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环深知,农业与桑蚕业作为国家经济的根基,对于大唐的繁荣昌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推进税赋改革与水利建设的同时,她始终将目光聚焦在如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桑发展之上。经过深思熟虑,她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行一系列鼓励农桑的举措,力求为大唐的农业生产注入新的活力。
一日,阳光明媚,杨玉环端坐在宫殿内,神情专注地与一众大臣商议着农桑发展大计。“诸位大人,农桑之事,关乎国计民生。如今虽已推行税赋改革,百姓负担有所减轻,但要让百姓真正富足,必须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发展农桑。本宫决意大力鼓励农桑发展,你们可有何良策?” 杨玉环目光坚定,语气中透着不容置疑的决心。
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臣上前一步,恭敬地说道:“娘娘,老臣以为,当务之急是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先进的农业种植技术和纺织技术。如今民间一些地区,仍沿用着古老传统的种植与纺织方法,效率低下。若能引入先进技术,定能大幅提升产量与质量。”
杨玉环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大人所言极是。本宫即刻下令,挑选一批精通农桑技术的专家,派往各地指导农民。务必让每一位农民都能掌握先进的种植与纺织技巧。”
于是,一场浩浩荡荡的技术推广行动在大唐各地展开。朝廷精心选拔的农桑专家们,背负着使命,踏上了前往各个州县的道路。他们之中,有的擅长种植各类农作物,对土壤特性、气候条件与作物生长的关系了如指掌;有的则是纺织技术的行家,对各种纺织工艺、织物设计有着独到的见解。
在长安城外的一个小村庄,一位名叫李福的老农正为今年的庄稼收成发愁。他家的农田里,庄稼长得稀稀拉拉,远不及邻村一些人家的茁壮。正当他唉声叹气之时,村里来了一位农业专家张师傅。张师傅一到,便马不停蹄地来到李福的农田,仔细查看土壤,询问种植情况。
“李大叔,您这地儿土壤肥力尚可,但播种时间稍晚了些,而且这灌溉方式也不太合理。” 张师傅一边查看,一边耐心地向李福解释,“以后播种,得根据节气来,像咱们这儿,春小麦最好在立春之后尽早播种。灌溉呢,可不能大水漫灌,得采用沟渠引水,精准灌溉,这样既能节省水源,又能让庄稼充分吸收水分。”
李福听得连连点头,眼中满是疑惑与期待:“张师傅,您说的这些法子,真能行?”
张师傅笑着拍了拍李福的肩膀:“李大叔,您就放心吧!这些可都是经过验证的好法子。来,我这就给您示范示范。”
说着,张师傅便亲自拿起农具,为李福演示正确的播种与灌溉方法。在张师傅的指导下,李福试着操作了一番,渐渐掌握了要领。
与此同时,在村庄的另一头,纺织专家王大娘也在忙碌着。她来到村里的纺织作坊,看到女工们使用的纺织工具陈旧,纺织手法也较为落后。王大娘心疼地说道:“姑娘们,你们这纺织效率可太低了。来,我给你们带来了新的纺织工具,还教你们更先进的纺织技巧。”
王大娘从带来的包裹里,拿出新型的纺车和织布机,向女工们展示其构造和使用方法。“这新纺车,纺线又快又匀,能大大提高效率。还有这织布机,操作更简便,织出的布面也更平整。” 王大娘一边演示,一边讲解。
女工们围在王大娘身边,眼睛睁得大大的,充满了好奇与兴奋。“大娘,这新工具可真好,可我们能学会吗?” 一位年轻的女工怯生生地问道。
王大娘笑着说:“姑娘,这不难,只要用心学,很快就能上手。来,我手把手教你们。”
在王大娘的耐心指导下,女工们逐渐掌握了新工具的使用方法和先进的纺织技巧。她们的脸上洋溢着喜悦,仿佛看到了未来美好生活的希望。
除了推广技术,杨玉环还深知奖励机制的重要性。她下令在各地设立奖励机制,对种植产量高、养殖规模大以及纺织技艺精湛的农户给予物质奖励和荣誉表彰。这一消息一经传出,瞬间在民间引起了轰动。
在一个偏远的小镇上,有一位名叫赵二的农户,一直精心养殖家禽家畜。得知朝廷的奖励政策后,他更是干劲十足,一心想着扩大养殖规模,提高产量。他四处打听优良品种,学习先进的养殖技术,精心照料每一只家禽家畜。
功夫不负有心人,到了收获的季节,赵二家的家禽家畜个个膘肥体壮,数量也比以往增加了许多。经当地官员评估,赵二家的养殖规模和产量在全镇名列前茅。赵二因此获得了丰厚的物质奖励,还被授予 “养殖能手” 的荣誉称号。
当官员将奖励物资送到赵二家时,赵二激动得热泪盈眶:“多谢朝廷,多谢娘娘!我一定继续努力,把养殖做得更好。”
在另一个以纺织闻名的村子里,有一位名叫孙秀娘的女子,纺织技艺精湛。她听闻朝廷对纺织技艺精湛者有奖励,便更加刻苦钻研纺织技术,尝试设计新的图案和花样。
在一次纺织技艺比赛中,孙秀娘凭借着自己织出的精美布匹,以及独特新颖的图案设计,脱颖而出。她不仅获得了大量的丝绸、金银等物质奖励,还被尊称为 “纺织仙子”,声名远扬。
孙秀娘感慨地说:“以前只知道埋头纺织,没想到如今朝廷如此重视我们这些纺织女工。以后我一定把这纺织技术传授给更多人,让大家都能过上好日子。”
随着时间的推移,杨玉环鼓励农桑发展的举措逐渐取得了显着成效。在广大农村地区,农作物产量大幅提高,田野里一片丰收的景象。农民们的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家中的粮仓也渐渐充实起来。
在纺织行业,纺织技术的提升使得织物的质量和产量都有了质的飞跃。市场上的丝绸、布匹琳琅满目,不仅满足了国内的需求,还远销到周边国家,为大唐带来了丰厚的贸易收入。
看着这一切,杨玉环心中充满了欣慰。她深知,这仅仅是一个开始,为了大唐的繁荣昌盛,为了百姓的幸福生活,她将继续在推动农桑发展的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