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嵬坡的营地,在高力士的一番劝说下,紧张的气氛终于有了些许缓和,士兵们不再叫嚷着要杨玉环的性命,可大家心里都清楚,事情还远没有结束,一场关于大唐未来走向的讨论,才刚刚拉开帷幕。
李隆基站在众人面前,看着士兵们的神情,心中五味杂陈。他深知,这暂时的平静来之不易,必须抓住这个机会,和士兵们达成共识,让大唐重新走上正轨。
“各位将士,”李隆基的声音略显疲惫,但却透着一股坚定,“今日能有这样的转机,多亏了高将军的深明大义,也感谢大家愿意放下成见,再给大唐一次机会。”
那个年轻的士兵站出来,脸上带着几分诚恳:“陛下,我们也不想看到大唐就这么毁了,只是之前心中的怨恨实在太深,才会如此冲动。既然现在大家都愿意相信您,那咱们就一起想想办法,怎么才能把这乱局给收拾好。”
“对,”一个老兵也附和道,“陛下,咱们现在最要紧的,就是赶紧把叛军给打退,让百姓能过上安稳日子。”
士兵们纷纷点头,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起来。有人提出要尽快整顿军队,加强训练,提高战斗力;有人建议派人去联络各地的守军,集结兵力,共同对抗叛军;还有人说要安抚百姓,稳定民心,让百姓们重新信任朝廷。
李隆基认真地听着士兵们的建议,不时点头表示赞同。“各位将士所言极是,这些都是当务之急。朕回宫之后,立刻着手安排。”李隆基说道,“只是,还有一件事,朕想听听大家的意见。”
众人都安静下来,目光齐聚在李隆基身上。李隆基看了看杨玉环,又看向士兵们:“关于贵妃,虽说高将军已经帮朕说服了大家,可朕知道,大家心里可能还是有些疑虑。朕想知道,大家希望贵妃以后如何自处?”
此言一出,士兵们又开始小声议论起来。那个满脸横肉的士兵挠了挠头,说道:“陛下,我们也不是故意为难贵妃娘娘。只是她身份特殊,我们实在担心她会对朝政有影响。”
“是啊,陛下。”另一个士兵也说道,“要不,就让贵妃娘娘远离朝堂,找个安静的地方住下,这样我们也能放心些。”
杨玉环站在一旁,静静地听着士兵们的话,她的眼神中透着一丝落寞,但更多的是理解。“陛下,各位将士,杨玉环明白大家的担忧。为了不让陛下为难,也为了让将士们安心,我愿意远离朝堂,从此不再过问政事。”
“爱妃……”李隆基看着杨玉环,眼中满是不舍。
“陛下,您别再说了。”杨玉环微微摇头,“只要能让大唐好起来,让陛下安心治理国家,我做什么都愿意。”
士兵们看着杨玉环,心中对她的敬佩又多了几分。他们原本以为,杨玉环会仗着李隆基的宠爱,不愿意离开朝堂。可没想到,她竟然如此深明大义,愿意为了大唐的安宁,牺牲自己的一切。
“陛下,既然贵妃娘娘都这么说了,我们也没什么好说的了。”那个老兵说道,“只要贵妃娘娘不再参与朝政,我们就放心了。”
“好,既然如此,朕就安排贵妃去一处安静的别院居住。”李隆基说道,“朕向大家保证,贵妃以后绝不会再对朝政有任何干涉。”
“陛下,还有一件事。”高力士站出来说道,“关于杨国忠的处置,陛下打算如何进行?”
李隆基的脸色变得严肃起来:“杨国忠犯下的罪行,人神共愤,朕绝不会姑息。回宫之后,朕会立刻召集大臣们,商议如何处置他,一定会给大家一个满意的交代。”
“陛下,我们希望能公开审判杨国忠,让天下人都知道他的罪行。”一个士兵大声说道。
“对,公开审判!”其他士兵也纷纷响应。
李隆基点了点头:“好,朕答应你们,一定会公开审判杨国忠,让他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
解决了杨玉环和杨国忠的问题,士兵们的情绪明显好了许多。他们开始讨论起如何对抗叛军的具体计划,气氛变得热烈起来。
“陛下,我觉得我们可以先派人去打探叛军的虚实,了解他们的兵力部署和作战计划。”一个年轻的将领说道。
“没错,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另一个将领附和道,“我们还可以联络周边的藩镇,请求他们的支援,共同对抗叛军。”
“可是,那些藩镇会愿意帮忙吗?”一个士兵有些担心地问道。
“只要我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再许以一些好处,他们应该会考虑的。”高力士说道,“毕竟,安禄山的叛乱,对他们也没有好处。”
众人又讨论了许久,提出了许多建议和想法。李隆基认真地听着,不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经过一番讨论,大家终于达成了初步的共识,制定了一个大致的作战计划。
“各位将士,”李隆基看着众人,眼中充满了希望,“今日,我们在这里达成了共识,制定了计划。朕相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够打败叛军,重振大唐的雄风。”
“愿为陛下效命!”士兵们齐声高呼,声音响彻云霄。
这场风波,终于以暂时的妥协落下帷幕。士兵们虽然心中还有一些担忧和疑虑,但他们已经看到了希望,愿意相信李隆基,相信大唐还有未来。而杨玉环,虽然即将远离朝堂,离开李隆基的身边,但她的心中却很平静,因为她知道,自己的牺牲,是为了大唐的安宁,为了李隆基能够专心治理国家。马嵬坡的营地,在经历了这场惊心动魄的危机后,渐渐恢复了平静。但所有人都知道,这只是暴风雨前的短暂宁静,真正的挑战,还在后面等着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