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无人机的事情,李明阳也就是简单的思索了几下,再然后就直接抛之脑后了。
一来李明阳对于自己的设计有着足够的信心,毕竟各种数据李明阳都经过了精心的测算,绝对没有错误。
二来李明阳经过了上次的星辰号的制作之后,对于实验室里面的各种机器设备的操作已经有了底气。
而这次的无人机虽然技术难度比上次的星辰号大了不少,但最主要的难度还是在能源系统还有控制系统方面。
能源系统这件事情一时半会儿急不得,得李明阳自己慢慢研究才可以。
至于控制系统……这不是已经外包出去给了自家师姐介绍的学校里面的大神吗?
既然都已经有人做了,那自然而然也轮不到李明阳来操心。
李明阳现在唯一的任务就是抽个时间去把自己设计的无人机主体给制作出来,然后剩余的时间主要用在研究能源系统方面就可以。
毕竟要是没有一个稳定且可靠的能源供应。
就算自己能够把无人机的主体给做出花来,没有足够的续航,那也是水中花镜中月!
混动技术虽然听起来好像挺高大上的样子,但实际上不过就是对于电能还有燃料燃烧所产生的热能的分配罢了。
只要有一个合理的计算方式,计算出最佳的配比,还有飞行器的最佳重量,就可以实现续航的提升。
所以对于这方面李明阳其实是不怎么忧心的,现在最主要的还是要看孙东南那边的控制系统。
而控制系统想要测试,压根就不需要那么长的续航,不管到时候是弄几块电池来弄个纯电版本。
或者是直接弄个纯燃油的版本,至少在应对控制系统的测试方面已经是足够的。
所以接下来李明阳几乎所有的空闲时间,都放在了研究自己得来的高能电池技术这方面。
对于这个李明阳可就是一个真正的地道的门外汉了,不过好在李明阳要研究的并不是这一整个行业的知识。
李明阳要做的仅仅是把高能电池技术里面的各种相关技术,相关知识都掌握在脑海中。
至少要让这高能电池技术出现在自己的手里面来的更合理一些。
如果自己能够完全掌握这里面包含的知识,那这项技术出现在自己手里面的时候,还可以把自己包装成是一个幸运的天才。
但如果到时候自己一问三不知,那这所谓的高能电池技术的来源问题就真的很让人头疼了。
不过好在因为李明阳对于自己的学习安排有着清晰规划的缘故,李明阳对于高能电池技术的理解与学习进度倒是挺快的。
虽然看起来是从零基础开始,但这项技术已经出现在了李明阳的手中。
这种感觉就像是拿着参考答案做试卷一样,每当有一些不太理解的地方或者摸不清脉络的时候。
自己就可以根据技术上的资料直接跑到图书馆去查阅各种相关的文献。
所以李明阳对于高能电池技术的理解几乎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几乎每天都能取得不菲的进步。
只不过随着研究进一步的加深,李明阳却发现自己对这高能电池技术是真的愈发的看重。
因为随着李明阳对于这些知识愈发的了解,李明阳就越清楚,现在的科技之所以是现在的样子,并不是因为现在的人们没有一些技术支撑。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拿人类心心念念已经念叨了大几十年的可控核聚变来说。
人类对于可控核聚变的原理是没有吗?
并不是,甚至恰恰相反,现在人们对于可控核聚变的实现方法足足有好几种,什么仿星体装置之类的……
很多方法至少从理论推导过去,应该都是一条可以走得通的路子。
无非就是最后生出来的成果对于能源的利用效率各有不同罢了,但在真正的结果没有出来之前,谁也不能说这是错误的理论。
而为什么可控核聚变一直发展到现在都还没有真正的利用起来呢?
还不就是因为受到了现有材料的限制?甚至不仅仅是材料,还有加工工艺等各方面的限制。
要是自己的系统真给自己奖励了一个远超当前时代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超高技术,李明阳还真不一定能够把握得住。
这些技术很可能就成为了现在的好些空谈的设想一样,哪怕李明阳知道这些技术资料都一定是真的一定可以制造出来。
但只要现实社会中并没有这样的工业条件,那这些所谓的真实技术也就仅仅会变成一个又一个的理论和畅想。
而系统奖励的高能电池技术,确实可以依托于眼下的工业环境制造出来的,同时性能远超同时代的电池。
甚至就连成本方面也控制到了一个十分低廉的价格。
“话说感觉这项技术里面很多地方其实含金量都挺高的啊!”
今天李明阳很难得的并没有继续熬夜研究,并不是李明阳已经坚持不下去,而是到了不得不停下的时候。
因为现在已经来到了真正的学期期末,甚至明天就是期末考试,李明阳也不得不休息一下。
养足精神,拿出一个良好的状态来应对明天的考试。
毕竟当初和校长老师都约定好了,其他的课程无所谓,他们会从中安排,但对于专业课程……
李明阳不仅不能挂科,甚至要拿出一个足够让人满意的成绩出来。
因为这样才能堵住悠悠众口,让他们顶着压力继续让李明阳享受不用上课的特殊待遇。
所以哪怕仅仅是临时抱佛脚,李明阳也必须趁着今天晚上的时间大概把课本翻出来看一下。
至少要对于明天要考试的内容有一个大概的印象吧!
虽然想法是好的,但……
仅仅是随意看了没半个小时的时间,李明阳的思绪就再次不自觉的跑偏,再次回到了对于高能电池技术的研究上。
既然这电池这么有含金量,甚至哪怕仅仅只是其中的一个小创意,一个小分支!
对于现在这个时代的电池频率来说都可以是开创式的存在。
而自己估摸着最多不会到下个学期开学的时间,自己就可以彻底的把整个电池的技术给吃透。
毕竟这玩意儿的技术原理是真的不复杂,就像是走路一样,很可能走这边仅仅需要拐个弯就能到达目的地。
但要是一不小心走岔了,估计就得绕出去好几公里的路才能同样到达这个目的地。
而自己把这个技术吃透之后,是不是可以……也整几篇论文发一发呢?
大一新生发表国际顶刊一区大作,这成就!这名头!想想就让人激动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