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接下来准备想着写《门神》来着,可是自从听了母亲小时候的故事,我觉得还是先写《狗灵》吧,毕竟这也算是母亲的一种回忆吧。
前文讲过,我母亲懂一些邪事,虽然她不识字,但那时候邪乎事太多了,俗话说久病也成医,遇到那邪事也就不害怕了。
言归正传,这个故事不是镇上的故事,而是我母亲的村子。
我姥爷、姥姥有四个闺女,两个儿子。
我姥爷什么时候去世的,我没问过,也没听母亲提及过。
他长什么样子,我也不知道,因为他去世的时候,大概我大哥还没出生。
他甚至一张照片,一张遗像都没有留下,后来我问过舅舅与三姨,我姥爷为什么不拍张遗像,我三姨说当时已经把照相师给请到家里了,可我姥爷脾气倔,说人死名消,既然死了就尘归尘,土归土了,搞什么遗像,让你们看到了,徒增伤心,所以就没拍成。
我说,我这姥爷果然是倔的很,留一张遗像,好歹能让后人看一眼啊,以至于这成了我的一大遗憾,连母亲的父亲长啥样都不知道。
可听我母亲与几个姨的描述,我只谱出了一个轮廓,那就是“大高个,瘦骨嶙峋!”就这,没了,这等于没说,我两个舅舅个子都有一米八,可想而知我姥爷的身高肯定也低不了,说是瘦骨嶙峋,倒不如说是骨瘦如柴来的真实,据说是饿的,饿成那样的。
我母亲说,我姥爷在世的年月是最苦的时候,要吃的没吃的,要喝的没喝的,说我姥爷还要过饭。
我母亲与我三姨小时候,过年时只缝了一件花棉袄,两人争来争去的哭闹不休,我姥姥就说,这件新棉袄,你俩一个白天穿,一个晚上穿,我母亲年纪小,就选择了晚上穿,我三姨无疑是最欢喜的。
今天就讲讲我母亲小时候的事吧。
我母亲是1967年10月12日出生,现在算算也58岁了。
记得,那年是1976年,我娘9岁,因为“时代”的原因,家家户户都还没吃上白面馍馍,锅里有的也是玉米面做成的窝窝头,菜也只有腌咸菜。
他们将玉米面、荞麦面、糠……称为粗粮。将小麦面与大米、小米称为细粮。
不过,我们那里只种玉米与小麦,所以粗粮与细粮,就好区分了。
那个吃不饱的年月,我姥姥家就养了一条大黑狗,唤作“乖虎”。
我娘说,我姥姥娘家是有钱的人家,当年嫁给我姥爷时,陪送的嫁妆可不少,里面有一个大银盆还有一块巴掌大的白玉。
后来,大银盆被邻居借走了,也没有归还,结果时间一久就忘了,想起来的时候,那邻居说已经还了,是我姥姥忘记了,我姥姥心善不愿与人吵嘴,也就认栽了,而那块巴掌大的白玉更是莫名其妙的被人骗走了,骗术有些好笑,也很好气,那骗子不是本村的人,但不知怎么他居然得知我姥姥家有这么块玉,就趁我姥爷不在家时,来到我姥姥家,说我姥爷在外面犯了事,说家里有块玉可以作为赔偿,让他来取。
我姥姥听了这话,早吓得六神无主了,正好我姥爷不在家,也就信以为真了,就连忙将白玉取来给他了,那人得了玉,还说让我姥姥放心,我姥爷一会儿就会回来,我姥姥对那人是千恩万谢啊,那人走后不久,我姥爷果真就回来了,我姥姥就问啊,你到底出了啥事了,我姥爷被问的有点懵,后来我姥姥将事情的经过说了一遍,我姥爷当场没差点气死,说根本就没出事,被骗了。
我听了娘讲的往事之后,也气的直拍大腿,要是那块玉与大银盆还在的话,老值钱了。
可是没了,终究是没了……
简单的做了个介绍,故事总要有个人物才看的顺当,总不能一直我娘,我姥姥、姥爷的对话,所以给他们都安个名吧,我不知道我姥爷、姥姥叫什么,但姥爷姓李,跟我家一样,都是姓李的,有人说两口子不能都姓李,说是什么几百年前说不定是一家,可这都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所以就有了“过五服”一说。
只要是一姓的,过了五服,就可以通婚。
五服,大家应该都懂,不懂的可以问问长辈。
我姥爷长的大高个,那就叫“李大山”吧,我姥姥可称为“大山媳妇”,我娘小名叫“四妮”,三个姨分别叫“大妮,二妮,三妮。”反正那时候都这样喊。
现在开始讲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