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世后往赤道线迁移是所有国家的共同目标。”
“欧洲那些具备建设核电站的国家都往非洲走。”
“北美往南美走。”
“而亚洲国都往马来、印尼走。”
“其他几个洲的情况离我们太遥远,我们没必要去关注,接下来我聊聊往东南亚迁徙的国家。”
“首先,亚洲只有四个国家有条件独立建设核电站,华夏、棒子、小日子、阿三。”
“阿三的最南端靠近赤道,他们只需要往他们国内南部或者斯里兰卡迁移即可,所以这个国家跟我们几乎没有竞争,先放一边不谈。”
“剩下棒子、小日子以及咱们官方3个具备核电站建设能力的国家,都要往我们即将南迁的区域挤。”
“小日子和棒子迁移得比华夏果断,毕竟他们国家的经纬度没有选择,当时海面还没完全结冰,他们靠海运把军队和部分民众都送往赤道,这样一来他们一路上没有任何阻拦,而且他们的目的地不是马来半岛,而是加里曼丹岛和周边岛?”
寥渊说得有些口干,喝了杯茶继续道:“他们有军舰,比起华夏官方陆地行进的优势大太多了,以他们的舰炮和兵力想要占领那些岛屿应该不难。”
寥渊叹了口气道:“咱华夏错过了最佳时机啊。”
陈帆知道他所说的错过时机是什么意思,当初北方气温开始没变得极端的时候,华夏官方先带领民众迁移至南边几个省,云、桂、粤挤满了人。
特别是琼省,当时还有网络,新闻里的画面十分壮观,大量的飞机、战船运输船全都往那边挤。
可后来呢?
就连南边的几个省气温都无法维持了,官方才真正决定往东南亚南迁。
“南迁要借道别国,自然需要协商,签订了许多条约。”
“当初琼省的温度还具备飞行条件的时候,这些东南亚国家的机场不允许降落,所以才选择陆地迁徙,其中最致命的是不允许携导弹、坦克,火箭炮等重要武器。”
陈帆也是第一次听说当初还有这种协议,难怪官方如此被动。
要知道那时候还有很多空中力量能动用,果断点直接强势霸占马来半岛,就没有那么多事情了。
凭借末世前官方的实力,对付东南亚这几个国家,不敢说碾死蚂蚁一样轻松,至少也是弄死一只老鼠一样容易。
可惜,这一系列决策直接葬送最佳时机。
一步慢,步步慢。
陈帆相信,再给华夏官方重来一次的机会,一定会以雷霆手段占领整片南亚赤道线地区。
“当时越国、老挝、泰国平均温度在零下20度以内,这种温度下他们的重型武器、直升机、飞机都还能正常使用。”
“即便官方虽然把全国百分之40的战斗车辆都带上了,但别人主场优势以逸待劳,又有空军优势。”
“听那些俘虏说,官方战士们的枪都没有拿到手上,就遭到偷袭了。”
寥渊又继续分析道:“说完了官方,我再说说咱们队伍,我虽然没有详细地图,但我毕竟是桂省副省长,对于相邻的越国地形我还是比较了解的。”
“我觉得,我们现在唯一能走的路就是走沿海这条道,因为官方制定的南迁路线这条路并不在内,越国也不允许华夏官方走这条路,也就意味着这条线路没有发生过战争,至少能保证没有大量被摧毁的车辆堵塞。”
“可是走沿海的话,我们就要途经胡志明市边缘,这个国家如今已经与我方开战,一旦我们被发现对方绝不会放过,所以这才是我为何阻止陈先生继续南下的原因。”
“不出意外的话,整个越国幸存者应该都聚集在胡志明市,官方当初的兵力和军事力量都吃大亏,我们这两万多人要抗衡一个国家,这仗不是毫无胜算啊,真的要继续前进吗?”
见他一脸担忧,陈帆说道:“寥老,有些事情我现在还不能说,我跟您交个底,我们并非没有一战之力,对方想要阻拦我们,也要考虑他们自己能不能接受重大损失。”
寥渊一脸不可思议的看着陈帆。
没想到陈帆在听了自己苦口婆心的那么多分析后,还敢说有一战之力。
那可是一个国家啊,即便再小,也都是一个国家。
他可是知道队伍中只有几十辆战斗车辆,战斗人员也只有700人,就算有那几台火箭弹车,也远不能跟对方比。
到底是什么给了他如此自信的?
陈帆见他依旧没有相信自己,有些无奈,一是有永远活下去的资源,二是源源不断的火力,除非知道他的金手指,否则不可能有人相信。
换做周显德肯定不会如此,这就是当初陈帆为何要跟部分人公开秘密的原因。
否则思路不可能统一,管理起来很麻烦。
“寥老,我知道自己在干什么,我不会拿自己和团队成员的生命开玩笑。”
“我所准备的战斗武器远不止您现在看到的数量,逼急了我可以采用更极端的办法继续向南行进。”
陈帆击败荣市越军后,从市区里拿出来了5辆火箭弹车,寥渊认为这就是陈帆所作的准备之一。
而且还藏得很好,否则在荣市的越军怎么可能找不到。
对于陈帆所说他信了一些,于是道:“陈先生,我有一事想不明白。”
“寥老请讲。”
“面对荣市军力时,没有猜到对方有伏击之前您的第一选择不是反击,既然您说有极端的办法继续南迁,为何选择逃离?”
陈帆明白他这么说并不是嘲笑自己怂,换做其他人没准会听成:“你那么牛逼当初怎么逃得那么狼狈?”
寥渊是担心陈帆对于储备的火力太过于谜之自信,更害怕自己错估了越军胡志明市的实力。
说到底,他不知道金手指的存在,有这种顾虑太正常了。
陈帆没有解释,而是反问道:“寥老认为如果这场末世结束后什么最重要?”
寥渊立刻回答:“当然能够恢复人类文明的一切人才,科学、教育、医疗、农业、技术等等。”
陈帆很满意他的回答,又问道:“如果全世界只剩我们这多人,您认为我们能恢复到什么水平?”
寥渊简单的思索一下,答道:“大概能恢复基础农业、工程建设、基本的生活用品。”
陈帆又问:“那您认为凭借我们这些人恢复到末世前的科技水平,需要多久?”
寥渊果断摇头道:“这个我猜不出,但是我认为至少几百上千年,毕竟我们的人之中没有任何尖端科技人才,比如汽车、轮船、火车等交通运输工具的生产,我们这些人一窍不通,需要一代一代人从最基础的研发开始。”
“更不谈一些尖端科技,如芯片、飞机、核能等等.......”
说道这里寥渊好像知道陈帆的打算了,有些不可思议的看着陈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