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朝代观看天幕的人,都震惊了。
什么人能够九十九分?
要知道,就连刚才盘点过的汉武帝和明太祖也是有不小的过失。
人无完人,这历史十大帝王第二名竟能有此评价?
【他就是历史十大帝王第二位,唐太宗李世民!】
天幕画面变幻,肃杀的音乐响起,一位气质非凡的少年将军出现,他身披盔甲手提长枪骑在骏马上,身先士卒地带领数千骑兵。向着敌方十万大军冲锋。
“随我杀啊!”
……
唐朝晚期,安西都护府,龟兹城。
残阳如血,洒在这座残破的老城,几十位须发斑白满脸沧桑的老兵,在听到天幕中的音乐后,猛然抬起头。
“秦王破阵乐!那是秦王破阵乐!”
“呜呜呜!那是太宗皇帝啊!”
“若是太宗皇帝在世,大唐何至如此!”
“和那些吐蕃蛮子拼了!”
“老兄弟们,咱们出城!杀敌!”
……
天幕画面一转,突厥蛮夷兵临城下,已经登基为帝的青年背负双手,站在城楼上,看向城墙下的突厥,对身边的大臣说道:
“我李世民的背后,有千千万万的大唐子民!”
“就算敌人有百万雄师,我李世民绝不害怕!”
“如果他们敢战,长安城下就是他们的墓地!”
天幕画面再次变幻,这位帝王已经来到了中年,身穿九爪云龙袍头戴冕旒,端坐在太极殿,接受万国朝拜。
一位异族打扮的人跪伏在地,对这位帝王说道:
“愿为大唐皇帝陛下上尊号,名曰,天可汗!”
隋朝,隋炀帝时期
隋炀帝杨广:“来人!去缉拿李渊和李世民父子!”
唐朝,武德年间
唐高祖李渊一脸震惊:“还真是二郎啊!我家二郎造反了?”
太子李建成:“父亲,二弟他……”
李渊:“这其中肯定发生了什么,父皇绝不会把皇位传给他的!”
“我儿请放心,咱们继续看看天幕怎么说吧!”
【隋朝末年,暴君隋炀帝杨广奢靡无度,暴虐无道,天下百姓民不聊生。】
【各路起义军纷纷揭竿而起,边境的胡人更是趁机南下,中原大地再次陷入战火中。】
隋文帝时期
隋文帝看着跪在地上瑟瑟发抖的杨广,气不打一处来:“你个畜牲!大好江山被你祸害成了什么样子!”
【公元615年八月,杨广率大军征讨东突厥,结果大败,被困在雁门关。】
【直到年仅十六岁的李世民带兵赶到,才用计救了杨广一命。】
隋炀帝杨广:“想不到李世民竟然还救了朕一命,等会儿再决定怎么处置他吧!”
【李世民前脚救走李渊,杨广后脚就听信宇文化及的谗言,抓了李渊全家。】
【后来李渊在李世民的建议下,在晋阳起兵反隋,史称晋阳起义。】
汉武帝刘彻啧啧称奇:“这李世民有意思,竟然劝自己的爹造反。”
【后来李渊割据一方,与李密、王世充、窦建德、薛举、刘武周等势力相持。】
【本来李渊并没有什么优势,但是他有一个非常牛的儿子李世民。】
【李世民军事能力堪比孙吴白韩,卫霍李岳。文治能力堪比萧何诸葛,硬生生将局势逆转,仅用四年就平定了天下!】
【李渊登基后,建国号为唐,封李建成为太子,李世民为秦王。】
隋末
被天幕点到名的群雄,都是心中暗暗发狠,准备联合起来,先把李渊和李世民灭了。
【尤其是虎牢关一战,李世民用四千骑兵攻破敌方十万大军,一战擒双王,活捉王世充和窦建德!】
王世充:“……”
窦建德:“……”
四千破十万,这怎么打?!
天幕你来教教我,你行你上!
秦始皇嬴政:“这李世民,真是出乎朕所料,处处给人惊喜!”
汉高祖刘邦:“四千破十万!莫非这李世民是霸王项羽转世?”
汉武帝刘彻:“又一个文武双全的帝王!可是让朕排在后世皇帝下面,朕还是不服!”
【因为李世民在攻打洛阳之前,已经是太尉,尚书令,陕东道行台尚书令,益州道行台尚书令,雍州牧,凉州总管,左右武侯大将军,上柱国,秦王。】
【所以在封无可封之后,李渊给李世民封了一个天策上将封号,兼陕东道大行台,位在王公之上。增加食邑二万户,连以前的共计三万户。】
【并且允许李世民开府,即为天策府。李世民作为天策上将。掌全国征讨,并总判府事。】
各朝代观看天幕的人,看着天幕上呈现的那一长串的官职称号,个个都傻眼了。
这才叫位极人臣!封无可封!
曹操:“相比于李世民,袁绍家那个四世三公算个屁!”
【天策府中人才济济,包括杜如晦、房玄龄、李靖、尉迟敬德、程知节、侯君集、秦琼、长孙无忌、柴绍、罗士信、史万宝、李积、刘弘基等人。】
【其中许多人是来自于李密、王世充、窦建德的部下,可见李世民心胸开阔,任人唯贤。】
还在王世充阵营的程咬金急眼了,天幕怎么啥都说呢!
这他还咋混啊!
程咬金偷偷瞥了王世充一眼,悄悄挪动脚步,准备开溜。
其余被点到名的,不在李世民阵营的人,抱有同样的心态,都准备去投奔李世民了,人家才是真命天子!
还是历史十大帝王第二名!
【 武德九年,因与太子李建成权力斗争激化,李世民被逼发动玄武门之变,诛杀太子李建成及齐王李元吉,随后李世民迫使李渊退位,尊为太上皇。】
【同年八月,李世民登基为帝,改元贞观。而后天下大治,四海升平,史称贞观盛世。】
唐高祖李渊和太子李建成人都麻了,这老二也太狠了,杀兄弑弟逼父退位,历代皇帝没人比他狠!
秦始皇嬴政:“这李渊也是,让李世民当太子的话,就不用死那么多人了!”
汉武帝刘彻:“这李渊,靠儿子打的天下,又不想让儿子当皇帝。”
“啧啧,咎由自取!”
【李世民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建立了一套新的政治管理制度,鼓励臣子谏言,虚心纳谏,确保政令的正确实施。】
【魏征就是众谏臣中最突出的那个,李世民甚至都有点“怕”他。】
【他重用房玄龄、杜如晦、魏征、长孙无忌等贤臣,使得朝廷清明,政令畅通。】
还在太子李建成手下为官的魏征,闻言愣住了,他这个老实人现在可是对李建成忠心耿耿,并没有想去辅佐李世民啊!
这天幕胡说八道,坏了老实人的名声!
【李世民虽是武将出身,一生征战无数,却并不穷兵黩武,在这一点,比汉武帝强。】
【对于愿意与唐朝亲近的国家他会进行友好结交,加强汉族与少数民族的联系。】
【但对于那些威胁到国家安全或者是不听话的国家,李世民也敢于亮剑!】
【李世民在位期间,攻灭东突厥,征服高昌、龟兹等地,设立安西四镇,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他的军事才能和外交策略使得唐朝的国威大振,四夷皆服,被尊称为天可汗!】
汉武帝刘彻:“等朕灭了匈奴,也要打西域!”
“朕也要做天可汗!”
【在经济上,李世民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使百姓安心劳作,促进农业发展。】
【为了减轻百姓的负担,他戒奢从简,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
秦始皇沉思:“大秦的税赋是否过高了?”
【李世民支持佛教、道教等宗教的发展,促进了文化的多元化。在他的治理下,唐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开放和包容的国家之一。】
【同时他还下令收集全国之内的书籍并典藏起来,所藏书目不仅数量多,质量还非常高,极大地保护了中华文化的传承。】
【总结李世民的治国方针,就是安百姓,重人才,强政治,他通过一系列制度、政策和措施去实现他的抱负。】
【这也是为何唐朝能够迅速从战后恢复过来,形成一个政治清明、经济复苏、文化繁荣的治世局面。】
【本博主相信,那个时期的百姓生活的一定很幸福。】
贞观时期
长安城的百姓看到天幕在说他们的李二陛下,顿时纷纷议论。
“是啊!是啊!当今陛下爱民如子,古之罕见!”
【但是李世民也有缺点,这也是为什么博主没有给他打满分。】
【李世民年轻时以善于纳谏着称,但到了晚年,他不再听取大臣的批评和建议,甚至推倒了魏征的功德碑。】
魏征:“昏君啊!***”
【因为玄武门之变,李唐王朝后面皇位更替的时候总是伴随着腥风血雨。】
【因为谁都觉得自己有资格当皇帝,皇子和公主都有造反的,甚至连皇后都有!】
津津有味地看着天幕的唐太宗李世民:“什么!朕竟开了这个坏头?!”
明成祖朱棣:“嘿!要不是唐太宗开了头,朕哪里敢清君侧!”
【甚至有位唐朝皇帝,因为他全家都当过皇帝,被戏称为“六位帝皇丸”,这个我们后续会做视频讲解。】
其他朝代的观看天幕的,好奇心瞬间被拉满。
谁啊?这么牛!
一家人整整齐齐,都是皇帝!
【李世民在立储问题上犹豫不决,导致几个儿子都没好下场,死的死,废的废。啧,可惜,可叹!】
唐太宗李世民:“!!!”
李承乾、李泰等人:“!!!”
天幕你倒是细说啊!这可是关乎他们身家性命的事情!
【晚年的李世民迷信丹药,试图延年益寿,但这些丹药多为重金属制成,长期服用导致重金属中毒,最终影响了他的健康。】
秦始皇:“丹药有毒?!来人!把那些方士给朕抓来!”
汉武帝:“这丹药以后可不能吃了!”
【综上所述,李世民虽然有过,但是并没有犯下大错,属于瑕不掩瑜。】
【他被后世称为千古明君,后世王朝的大臣若是遇到昏君,都会去跑到李世民的昭陵去哭坟,用以怀念唐太宗。】
【李世民的贞观之治,标志着唐朝的鼎盛时期,也被视为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
【历史十大帝王第二位,唐太宗李世民当之无愧!】
【接下来盘点排名第一的千古一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