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研究人员,听到陈斌要一个月研发出小型太空战斗机,都沉默了。
这咋说?
一个月的研发周期?
正常情况下,别说一个月,就算是一年,乃至十年能研发出来,他们都非常能接受。
而且陈斌说的还是尽量能研发出来,啥意思,意思是陈斌感觉一个月还是比较长的。
这人好狂。
但偏偏陈斌确实是有东西,还已经拿出了那么多惊世骇俗的东西。
陈斌也确实是觉得一个月比较长,他之所以说一个月,还是考虑到图录第二页的东西,可能水平非常高。
制造难度高,所以给了一个月的期限。
不然他还会将时间压一下。
陈斌不想耽搁时间,转身走到工作台前,先将两条机械臂安装在身上。
两条机械臂固定在左右肩膀上,一共四条手臂。
一群人看着陈斌的机械臂,再一次瞠目结舌。
“这机械臂是怎么控制的?”
“神经控制。”陈斌控制着两条机械臂简单的做了个动作:“操控难度很低,主要是用来制造。”
一群人沉默下来,他们刚进实验室的时候,还感觉这实验室很垃圾。
但现在他们感觉是他们有点没眼力见。
陈斌也不多说什么,先去拿图纸,在拿图纸的时候,两条比手臂略长的机械臂开始拿去笔。
在这个时候,陈斌闭上了眼睛。
在看过目前龙国掌握的顶尖航天技术后,陈斌已经确定了,图录第二页的随便什么东西,都能领先龙国非常多。
都没啥好犹豫的,先从最普通的东西开始兑换。
也是看看制造难度。
价值一万震撼点的小飞船,应该能制造。
毕竟之前大几千震撼的技术,陈斌也能轻松制造。
看着系统页面重新回到一万震撼点的账户,直接兑换!
下一刻,太空小型无人机的所有技术和制造技术等等,涌入陈斌的脑海中。
这款太空小型无人机的知识很多,比之前兑换的那些知识都要多。
不过却不繁杂,只是深奥,以及单调。
除了推进器外,就是攻击和防御模块,最后是能源。
不像制造飞车那样,还得有座椅,有内部空间设计等等。
但只是单调的知识,却都很深,这要是拿出去,能让龙国的航天技术,有个巨大的提升。
陈斌在获取知识的时候,一群研究人员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所措。
走他们不想走,好不容易来了一次,不交流一下?
不交流一下就走,感觉有点浪费。
但交流又不好交流,正常这种情况,他们过来后,最起码安排有顿饭,或者稍微搭理一下。
可陈斌似乎完全没这方面的想法。
拿到资料就开始看,一看就是一天。
专注是真的专注,他们佩服也是真的佩服。
但看完就开始搞研究了,啥情况?
他们不是没见过那种专注的人,但陈斌这也太专注了吧。
“要不,我们帮他一起?”有人提议道。
其他人顿时眼前一亮,协助研发,这比直接交流要好了太多。
直接参与研究!
陈斌要是真有东西,那他们能学的东西更多。
而且现在看来,陈斌绝对是有东西。
至少从早到晚专注的看资料,一般人是真坚持不了。
姜教授主动走向了陈斌:“我们可以帮你,在航天领域上,我们还是有点水平。”
“可以告诉我们大概思路,我们看看我们能帮你什么,力所能及的帮你点也好。”
陈斌刚好将记忆消化完毕,看着一脸期待的姜教授,又看向后面一群跃跃欲试的研究人员。
“先说我的设计思路吧。”
“首先是推进器,无人太空战斗机的的发动机,采用超燃冲压发动机,这样才能满足机动需求。”
“武器系统配备激光武器,能对太空目标和地面目标进行精准的光速打击!”
“外形隐身设计,采用光滑过渡和融合的结构,避免强反射结构,使用雷达吸波材料,以及透波材料!”
“控制上,除了远程控制外,还配备人工智能,这个简单我有很多经验。”
陈斌稍稍沉吟:“大概设计性能,肯定要超过第一宇宙速度,其他的,目前没有个标准,不太好说,但肯定不能太差。”
姜教授听到陈斌的话,沉默了下,陈斌这看似啥都说了,实际啥都没有说。
这些设计思路,有点ppt的感觉,除了隐身效果很现实,人工智能也很合理之外,引擎和攻击方式,都有点搞。
不是不合理,而是目前的技术达不到。
首先是武器,采用激光武器?
激光武器很合理,目前战场上也已经有激光武器,还被起了死光武器这个名字。
但有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威力不行。
听起来很牛逼,但目前战场上最大作用,是摧毁敌方光学观测元件。
真要是有用,那现代战场上,全都在用。
而且距离越远,损耗越大,杀伤范围还小。
最后是光波携带的能量越多,对自身设备的负荷就越大,简单来说,体积也就越大。
不是说激光没有杀伤力,而是持续才有杀伤力。
想要用激光武器杀个人,需要用激光一直对着人,然后目标一直不动,忍着疼痛,甚至不要扭动,坚持一段时间才能死。
像目前的激光切割机,不是直接激光将金属切开,而是激光让金属表面温度提高,再用高速气流切割。
单独用激光作为武器,得有多大的功率,才能做到直接杀伤目标?
反正他们不敢想。
然后是超燃冲压发动机。
龙国早在十年之前,就已经掌握了超燃冲压发动机的技术,但也正因为掌握了,所以才知道合理性待定。
首先超燃冲压发动机的工作条件很苛刻。
需要在高速飞行的条件下,才能启动和有效工作。
这里的高速,是六马赫以上!
这已经对飞行器的初始速度和高度有很高的要求,已经限制了飞船本身的设计。
另外还有引擎高温的问题,极致的高温,肯定会对飞船造成影响!
还有就是一旦启动引擎,调节难度过大,也就是加速和减速的调节上,很麻烦。
再然后就是成本过高,超级高,高到研发的时候,测试就得花非常多的钱。
当然,钱不是他们该考虑的,但研发周期就一定会拉长,怎么也不可能压缩到一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