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宫深处,一间被层层侍卫严密把守的密室里,暖黄的烛火轻轻摇曳,映照着胡亥专注的面庞。他眉头紧锁,额头上微微沁出细汗,全身心沉浸在眼前的“工程”之中。密室的案几上,摆放着福生费尽心思收集来的材料——磁石、丝绸、细竹与铜盘,这些看似平常的物件,在胡亥眼中,却是开启大秦科技变革大门的钥匙。
胡亥深吸一口气,拿起那块黝黑的磁石,触感微凉,入手沉甸甸的。他小心翼翼地将其在丝绸上反复摩擦,每一下都带着十足的专注,脑海中不断浮现出在现代世界所学的知识,力求每一个步骤都精准无误。一旁的福生,紧张地屏气敛息,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胡亥的动作,他虽不懂陛下在做什么,但那份庄重的氛围,让他也不由自主地跟着紧张起来。
“陛下,这磁石与丝绸摩擦,到底有何妙处?”福生终于忍不住,小声问道,声音里带着好奇与忐忑。
胡亥并未立刻回答,而是又仔细摩擦了几下,才停下手中动作,解释道:“福生,这磁石经过丝绸的反复摩擦,便能将自身的磁性传递给其他物件,此乃制作指南针的关键一步。”说罢,他拿起一根细竹,用小刀将其削成细细的针状,动作娴熟而利落,木屑随着刀刃纷纷落下。
随后,他将摩擦过的磁石轻轻触碰竹针,让磁石的磁性传递过去。接着,他把这根带有磁性的竹针,小心翼翼地穿过一片轻薄的丝绸,再将丝绸固定在铜盘的中心位置。此时的铜盘,已经被工匠刻上了精准的方位标记,只待那关键的指针就位。
胡亥额头的汗水顺着脸颊滑落,他的手微微颤抖,却又努力保持着平稳。当他终于将指针稳稳地放置在铜盘上时,整个密室仿佛都安静了下来,所有人都在等待着见证奇迹的那一刻。
起初,竹针还在微微晃动,随着空气逐渐稳定,那竹针缓缓地指向了南方。胡亥的眼中瞬间绽放出惊喜的光芒,他成功了!这简易的指南针,在他的努力下,终于制作完成。
“福生,你看!”胡亥激动地指着指南针,声音都带着一丝颤抖。
福生凑近一看,只见那竹针稳稳地指着南方,无论他如何转动铜盘,竹针始终坚定地指向同一方向。福生惊得合不拢嘴,眼中满是震撼与敬畏:“陛下,这……这太神奇了!这莫非是仙人的法术?”
胡亥兴奋地拍了拍福生的肩膀:“这可不是什么法术,而是实实在在的科学知识。这就是指南针的神奇之处,无论身处何方,它都能为我们指明方向。”胡亥的眼中闪烁着光芒,满是对未来的憧憬。
胡亥深知,这个小小的指南针,将是他在大秦树立威望、推广科技的有力武器。他决定,要在最信任的心腹面前展示这一神奇发明。
几日后,胡亥在宫殿的偏殿召集了几位亲信大臣。大臣们怀着疑惑的心情来到殿内,交头接耳,猜测着陛下此次召集的目的。胡亥端坐在主位上,神色庄重,身着华丽的龙袍,头戴冕旒,尽显帝王威严。待众人安静下来,他缓缓开口:“今日,朕要向诸位展示一件神奇的物件。”
说罢,他示意福生将指南针呈上。福生小心翼翼地捧着铜盘,迈着小碎步走到众人面前,神色紧张又骄傲。大臣们纷纷伸长脖子,好奇地张望着,眼中满是疑惑。
胡亥拿起指南针,轻轻转动,然后问众人:“诸位爱卿,你们可知这物件有何用处?”
大臣们面面相觑,纷纷摇头。其中一位年长的大臣,丞相李斯的门生,捋了捋胡须,开口道:“陛下,臣等愚钝,实在看不出这小小铜盘有何奇妙之处。莫不是宫中的新玩物?”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试探。
胡亥微微一笑,并不作答,他带着指南针走到殿外的庭院中,大臣们也纷纷跟了出来。此时,正值正午,阳光明媚,洒在众人身上,暖意融融。胡亥将指南针放置在石桌上,只见指针迅速指向南方。
“诸位爱卿,这便是指南针。”胡亥大声说道,声音在庭院中回荡,“无论我们身处何地,是在茫茫大海,还是在广袤山川,它都能准确地为我们指引方向。有了它,我大秦的军队出征,商队远行,都将不再迷失方向。”
大臣们听后,顿时惊叹不已。有的大臣露出难以置信的神情,亲自上前查看指南针,左看右看,还不时用手轻轻转动,试图验证其神奇之处;有的则对胡亥的智慧赞叹有加,纷纷跪地高呼:“陛下圣明!此乃天赐神器,大秦之福啊!”
其中一位年轻的武将,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说道:“陛下,若我大秦军队出征时携带这指南针,便能在复杂地形中迅速找准方向,行军效率必将大大提高,这对我大秦的军事扩张可是大有益处!”
胡亥满意地点点头:“爱卿所言极是。这只是科技的一小部分力量,往后朕还会带领大家见识更多的奇妙发明,让我大秦成为这天下最强大的帝国。”
看着眼前这一幕,胡亥心中满是成就感。他知道,这小小的指南针,已经在众人心中种下了对科技好奇与敬畏的种子。而他,将以此为契机,逐步在大秦推广科技知识,让这个古老的帝国,迈向一个全新的时代。未来的路或许充满艰辛,但他坚信,只要迈出这第一步,就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大秦前进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