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青岛,墨蓝色的天幕尚未完全褪去,城市在朦胧的雾气中沉睡,许长生、孙怡和马卫国已拖着行李箱,脚步匆匆地迈向火车站。候车大厅内,灯光通亮,寥寥无几的乘客在长椅上或坐或躺,四周一片静谧。孙怡第一次出长差,有点兴奋,马卫国则神色沉稳,时不时抬腕查看时间。
“师父,这次邯郸之行,咱们肯定能挖到关键线索。” 孙怡轻声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跃跃欲试。
许长生微微点头,目光坚定:“嗯,李同家的案子扑朔迷离,邯郸是重要突破口,咱们务必全力以赴。”
随着一声悠长的汽笛,列车缓缓启动。许长生三人找到座位坐下,孙怡靠窗而坐,将脸凑近车窗。城市的轮廓在车轮的滚动下逐渐模糊,高楼大厦被一片片翠绿的田野取代,金色的阳光透过车窗,洒在他们身上。
“许队,这一路的景色真美。” 孙怡惊叹道,眼中闪烁着光芒。
许长生微笑着回应:“是很美,但咱们也不能忘了正事,趁着路上的时间,把李同家的案子再梳理梳理。”
于是,三人压低声音,围绕李同家的身世、在金海的离奇死亡以及可能与邯郸的关联,再次展开了细致的讨论。从他为寻父前往邯郸,到突然出现在金海,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
列车疾驰,抵达济南站。再次启动后,远远便能望见横跨黄河的大桥,如一条钢铁巨龙卧在滔滔黄河之上。浑浊的黄河水裹挟着泥沙,奔腾不息,那雄浑壮阔的景象让人心生敬畏。
“这就是黄河啊,太壮观了!” 孙怡不禁感叹。
马卫国也睁开眼睛,望向窗外:“咱们国家的山河真是壮丽。”
许长生凝视着黄河,思绪飘远:李同家的人生轨迹,是否也如这黄河水一般,看似平静,实则暗藏汹涌?他在邯郸的经历,是否是他命运转折的关键?这些疑问在许长生心中挥之不去,愈发强烈。
列车继续前行,抵达石家庄站。三人下车后,很快找到了前往邯郸的候车区域。短暂的等待后,登上了前往邯郸的列车。
随着邯郸越来越近,窗外的景象逐渐变得沉重。几座高大的烟囱闯入视野,烟囱顶端冒着滚滚浓烟,黑色的烟雾如墨汁般在天空中扩散,与蓝天白云形成鲜明对比。
紧接着,远处山峦映入眼帘,山上有着一道道触目惊心的 “疤痕”,那是开矿留下的痕迹。
“许队,你看那些山。” 孙怡指着窗外,眉头紧皱。
许长生神色凝重地点点头:“说不定李同家曾在其中某个矿井下劳作,在这样的环境里,他到底经历了什么?”
马卫国看着窗外,若有所思:“也许正是厌倦了这样的日子,他才离开邯郸,前往金海。金海多好,蓝天白云,空气清新。”
孙怡笑着反驳:“海边的空气是咸的!”
马卫国也笑了:“咸的有什么不好?还有海鲜味呢!”
许长生没有参与他们的玩笑,他的目光呆呆地看着窗外不断掠过的工厂、满载煤炭和钢铁的货车,思绪却还是在李同家身上。
邯郸火车站,人潮如织,喧嚣声、行李箱滚轮声交织成一片。许长生三人随着涌动的人群缓缓朝着出站口走去。刚踏出出站口,许长生一眼便瞧见一个身形挺拔、面容英俊的年轻警察,身着笔挺的警察制服,身姿端正,手中高高举着一块牌子,上面用醒目的大字写着 “许长生队长”。
许长生立刻带着孙怡和马卫国快步迎了上去。那年轻警察见他们走来,脸上绽开灿烂的笑容,主动说道:“许队长,可算把你们盼来啦!我叫卢小伟,叫我小卢就行,是我们队派我来接你们的。” 说着,他利落地将牌子收起,上前与许长生等人一一握手。
许长生用力握住卢小伟的手,诚挚说道:“小卢,辛苦你了,大老远跑过来接我们。”
孙怡和马卫国也纷纷表达着谢意。卢小伟连连摆手,爽朗笑道:“不辛苦,这都是我该做的。许队长,这边请,车就停在外面。”
说着,卢小伟在前面带路,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朝着停车场走去。路上,卢小伟热情地介绍着邯郸的风土人情,还不忘询问许长生他们一路的行程是否顺利。很快,车子缓缓驶出停车场,汇入邯郸的街道车流。
许长生透过车窗,打量着这座陌生的城市。街边既有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也有古色古香的建筑,道路两旁的树木郁郁葱葱。
然而,空气中弥漫的灰尘和隐隐传来的机器轰鸣声,却为这座城市添了几分沉重。
在卢小伟的驾驶下,车子很快抵达邯郸市公安局。卢小伟停好车,带着许长生他们走进市局大楼。一路上,不断有警察与卢小伟打招呼,卢小伟也都一一回应。走进会议室,邯郸市公安局的黄文焕队长已经在等着他们。
看到卢小伟带着许长生他们进来,黄文焕站起身,热情地迎上来:“许队长,欢迎你们!一路辛苦了。”
许长生握住黄文焕的手,说道:“黄队长,感谢你们的支持与配合,这次来邯郸,希望能在你们的帮助下,揭开李同家案件的真相。”
黄文焕笑着说:“都是为了破案,咱们携手合作,一定能把这案子查个水落石出。”
等大家坐下后,黄文焕和小卢一一为大家倒上了一杯茶水,然后开始介绍邯郸当地的情况,尤其是与矿业相关的信息。
许长生认真倾听,不时提出问题,他特别关注当地那些铁矿和煤矿的情况,因为李同家大概率应该就在其中的某个或某些矿井里辛苦地生活过几年。
在那里,他一定有一些相识的人,也一定留下了一些故事,等着他们去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