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亥与新册封的两位妃子如胶似漆,每日相伴在甘泉宫。晨曦初露,阳光透过轻纱窗帘,温柔地洒在奢华的寝宫内。胡亥悠悠转醒,身旁两位妃子早已笑意盈盈地起身,她们一个手持温润的玉盆,里面盛着温度适宜的温热清水,另一个则拿着柔软的丝帕,眼神中满是关切与爱意。胡亥看着她们,嘴角不自觉地上扬,心中满是甜蜜,享受着这被悉心照料的美好时刻。
用过精致的早膳后,胡亥兴致勃勃地带着两位妃子在宫中花园漫步。花园里奇花异草争奇斗艳,五彩斑斓,空气中弥漫着阵阵花香。两位妃子如同欢快的蝴蝶,轻盈地穿梭在花丛间,时不时摘下一朵娇艳的花,轻轻嗅着,再笑语嫣然地拿给胡亥欣赏。胡亥看着她们娇俏的模样,忍不住将她们揽入怀中,一同沉醉在这惬意的时光里,享受着片刻的宁静与欢愉。
然而,在这一片温情之中,大秦的军事革新也在悄然进行。朝堂之上,气氛庄严肃穆。胡亥端坐在龙椅上,面色凝重地扫视着群臣,缓缓开口:“我大秦虽国力强盛,但军备仍需不断革新。朕命工部全力投入新型武器的研制,不知进展如何?”
工部尚书赶忙出列,恭敬地拱手说道:“陛下圣明,工部一众工匠日夜钻研,已取得了一些成果,只是这军械研制,所需人力、物力、财力甚巨,还望陛下继续支持。”
胡亥大手一挥,果断下令:“准了!无论耗费多少资源,朕要让我大秦的武器领先他国,威震四方!”
于是,在咸阳城外的工部专属工坊内,一场紧张而又意义重大的武器研制工作全面铺开。工坊内,炉火熊熊燃烧,照亮了每一个角落。工部的能工巧匠们日夜忙碌,他们有的在明亮的工作台上,对着图纸反复琢磨、修改,眉头紧锁,专注的神情仿佛周围的一切都与他们无关;有的在锻造区域,铁锤与金属激烈碰撞,发出清脆的叮叮当当声,在工坊内久久回荡。
经过无数个日夜的艰苦钻研,一款新型冲锋枪终于研制成功。这款冲锋枪枪身采用精钢打造,线条流畅自然,握把处精心包裹着柔软的皮革,不仅手感舒适,还能有效减少后坐力。它的射速极快,只需轻轻扣动扳机,子弹便能如雨点般喷射而出,威力惊人。胡亥得知冲锋枪研制成功后,心中满是期待,迫不及待地想要亲眼见识一番。
当冲锋枪被呈送到胡亥面前时,他眼中闪烁着好奇与兴奋的光芒。他亲自拿起冲锋枪,感受着它的重量与质感,沉甸甸的金属质感让他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力量感。随后,他来到靶场,举起冲锋枪,瞄准远处的目标。随着一声声清脆的枪响,靶场上的目标被瞬间打成筛子,周围的人纷纷发出赞叹之声,胡亥的脸上也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然而,胡亥的野心不止于此。他深知,想要让大秦的军事力量达到巅峰,仅靠一款冲锋枪是远远不够的。于是,他凭借着脑海中模糊的记忆,亲自前往工部工坊,指导工匠们研究更多种类的枪械,其中就包括狙击枪和加特林。
胡亥将工部的工匠们召集到一起,详细地描述着狙击枪的特点和用途。他说道:“这狙击枪,要有超长的射程,能够精准地击中远处的目标,而且要隐蔽性强,让敌人难以察觉。”工匠们一边认真聆听,一边迅速记录,眼神中透露出对未知领域的好奇与探索的渴望。
为了研制出理想中的狙击枪,工匠们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他们首先在枪管的长度和材质上进行深度研究,尝试了工部库存的各种顶级钢材,不断调整枪管的长度和内径,经过上百次的测试,才找到最佳的射击精度和射程的平衡点。同时,他们还在瞄准镜的设计上下足了功夫,从镜片的打磨,到镜筒的构造,经过无数次的改良和试验,终于研制出了一款清晰度高、放大倍数合适的瞄准镜。
在枪托的设计上,工匠们也费尽心思。他们考虑到射手长时间射击的舒适性,参考人体骨骼和肌肉的结构,采用了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设计,让射手能够更加稳定地握住枪支,减少射击时的晃动。经过无数次的失败与改进,狙击枪的雏形逐渐显现。
当第一把狙击枪研制出来后,工匠们怀着忐忑的心情进行了试射。然而,第一次试射的结果并不理想,子弹的落点偏离了目标。工匠们并没有气馁,他们组成多个小组,仔细检查每一个零件,从枪管的直线度,到扳机的灵敏度,再到瞄准镜的校准,逐一分析问题所在。经过反复调试和改进,第二次试射时,子弹准确地击中了远处的目标。工匠们欢呼雀跃,他们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
与此同时,加特林的研制工作也在紧张地进行着。胡亥再次向工匠们描述加特林的高速旋转射击原理和强大的火力压制能力,工匠们听得目瞪口呆,对这种前所未有的武器充满了期待。
加特林的研制难度远超想象。首先,它的机械结构非常复杂,需要多个枪管同时旋转,并且要保证每一个枪管的射击都能精准无误。工匠们在设计枪管的旋转机构时,遇到了重重困难。他们尝试了各种不同的齿轮和传动装置,不断调整它们的尺寸和形状,经过无数次的模拟和试验,才确保枪管能够平稳、快速地旋转。
在供弹系统的设计上,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加特林的射速极快,需要一个高效的供弹系统来保证子弹的连续供应。工匠们从链条传动原理中获得灵感,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和改进,终于研制出了一种能够快速、稳定供弹的弹链装置。
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加特林终于研制成功。当它被运到靶场进行试射时,所有人都被它强大的火力震撼了。只见多个枪管快速旋转,子弹如暴雨般倾泻而出,瞬间将前方的目标打得粉碎。胡亥看着眼前的场景,兴奋地大笑起来:“好!好!有了这些利器,我大秦军队必将战无不胜!”
在火箭炮的研制上,同样陷入了瓶颈。胡亥得知后,凭借着脑海中模糊的记忆,亲自参与到研制当中,指导工匠们模仿喀秋莎火箭炮进行改进,并提出将其安装在汽车上以提升移动性的想法。他详细描述着火箭炮的外观特征、发射原理以及车载设计思路,工匠们一边认真聆听,一边迅速记录,随后便开始了紧张的改造工作。
工匠们挑选了工部打造的最坚固耐用、动力强劲的汽车,对其进行了全面改造。他们拆除了原有的车壳,重新设计并加固了底盘,采用了特殊的减震和缓冲结构,确保能承受火箭炮发射时的巨大后坐力。多管联装的火箭炮被稳稳地固定在特制的基座上,发射架采用高强度但又相对轻便的合金材质,而非木质结构,既保证了稳固性,又减轻了整体重量,使得安装和拆卸都更为便捷。炮管角度经过精密的计算和设计,士兵可通过简单的机械装置灵活调整,以应对不同方位的目标。炮弹的装填机构更是经过多次创新改良,利用巧妙的机械联动,大大提升了装填速度。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失败与改进,车载火箭炮终于研制成功。
当新型武器被呈送到胡亥面前时,他眼中满是惊喜与震撼。他再次观摩了车载火箭炮的试射。只见汽车载着火箭炮如离弦之箭般风驰电掣驶来,速度之快引得周围尘土飞扬。汽车稳稳停住后,士兵们迅速按照既定流程操作,刹那间,多枚炮弹带着震耳欲聋的呼啸声,如流星般划过天际,在数里之外的目标区域炸出一片火海,爆炸的火光冲天而起,威力震撼人心。试射结束后,汽车又迅速启动,以极快的速度驶向远方,整个过程展示出了无与伦比的机动性。
胡亥兴奋地大笑起来:“好!好!有了这等利器,我大秦军队必将战无不胜!”两位妃子在一旁看着胡亥开心的模样,也跟着欢呼雀跃。她们对胡亥的崇拜之情愈发浓烈,眼中满是爱意。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胡亥时常带着两位妃子前往工部工坊,观看武器的进一步改良与生产。两位妃子虽然不懂军事,但看着胡亥对这些武器如此上心,她们也跟着认真学习相关知识,时常在胡亥身边为他出谋划策,或是递上一杯香茗,为他缓解疲劳。