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明月真的担心脑子不够用,因此得知杨聪要推演死者经历时,赶紧坐在书桌前,拿出纸笔准备记录。
对于她这个举动,杨聪挺赞赏。
想着等有必要向警方透露时,记录稿不失为破案关键依据。
准备就绪。
他正式还原当晚的情景。
“上周五放学后。”
“陈梦玲匆匆跑回家时,因为没带伞,浑身湿透了。”
“进屋后。”
“没有立即换掉身上的湿衣服,也没有撑伞,而是直接上了天台收衣服。可她刚取下那件短袖,又搭回了竹竿上,跑到天台入口一阵仔细探听和观望。”
“至于内容…”
“正是卞老师家,他与某女子的争执。”
“期间,该女子向他扔花盆,结果花盆差点砸到楼下快递员。争执因此而中止,趁他匆匆跑下楼道歉时,陈梦玲回到自己的屋子,到卫生间换了套衣服。”
“但是,她始终在关注楼上的事态发展。”
“因此等到楼上的争执结束,该女子离开时,陈梦玲撑着雨伞也跟了出去,想了解或证实更多情况。”
“……”
这些便是从已有线索,能得出的具体推论。
在杨聪看来很多一目了然的情况,苏明月却是相当不理解,因此当她整理好记录稿后,立马疑惑问:“按照你的推论,陈梦玲不是和卞老师发生争执的女性,她甚至没有进过楼上的房间,依据到底是什么?”
杨聪竖起食指和中指:“两套衣服。”
“当天只有两套衣服被陈梦玲穿过,一套是回家时的连衣裙,一套是死时那身居家背心短裤。”
“前者湿透,后者暴露。”
“试想一下就知道,就算面对的是男班主任,你会不会穿着这两种衣服,跑到别人家里去?”
苏明月摇头,人之常情嘛。
那为什么,陈梦玲却穿着暴露撑伞出门呢?
这不仅不是矛盾点,反而说明她发现的情况很重要,因此来不及换衣服就跟踪出去。
见杨聪又在皱眉深思,苏明月转而鼓励道:“你真的已经很厉害啦,不要太强迫自己,查案子本来就是抽丝剥茧……况且,现在我们不是有收获么,至少可以排除掉,陈梦玲被卞老师骚扰,而跳楼自杀的可能。”
杨聪摇头否定。
“还不能。”
“很多细节没搞清楚,或者刚刚的推论被完全证实前,任何一种可能都可能非常关键。”
“刚刚我的推论,还是有漏洞的。”
“比如,我一心认为是,卞老师家里的争吵,或者其他某件重要的事,打断陈梦玲收衣服,那为什么不能是,她被卞老师叫住,或者直接参与到那场争吵呢?”
“如果是这样,也说得通。”
“同样是因为紧急嘛,那她穿着湿衣服,也有可能进入卞老师房间。”
“既然进入那个房间,很多事就变得有可能了。”
“最重要的是…”
“我们现在还不能完全确定,卞老师家的争执,具体发生的时间和具体的持续时间。”
苏明月的脑子,再次彻底不够用。
刚刚还觉得自己已经掌握了一部分真相,可听杨聪这么一说,又觉得这才是真相。
她挠挠头,不管三七二十一,先记录在纸上再说。
最后,彻底放弃思考。
直截了当地问:“那现在,我们该怎么办?”
“两种可能,都要考虑。”杨聪主意已定,“可不管哪一种可能,卞老师都直接,或间接影响到陈梦玲的死。”
“验证下吧。”
这是要调查班主任啊,苏明月越想越觉得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