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高铭远离开北望的时候,整个行动也进入了收网阶段。
一天以后,在申城国际机场,高铭远和另外一条大鱼,在与鹰酱驻申城的一位商务代表接头时被当场抓获。
北望火车站行李寄存处的李主任,那家杂货铺的店老板,以及他到申城以后接头的一条线被整个挖了出来。
津沽市龙江路上的好兄弟羊肉馆作为一个据点,也被端掉了,据说后续在这个点上又挖出了不少坏东西。
总之,整个事件的余波震荡持续了好几个月,但毫无疑问,这一次的行动相当成功。
......
这一段时间,段成君忙得不轻,而苏豫更是一头扎进了春耕的种子生产里,也是忙得昏天黑地!
直到三月底,总算在空间智能车间开足马力生产的情况,将所有的种子及时通过“112工程处”分拨到了全国各地。
南来北往的运输车辆,让宝堰新区的餐饮和住宿一直处于满负荷运转状态。
宝堰农资大市场,也彻底爆火了起来。
化肥、农药、农机、农具,甚至是农业书籍,凡是抢先入驻市场的,仅仅这第一个季度,赚的钱连店家们自己也不敢相信钱原来这么好赚。
农资大市场提供的这种一站式采购的便利,以及这种模式的创新,立刻引来了各地的考察学习队伍,连带着靠近宝堰新区的朗山新城也是人满为患。
饭店、宾馆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拔地而起,一个大市场带动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这种效应,是非常惊人的,这在后世也是如此。
更何况来“112工程处”拉种子的车队涵盖了全国所有的省份,且带队来的也不是普通人,所以信息交流量是很大的。
有趣的是,很多同一个省的采购商和供应商,还是在农资大市场里碰上后才知道,原来你生产这个,原来你需要那个!
这充分说明了对信息互通的巨大需求,也为信息时代的到来奠定了需求基础。
苏豫忙完种子分拨的三月最后一天,林起墨也给他带来了好消息。
那个最高级的实验室,苏豫将其命名为了“112实验室”,反正112几乎就是他的代名词了。
实验室陆续又增加了十二个研究员,都是三号首长亲自布置,千挑万选,可以说是经过了最严格审核的年轻科学狂人。
他们看到实验室里那些近乎魔幻的电脑和实验设备,比林起墨当时的疯狂有过之而无不及。
好消息就是这十几个家伙,根据苏豫从空间仓库里,他的一堆老旧物品中翻出来的一台九十年代摩托罗拉中文bp机,居然在这么短时间内就搞出了一台数字原型机。
不光如此,按照“小徐同学”提供的一些资料,参照目前进口的电话程控交换设备,他们居然也搞出了应用了集成电路芯片技术的数控交换设备。
尽管目前使用的集成电路芯片还是实验室产品,但也意味着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看到这些成果,苏豫也兴奋了,“接下去应该怎么干?”
这些玩意他不懂,打辅助他是在行的。
林起墨推了一下眼镜,“再更新两代,应该就可以大规模生产了!不过,芯片还是关键,否则没法做成你给的样品那么小。”
“那你说那些生产线怎么改造,你出方案,设备我来解决。”
目前用到的芯片和集成电路,都是最原始的东西,苏豫相信应该不是问题,关键是在这个过程中积累经验。
“成,再给我们一个星期时间,我们搞一套生产线改造方案出来。”
林起墨很有信心的点了一下头,事实上他们已经讨论出了一套解决方案。
接下来的日子,苏豫几乎也泡在实验室里,配合着他们,需要什么,就打印什么。
反正已经魔幻了,再魔幻些也没啥。
从苏宝集团和盘龙集团成立伊始,林大龙和肖建国就没停止过扩张建设厂房。
如今两个集团加起来的地盘与一个小县城的面积也相差无几,新建造和新装修好的空厂房几乎占到了总厂房数量的一半。
职工的食堂、宿舍等配套设施也越来越完善,职工的福利待遇啥的在北望首屈一指。
成品则直接进入了物流公司,由物流公司全权负责集中仓储运输,效率提高得不是一点半点,而且几乎全是通过集装箱进行运输。
为此,北方铁路局为北望专门增设了不少班次的货运专列,同时以北望为中心的货运专线也在积极建设之中。
四月上旬的一天,苏豫把丁文军叫到了自己的办公室。
“文军,怎么样,最近都做了些啥?”苏豫倒了一杯咖啡端到了丁文军的面前。
“四大件的生产线又都增加了两条,还是仍然是来不及生产啊,需求量太大了。”丁文军兴奋地说着,端起咖啡喝了一口,“好苦!”
“如果你现在离开那里,生产线上没问题吧?”
“没问题,我可带出了不少小徒弟!”丁文军一脸的得意。
苏豫笑呵呵地站起来拍了拍他的肩膀,“那好,跟我去看一条生产线,接下来,要你转战新的领域了。”
“是吗!是生产啥玩意的?”丁文军的眼睛瞪得溜圆,只要待在苏豫身边,他就感觉特别的放松,甚至有些调皮。
等两人进入了“112实验室”,丁文军顿时傻了眼。
林起墨主动进行了介绍,“这是全自动数控交换机,不光是可以取代进口产品,无论是并发数量和运行效率上,都远超他们,也可以说这是超越这个时代的产品。”
“这是数字bp机,当然这个名字是苏总起的,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叫bb机,包括控制系统的硬件和软件,以及终端产品,我们全部开发出来了。”
“这是移动通讯终端,还没有成型,但基本原理和实验机已经跑通了,相信很快就会有新的突破。”
“对了,苏总,有了移动终端,也就是你说的手机,bp机会不会很快被取代掉?”
林起墨这个问题还确实是很实际的一个问题,前世bp机的存在也就那么不到十年的时间,如今随着苏豫的出现,也许还未等bp机流行,手机就出来了。
苏豫想了想,“问题不大,经济发展不会一下子那么快,未来bp机如果被淘汰了,还可以出口,消费人群不一样,不是谁都买得起手机,而且跟基础通讯设施的投入也有很大关系,bp机的市场还是很广阔的。”
林起墨点点头,又捧来一大捆图纸,铺在了会议桌上。
这是一套集成电路板和基础芯片的生产流程图,他指着图纸说道,“现在最迫切的就是这玩意了,生产线如果搞出来,大规模生产这些设备就不是问题了。”
丁文军几乎扑到了桌子上,仔仔细细地看了起来。
这家伙虽然不是科班出身,但就是懂这些东西,也真是奇了怪了。
这也许就是天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