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如白驹过隙,匆匆而逝。在两年多的时光里,李准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业之中,在数位老师的悉心教导与耐心指导下,他的学识与见解突飞猛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步。
二十岁那年,命运的齿轮悄然转动,恰逢元旦佳节,父亲李铁船被调任为香山县令,李准一家也随之迁往这片充满历史底蕴的土地 —— 香山。 香山县是广东最为富庶的县份,自然而然地,也成了某些贪婪官员眼中垂涎欲滴的 “大肥肉”。
在香山的日子里,李准与黄翠香携手相伴,夫妻二人同床共枕,沉浸在甜蜜的爱情之中。翠香的温柔与体贴,如春日暖阳,温暖着李准的心房,让他深切地体会到了夫妻间的浓情蜜意与生活的美好。然而,命运总是在不经意间带来新的惊喜与挑战。
四月的一天,一个喜讯如春风拂面,悄然降临在这个幸福的家庭 —— 李准夫妻迎来了他们爱情的结晶。母亲王桂花得知这个消息后,既欣喜又担忧,急忙来到他们面前,神情严肃且关切地告诫道:“为了能顺顺利利保住胎儿,你们小两口这段时间必须分床而睡。”
与此同时,身为县令的父亲李铁船,经过深思熟虑,做出了一个影响李准未来的重要决定 —— 让李准前往北京继续求学,准备参加两年一届的顺天府的乡试。
李铁船对儿子的教育方式,一直以来都充满了慈爱与包容,甚至可以说是有些过于温和。回想起儿子七岁那年的一次惊险经历,李铁船至今仍心有余悸。那时,小家伙不知哪来的勇气,竟然爬到了纸厂楼上那高高的长梯子上。那梯子离地面足有两人多高,四周空荡荡的,没有任何扶手,上去容易,想要下来却难如登天。李铁船看到这一幕时,心脏猛地一缩,内心瞬间被恐惧与担忧填满。他强忍着内心的紧张与不安,用尽量温和、平静的语气,小心翼翼地引导儿子慢慢下来。待儿子平安落地后,他也只是象征性地轻轻拍打了三下儿子的屁股,语重心长地告诉儿子这个行为有多么危险。这便是李铁船一生中,唯一一次对儿子的 “惩罚”。
一个静谧而美好的夜晚,明月高悬于天际,轻柔地洒落在屋内的父子二人身上,房间里弥漫着淡淡的书墨香气。李铁船与儿子相对而坐,李准眼中闪烁着疑惑的光芒,率先打破了沉默:“爸,广东本地也能考举人,为什么非得让我去北京考呢?难道北京的考试会更容易些吗?”
李铁船脸上挂着和蔼的笑容,目光温和而慈爱地看着儿子,缓缓开口解释道:“准儿,恰恰相反,北京的举人可不是那么好考的。”
李准微微皱起眉头,心中满是不服气,说道:“我相信凭我的能力,在广州也一样能考中举人。”
李铁船接着耐心地追问:“就算你在广州考中了举人,之后还得参加全国会试,而会试的考场可就只设在北京。”
李准挠了挠头,脸上露出纠结的神情,说道:“我先在广州考中举人,再去北京参加会试,这也不冲突呀!”
李铁船听后,不禁大笑起来,那爽朗的笑声在这宁静的房间里回荡:“准儿,你这就有些外行了。你可知道全国哪些省份考中进士的人数最多?”
李准思索片刻,回答道:“江苏、浙江最多,广州相对较少。” 李铁船又问:“那你知道为什么吗?”
李准沉思片刻,认真地说:“我觉得是因为江浙地区的人对科举的重视程度高,学习氛围浓厚,而且师资力量也很强。”
李铁船微微点头,心中对儿子的回答还算满意,但又觉得儿子尚未完全领会自己的深意,于是耐心地纠正道:“准儿,科考只是选拔人才的一种手段,而绝非人生的终极目的。”
李准若有所思,脑海中不断思索着父亲的话,接着又提出了自己的疑惑:“八股文的格式太刻板了,根本没办法自由发挥思想和创意。我觉得能够真正解决实际问题才是最重要的。”
李铁船看着儿子,目光中满是赞许与认同,认真地说:“你说得没错,如今,已经有人上书朝廷,要求废除八股文了。”
李准眼中闪过一丝期待的光芒,急切地问道:“那我能赶上这一变革吗?”
李铁船微微叹了口气,语重心长地回答道:“等十年,你的青春时光何其宝贵,就这样白白浪费掉,岂不是太可惜了吗?”
李准听后,轻轻地点了点头,心中豁然开朗:“爸,我明白了,考举人、中进士、当官并非人生的唯一目标,真正重要的是学习文化知识,增长见识。”
李铁船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对儿子的成长感到无比自豪。他又问道:“准儿,还记得我离开老家时说过的话吗?”
李准回忆着往昔,缓缓说道:“您说不想一直当官,等日后条件成熟了,就再辞去官职,重振实业。”
李铁船微笑着说:“我来到广东后,工作开展得并不顺利,很难融入当地的官场。我常常思念你们,盼着你们能早日过来。我这人重亲情,或许真的不太适合官场的生活。我曾经跟你讲过的‘远大为期’,你还记得吗?”
李准眼神坚定,毫不犹豫地回答道:“当然记得。我把这句话写在了墙上,时刻提醒自己。”
李铁船高兴地一拍桌子,大声笑道:“说得好,准儿!无论你今后是选择踏入仕途,还是投身实业,我都会尊重你的选择,绝不干涉。但你一定要记住你名字中‘准’字的来历,寇准精于管理,敢于抗争,是名垂青史的英雄功臣。你要树立远大的目标,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我们一起共勉!”
李准双手自然下垂,身姿挺拔,郑重地说:“爸,我一定以‘远大为期’,勤奋读书,早日金榜题名。”
第二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进房间,李准怀着忐忑的心情,将自己进京求学的决定告诉了翠香。翠香听到这个消息后,原本充满笑意的脸庞瞬间变得苍白,泪水夺眶而出,如断了线的珠子般簌簌落下。
她紧紧拉住李准的手,泣不成声:“你这一去,山高水远,归期未知。我如今怀着咱们的孩子,身体和心里都脆弱得很,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李准望着泪流满面的妻子,心中如刀绞一般。一边是充满未知与挑战的科举之路,那是他实现理想、追求抱负的重要途径;一边是深爱着的妻子和即将出世的孩子,他们是他心中最柔软的牵挂。
李准的内心陷入了极度的挣扎与痛苦之中,他该如何在这两难的境地中做出抉择?
这个突如其来的矛盾,又将如何彻底搅乱他原本精心规划的人生计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