去看了你们带来的礼物,真的是心意满满,我们很喜欢。”陈母看向谢云棠然后温柔的说到
“是吗,伯父伯母喜欢就好,我们也是问了陈之敬之后才选的礼物,这么看来还是要儿子才了解父母呀。”谢云棠十分漂亮的回答了这个问题
对于陈之敬的父母来说肯定是非常想念儿子的,不管事实如何,但是这些礼物的挑选还有儿子的一份参与,那就是最大的欢喜。
“是吗,我们还担心这么长时间没有见到他,我们之间会生疏呢。”
“怎么会呢,在一起的时候陈之敬总是会提到你们二人的,说伯父非常的仗义,武功也很高强,伯母手非常巧还饱读诗书,我们也是一直想来这里拜见一下呢。”
“哈哈,好!今日云棠一番话,令我胃口都好了几分,以后有什么问题尽管来找我!”陈父也是听的十分开心
陈之敬在一旁看着谢云棠和自己父母相聊甚欢,也是没有开口制止,虽然说的略有一些夸张但的确是确有此事。
一顿早饭总是传出来欢声笑语,就连外面伺候的仆人都说这个庄园里也是很久没有这么热闹了。
早饭过后,谢云棠就被阮南烛一起叫到药房里去分拣药物去了
在古朴的小药房内,阳光透过窗格洒在木质的工作台上,谢云棠和阮南烛并肩而立,共同处理和整理着刚采集回来的药材。这里的一切都显得井然有序,充满了传统医学的氛围。
阮南烛,作为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医者,正在向谢云棠传授着关于药材的知识。他的手指轻轻翻动着每一片叶子,每一根根茎,他的眼神专注而温和。
分拣药材:阮南烛拿起一片片叶子,仔细观察它们的颜色和纹理,然后分类放置。谢云棠则在一旁认真学习,不时地提出问题,阮南烛则耐心地解答。
清洗药材:在阮南烛的指导下,谢云棠将一些根茎类药材放入清水中轻轻搓洗,去除泥土和杂质。阮南烛强调,清洗药材时要轻柔,以免破坏药材的有效成分。
晾晒药材:清洗干净的药材被平铺在竹筛上,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晾晒。阮南烛告诉谢云棠,晾晒的目的是去除多余的水分,保持药材的干燥,防止霉变。
切割药材:阮南烛手持小刀,熟练地将一些药材切成片状或段状,以便于储存和使用。谢云棠则在一旁观摩,学习切割的技巧。
研磨药材:对于一些需要研磨的药材,阮南烛使用石磨或杵臼进行研磨。他告诉谢云棠,研磨可以增加药材的表面积,有利于有效成分的释放。
储存药材:最后,阮南烛教谢云棠如何将处理好的药材分装在不同的容器中,并标注上药材的名称和采集日期,然后存放在干燥、阴凉的地方。
在这个过程中,阮南烛不仅传授了谢云棠关于药材处理的知识,还分享了自己多年来的行医经验和心得。谢云棠则虚心学习,不时地提出自己的见解,两人之间的交流充满了尊重和和谐。
通过这样的合作,谢云棠对中医药的理解更加深入,而阮南烛也觉得谢云棠的确是一个可造之才,更加加强了他想要收她为徒的想法,但是他也知道了谢云棠的身份以及她这段时间的经历,也暂时的将这个想法搁置了下来,但是他依旧是那她当学生看待的。
随着日头渐渐西沉,小药房内的光线变得柔和,谢云棠和阮南烛的工作也接近了尾声。药材的香气在空气中弥漫,给人一种宁静而安心的感觉。
阮南烛满意地看着整齐摆放的药材,转向谢云棠说:“云棠,你的学习能力很强,这些药材在你的手中仿佛都有了生命。看来,我这些年的经验没有白教。”
谢云棠微笑着回应:“南烛先生过奖了,这一切都是您耐心指导的结果。我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希望以后还能继续得到您的教诲。”
这一刻二人,没有之前的任何嘻嘻哈哈,称呼也是变得很正式,因为这是他们对彼此的尊重也是对医学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