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吧,他继续叹了口气,“我们也知道这世道已经不行了。哎,以前老辈儿说的好日子也过去了,现在只能对未来留有一个念想,看看能不能活到好日子来的时候。”
说吧,这上年纪的大叔,看了看陈念,似乎有所请求,陈念似乎也有所感。现在确实已经不比往日了,随着危机的进展,局势越来越清晰地展现在所有人的面前。
当下的粮食供应,还是说军队的节节败退,退守新城区,逐渐增加的各种限电、限水措施,这些都让老百姓的心里蒙上了一层不祥。而此时,这些处于偏远乡村的村民,既不被主城所容纳,又没有自保之力,陈念反而成了他们最大的希望和倚仗。
陈念沉了沉,“既然这样,那我就自作主张了。首先,作为林湾的新居民,我非常欢迎你们的入驻,如果有一天,觉得林湾不好,可以随时跟我提出要走,绝不拦着。但是在林湾,我也希望大家遵守林湾的准则,共同维护当下和谐的秩序,可以吗?”
众人点了点头,陈念继续说,“现在的林湾,由我们三洲街区进行管控,你们现在看到的武装,是三洲街区的保安团,林湾是三洲准备是做水产养殖的一块基地,至于为什么养殖,涉及到军事机密,这件事十分重要,所以一旦你们入驻之后,至少短时间是不能离开了。“
这些人一听,倒是放心了,其中有个叫孟丘的人说道,“既然是军事机密,那么肯定会有军队一直保护着,我们一家人都愿意过来。”
孟丘家里五口,都同意留下来,既然有开头的了,其他人也觉得这里相对于西凫村,是很安全的。有这里的士兵守护,这样的话,一面可以好好工作,领取工资,一边也不用担心丧尸的侵扰。
其他人也纷纷同意,甚至有人跪了下来,“感谢陈长官的救命之恩,大恩大德难以为报。”
看到这些人激动,陈念赶紧安抚道,“都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园,没有什么救命之恩,现在这个时候大家都勉力为之,消灭丧尸,建设新的家园,这样以后才有希望。”
之后,陈念安排应强去将这些人安顿好,之后又交给了应强一些无人机,之后又检查了下四周的岗哨,确认安全无误后,便驱车赶回了三洲街区。
回到工厂后,陈念没有先回到自己的办公室,而是直接去找杨菁,进到杨菁的办公室里,没有人,后勤部只有一个小姑娘在,看着小雅在低头盘算什么,陈念就问道,“小雅,你菁姐去哪里了?”
小雅本来在认真算数,一听陈念的声音吓了个激灵,缓了一会才发现是陈念,磕磕巴巴地说道,“陈董,杨部长去库房了。”
杨菁倒是很喜欢别人叫她杨部长,毕竟工作中要严肃点好,一听杨菁去盘点物资去了,陈念也是无聊,便往库房走去。
此时,陈念走到后面的库房,看到好几辆车等在外面,有一个保安团士兵持枪站外库房外面值守,走过去后,那名队员对陈念敬了个礼,“陈团。”
陈念示意他小声,然后悄悄走进来,确实里面杨菁在拿着一个数字计算器清点物资,不知道今天又是什么时候,一辆辆车把一些日用物资卸了下来,此刻,整个武江,能得到物资供应的地方也屈指可数。
看到杨菁时不时吐出一串数字,然后小佳便跑去核对,倒是忙的不行。而三洲的一些工人,在杨菁的指挥下将东西搬进去,或者将以往的物品堆到另一块地方。
而杨菁则像个小财迷一样数着进进出出的货物,两眼都放光了。指挥着工人往里搬,时不时还说要小心点,不时还冒出两声高音,“你们小心点,慢点,不要把瓶子弄碎了。”
此时仓库里摆满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物资,加上今天新来的几车货物,可以说仓库今天都满了,这本来是陈念打算放置一些配件的仓库,被杨菁看到以后,大手一挥,划入了自己的后勤部门下,陈念倒也无所谓,毕竟自己的配件也没有那么多。
初期的时候,物资囤的比较少,这个仓库还足够用,随着人数的增多,再加上陈念囤了不少的粮食,包括米,面,一些速食品,像康师傅的方便面,几百箱的放着,而且矿泉水也是,大桶小桶的矿泉水摆了好几排。
再加上一些零食,风干的肉肠,以及塑封的食品,大大小小算起来,基本上将这所不堪重负的小仓库装满了。
看着杨菁手上的清单,陈念倒是有点好奇,现在自己这到底有多少物资了,于是走过去,杨菁已经沉浸在满满的获得感中,看到那个物资清单,眼睛似乎发着光,这清单上刚刚又加了今天来的一些物资,陈念走上前,看着那份清单,清单的纸都快要见底了。
陈念可以看到,这最近的内容就是军管会发给工厂的一些物资补贴,包括压缩饼干以及纯净水,酒类,还有一些肉类食品。除此之外,还有杨菁从外面采购的一堆生活物品。
“陈念,你知道我们这些物资够用多久吗?”看到陈念过来,杨菁眼睛里似乎闪着光。对这些物资,陈念似乎没有太大的感觉,毕竟他对这些后勤的事情从来不过问。
“需要多久?”陈念问了问。
“至少三年。”杨菁说这话嘴角露着笑,有了这些物资,现在危机再怎么危险,也足够三洲街区所有人度过这三年了,看着杨菁兴奋的表情,陈念想着要不要告诉她今天林湾的收获,估计她更要高兴地跳脚了。
陈念还想继续跟杨菁聊一会,不过杨菁并没有给陈念这个机会,直接推走了陈念,美其名曰自己还要再次盘点下这些物资,没想到杨菁当了后勤部部长之后,竟然开启了财迷属性,这让陈念有点意外。
被赶出去之后,陈念便在厂子里待的有点无聊,想一想新厂区似乎今天仍在动工,于是起了兴致,便准备往新厂区走去。现在几个厂有了围墙,三座厂子都打通了,新厂区留了个北门,可以当进出口,新厂区本来是个可以平移的推拉门,但是宋媚觉得建门,至少也要像故宫那样厚重的大铁门才行,于是又在外面订做了一扇大门。
至于之前的南门,既然厂子都连在一起了,季洪年就叫人把那个电动的门撤了,于是三洲街区的北面是在外面购置的向内开的大铁门,这样即使丧尸来了,也有足够的反应时间来关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